賴穗瑜
摘 要:時代的發展伴隨著科技的創新,特別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市場的發展往往取決于于人民需求方向的變化。特別是針對服裝業等制造業而言,發展往往集中在工藝的精細化、高效化以及制作的多元化。特別是針對制作材料,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布料,還有羊毛、尼龍、滌綸、羽絨等多種材料。特別是羽絨材料而言,主要也是我國主要的服裝材料,而且在世界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而研究羽絨羽毛中各成分含量的監測標準,也將為市場羽絨羽毛質量的提升帶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羽絨羽毛質量;充絨量;含絨量;羽絨種類;氣味;蓬松度;防鉆絨性;檢測標準;問題及對策
0.引言
作為世界最大的羽絨及產品生產國家,我國的羽絨生產與銷售也對世界市場產生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且對于羽絨羽毛中的成分檢測也日益完善,而這也是保證羽絨產生的生產銷售價格,同時為羽絨產品的分類奠定重要的基礎,而且羽絨羽毛的構成成分也能夠作為檢測羽絨羽毛治療的主要標志。而筆者將通過本文,就我國羽絨含量檢測標準存在問題的對策研究方面,將提出相應的探討與研究。
1.羽絨羽毛成分分析與種類鑒定
1.1 含絨量檢驗
1.1.1含絨量檢驗使用的常用標準的測試方法、樣品要求比較
含絨量是指絨子和絨絲在羽絨羽毛中的含量百分比,是羽絨羽毛成分分析中最常用的考核指標,但是在不同的國內外標準中,如10288國標、EN 12131:1998、IDFB 2015,是沒有含絨量的概念及相關檢測要求,它們考核的是絨子含量和羽絨羽毛成分,它與含量的檢測過程是類似的,但計算方式及結果出具不一樣。
1.1.2含絨量常用標準的測試方法及判定標準
當我們已經了解含絨量檢測前的取樣、考核項目等要求后,要對它進行各組分的分揀,不同的標準分揀出來的成分不一樣,對應的判定標準也不一樣。判定標準意味著對結果在本標準里是否符合對應項目的理化指標進行判斷,如檢驗出來的結果不在此范圍,說明樣品在這個項目結果不符合或者不及格。
2、羽毛羽絨種類及鵝、鴨毛絨的顯微結構和特征
對于羽毛羽絨類型的鑒定,無論是何種含量標準下,鑒定都需要選擇投影儀或顯微鏡作為主要的觀察用具,同時對鴨毛(絨)、鵝毛(絨)、陸禽毛等構成進行鑒定,而鑒定標準為菱節情況、距離以及規格等等[1]。而鵝、鴨毛絨在顯微鏡放大40倍的情況下,其羽枝、羽絲和絨絲會呈現出一副巨大的樹枝畫面。鵝、鴨絨的菱節形狀、大小及分布狀況不同。鵝的菱節呈等腰三角形,節距較長,菱節較小,分布較稀,有的不存在菱節。鴨的菱節呈正三角形,節距較短,菱節較大,分布密度增加。如右圖。
3羽絨含量檢測標準存在的問題
3.1標識的問題
一般產品的標識主要是生產廠家向公眾展示產品的具體情況以及正確的運用說明。而且按照GB 5296.4-1998中的規則,若填充屬于羽絨制品,則需要對其類型、充絨及含絨情況進行鑒定。而檢測流程若存在個別羽絨服裝掛牌標識殘缺或者錯誤,無法與GB5296.4-1998《消費者使用說明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及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標準相符合,則需要注意。
3.2 蓬松的問題
蓬松度反映的是羽毛羽絨的彈性情況,也體現出羽絨產品的保暖效果以及舒適情況,而且蓬松越優秀,則羽絨、絨子占比越高,具有更高的保暖性。而且一般羽絨的填充主要是選擇白鴨或灰鴨絨。而且根據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標準,一般在填充在羽絨服飾內部的羽絨含量在70%以上,蓬松度應當達到14.0cm;含量低于60%,蓬松度應當達到12.5cm;低于50%,蓬松度應當達到11.5cm。但是在正常檢測過程中,含絨量低于90%的羽絨服飾多數都無法達到這個標準,而分析其原因,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填充物雜質較多,即如包含碎毛、羽絲甚至還有毛片;第二方面,羽絨加工缺乏科學性,未能完全脫脂,進而導致蓬松度受到影響;第三方面,若服飾在包裝、輸送及存放過程中若遭到過度壓力,也會導致蓬松問題[2]。
3.3 衛生的問題
還有一些羽絨的衛生未能達到預期標準,主要體現在微生物含量超標,特別是沙門氏菌、糞鏈球菌等致病菌附著,進而對用戶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而且無論是材料獲取、存放以及處理等各個流程都會導致微生物滋生,衛生難以達到預期標準。此外,還有一些用戶在對羽絨服飾清洗時往往會出現面料污染問題,特別是出現“色花”或“油花”,而且回因為存放條件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引發各類污染。
