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不斷的加快,市政道路工程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在城市交通和運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還能夠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性。為此,本文主要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路基施工的基本原則、施工質量控制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質量控制
一、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路基施工的基本原則
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路基施工中,一般會出現的情況如下:對之前的高速公路路基進行單邊加寬施工,此項施工技術施工之后,需要對道路中間的分隔帶進行重新規劃、建設,所以這種施工技術看似只加寬一邊節約施工時間、減低施工成本,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后續的工作量也是相當的龐大,并沒有使施工時間和成本有所降低。另一種施工方案是對高速公路的兩側路基雙邊施工同時進行加寬處理,這種施工技術看似工程量比較大,從實際情況比較得出,這個施工技術是一項不錯的選擇。但是在原有的道路路肩兩側進行施工作業時,新舊路基的基本情況可能存在差異,施工之后新老路基的銜接等也可能出現問題,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種種的問題。但在施工過程當中的一些基本原則是必須要遵守的,具體如下:在施工工作開始之前,必須對原先道路的各種情況摸排清楚,采集各種技術參數,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技術措施,確保施工之后的路基能夠和老路基很好的銜接,施工期間能夠盡可能的減少對道路交通的影響時間,盡可能的降低施工的成本投入,盡可能的保證施工之后的整體工程質量達到技術標準要求
二、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質量控制
1、路面基層建材質量控制要求
(1)瀝青混合料類型。本道路改造工程在瀝青混凝土面層主要選用7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在粗集料碎石工藝上主要采用的原料以優質天然砂為主,以保證集料選材能夠滿足《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092- 96)以及相關作業規范的標準要求。但值得指出的是,瀝青混凝土的石料壓碎系數的控制問題,需要保證石料壓碎值表層控制在26%以下,其他層面也不能超過28%;同時,洛杉機磨耗損失表面層應控制在28%以下,使表觀相對密實度表層小于2.6;此外,瀝青粘附性也應當保證4級及以上,以保證作業質量成果。
在細集料的質量控制方面,應注意選材以天然砂、機制砂為主,保持材料質地優質、潔凈、無風化、以及無雜質等。同時,表觀相對密度、材質堅固性、含沙量等也要滿足相應技術控制參數指標。如細集料材質堅固性應小于12%,含沙量不能高于3%,以石灰巖作為強基性巖石細磨礦粉的表觀密度應控制在2.5t/m3以上,含水量保持1%以下等,以此才能確保集料選材能夠和瀝青保持較好的粘附性。
(2)瀝青粘層控制。瀝青粘層的設置,是為了保持瀝青混凝土各層之間的有效結構聯系,保持瀝青層間的有效粘結性。因此,設置瀝青粘層時,最宜噴灑采用乳化瀝青,且用量控制在0.3—0.6L/m2。
(3)瀝青透層控制。為了使半剛性基層和瀝青透層的結構性能、聯系充分體現,需要務必在半剛性基層上噴涂透層油,以保證后期的鋪筑進行。但值得注意的是,進行鋪筑前必須要保證透層油從瀝青層良好滲入到基層后方可進行鋪筑,同時需要以鉆孔或者挖掘來驗證透層油的滲入程度,保持滲入基層深度控制在10mm以上方可進行鋪筑。此外,透層油最好采用液體瀝青,用量控制1L/m2左右,噴灑時宜注意基層碾壓后未能完全硬化時進行,雨天不得強制噴灑等。
2、路基設計及質量控制要求
本工程多數工程在修建過程中,為新建工程,為保證作業質量,必須重點監護路基回填以及各結構分層的填筑密實程度。同時需嚴格按照相關作業規范標準要求進行各項作業。