3.4含絨的問題
一般羽絨服飾是否保暖將直接與填充物情況存在直接聯系,特別是在填充物含量有限時,含絨量則會直接讓羽絨服飾的保暖性受到直接影響。即如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標準指出,一般羽絨服飾的含絨量不得少于50%;另外該標準中還提出90%含絨量的絨子含量應當為81.0%以上;80%含絨量的絨子含量應當為72.0%以上;70%含絨量的絨子含量應當為63.00%以上;50%含絨量的絨子含量應當為45.00%以上。因而,很多羽絨產品雖然含絨量達到預估標準,但是絨子的含量未能達標吧,這樣也是無法負荷規定的。而且部分商家會為追求更多利益,進而選擇含絨量不足的羽絨服飾嗎冒充含絨量高的羽絨。再加上服飾在生產流程中,羽絨損耗更加嚴重,因而多數產品含絨量特別低。
4.相關解決方法
4.1 生產廠家對質量流程進行管控
對于羽絨廠家而言,則需要優先強化對羽絨產品質量流程的管控,而且管控過程中不能帶有投機取巧的心理,事后查驗質量問題。而且生產流程較為復雜,單純抓住一個流程的產品質量進行管控往往無法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因而針對流程管控則需要針對整體流程進行管控。
4.2 質量檢測部門強化質量監管
對于質量檢測部門而言,強化羽絨產品的質量監管問題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即第一方面,應當按照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新標準對于檢測人員的素質進行綜合培養,同時著重于提升檢測質量與效率,再者應當將檢測結果參考進行橫向對比分析,進而為消費者提供正確、科學的質量標準,并且向上級相關機構提出檢測報告以及檢測的依照標準;第二方面,針對多次監測產品不合格的企業以及羽絨產品將進行警告,并且督促整改,若拒不整改,則將企業拉入禁售黑名單,同時向社會公布該企業,而且針對違規生產、售賣假冒、偽劣羽絨服飾、用品的個人以及個體,都需要按照法律規定給予嚴厲懲戒,進而保證所有企業能夠具有質量管理意識,保證行業形成良好的風氣;第三方面,則需要協助質量不達標的廠家以及個體進行改進,而且可以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保證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同時可以建議企業建立起科學的質量管理系統[3]。
4.3 強化消費者的分辨意識
對于質量檢測部門而言,還可以通過電視宣傳、現場或者網絡視頻演示,讓消費者在選擇羽絨服飾時進行鑒定,而并不是盲目按照含絨量與充絨量情況進行選擇。即如當前市場中涌現出很多廉價羽絨服飾,而這些服飾多數的填充物就是簡單的羽毛,因而消費者選擇過程中切勿被廉價所迷惑,而是應當調查市場該類羽絨服飾的均價,從而鑒別真偽。此外,在真正選購羽絨服飾時,則引導各遵循相應的原則,即“一看二摸三拍四聞”。一看,簡單而言,就是明確是否存在注冊標識與產品說明,同時查驗產品外表以及縫制工藝,即如針眼等等,而且填充物是否遺漏在外;二摸,就是通過手觸摸,感受整個羽絨服飾的手感,是否足夠的蓬松柔和,是否保證完整的小毛片等等;三拍,就是手用力拍打羽絨服飾的內膽,若蓬松度不足,則代表填充物蓬松不足,即主要成分為羽絲、絨絲;四聞,則是通過嗅覺感受羽絨服飾或者產品是否有奇怪的味道,即如刺鼻的氣味、腥味等等。
5.結語
總體來說,國內羽絨含量檢測存在最大的問題在于含絨、標識、蓬松以及衛生情況等等,而且檢測的標準也需要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當然,要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除了需要強化對生產廠家的管控,還需求強化檢測宣傳,進而幫助更多消費者學會辨別真偽、好次,從而選擇正確的購買產品。
參考文獻
[1]方瑩,宋保國,李可,陸金虎,朱忻駒,陳柯.對保暖制品中羽絨填充料開展微生物檢測必要性的探討[J].畜牧與獸醫,2015,06(06):149-152.
[2]潘霜,朱遠.淺析我國羽絨含量檢測標準存在的差異[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4,03(03):18-21.
[3]汪為華.羽絨服裝檢測中的質量問題及對策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3,06(06) : 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