(1)保證路基壓實度及穩定性。路基壓實度和具體填料選材的粒徑大小有關系,一般對于不超過4cm的細粒土而言,需要利用重型夯擊試驗來確定最大壓實度具體指標;而對于粒徑 處于40mm以上、石子含量尚大于30%以上的粗粒土而言,需要確定其固體體積率,故而才能判斷其具體壓實度控制指標。此外,路槽底面不適用粘土填筑,即路基填筑選材應保證混合料的強度參數合理、粒徑要小、透水性良好,以利于保證作業質量。
(2)保證道路路基性能。道路路基的整體結構性能體現,與密度、均勻、穩定性有關。因此,在路段施工過程中,必要的清理雜土、清理松散耕殖土、以及生活垃圾土等工作的進行是必要的;帶清土工作整頓好,需要動用壓實機或者小型壓實設備進行局部壓實,以保證壓實密度以及壓實的均勻性。與此同時,結合地質勘探報告要判定出是否可以利用素填土、粉砂、或者是亞粘土等作為持力層;如果以素填土作為持力層時,其均勻性是否能夠保證,一旦不能保證時即可采取挖至設計路基頂面后進行反復碾壓等措施加以改進等。
此外,由于老路已經投產運營多年,其沉降已經隨時間推移逐步完成。所以,在改造老路,對其加寬時常易出現的通病就是橫向錯臺與新老路連接位置處的縱向開裂問題產生。因此,為提高舊路改造后的結構穩定性,避免橫向錯臺及老路結合處的縱向裂縫繼續產生,應加強路基邊坡措施改造。如,在老路基邊坡上開挖臺階,臺階底向內傾斜4%,同時自下而上,開挖一階及時填筑一級,臺階寬度不小于1m,基底及臺階上鋪設一定數量的土工格柵,土工格柵伸入新路基部分2.5m;為保證新建路基壓實度,將所有路段老路路基土路肩全部挖除至老路路床頂,再回填至設計路床頂。同時,邊坡開挖后應加強排水并及時填筑,以免暴雨和行車等影響路基穩定。
3、施工時其他注意事項
(1)施工前校對準備
在市政道路舊路改造施工前期準備階段,需要結合施工全線的主要控制點及導線點展開閉合校驗,以保證交叉道路施工時的作業銜接性,確保銜接段高程、施工位置等沒有遺漏及任何失誤等,并待組織完畢后方可施工。
(2)排水工作做好
由于工程施工現場處的降雨量較多,必要的路基施工作業需要設立排水設施,以及相關控制措施,故而才能保證路基的質量性能體現,保障其穩定性以及基本強度。此外,設置好排水措施后,應確保填料粒徑、壓實度等參數合理,保證后期分層攤鋪的質量成果。
(3)基層和各面層銜接良好
基層表面應保持良好的平整性、結構均勻性以及穩定性。即應當避免薄層找平、基層有松散顆粒等現象;同時,要保證基層的整體承載力,在鋪筑上層前應注意下層面的水泥薄層撤離,以保證其和下層的結構粘結性。
(4)保證交驗后的施工成果
施工階段中,在對已經完工后的主要工序應保證其施工成果,以免未能良好養護主要工序時對整體施工進度以及作業質量造成負面影響,不僅延誤工期,同時會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路基壓實、路基施工排水體系作業、機械操作及管理、以及道路施工作業后的及時培土等工作必須要做足、做好,以保全工程施工作業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路基施工不僅提升了原有公路的等級標準,更重要的是方便了廣大群眾出行,對加速城市經濟的發展,增進區域間的聯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應進一步加強施工質量管理體系,完善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抓住關鍵問題和重要工序,恪守設計及施工標準規范,控制質量問題的出現。
參考文獻
[1] 黨尚朝,湯珺.關于改造工程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的探討[J]. 門窗. 2013(09).
[2] 宋巍偉.城市老舊道路改造施工技術[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0(17).
[3] 時占君. 淺談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質量的控制[J]. 科技致富向導. 2011(14).
[4] 隋偉.淺談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質量控制與管理[J]. 四川水泥. 2016(01).
[5] 王滋輝.提升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的措施研究[J]. 四川水泥.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