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琦++岳巖++李蘇彤
摘 要論文用費孝通對鄉土中國差序格局的討論,分析農村人居環境污染的文化原因,認為以等級和差序為核心的儒家人倫觀影響了人們對群體范圍的界定,進而影響了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邊界,使得“私”的問題變得難以界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重視文化因素,變革傳統文化中的人倫觀,將其和行政、經濟等手段結合起來,共同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
【關鍵詞】人居環境;差序格局;人倫觀
隨著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的居住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城鄉建設事業的重要目標之一。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對策主要分為三類:從環保的技術角度提出污染治理的措施和意見;從社會學的角度提高農民的環境權益與環保意識;從經濟學的角度對環境污染行為進行處罰。(2256)也有學者認為應當加強關于農村環境問題的立法,比如,章力建等認為要制定農村污染防治的專門法規。(2)現有人居環境整治主要從社會、行政、經濟等角度入手,對農村人居環境污染背后的深層文化因素關注不夠。費孝通對差序格局的討論,可以為人居環境污染問題提供新視角。
1 案例介紹
論文把文化定義為一個民族生活和思維方式的體現。鄉土社會的差序格局在本質上是傳統文化在農村社會組織結構上的體現,農村人居環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這種差序格局背后的鄉土文化。它導致團體邊界難以界定,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邊界難以劃清。鄉民也以個人和本團體的利益為中心,把個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河流和空地等公共空間既沒有明確的歸屬,便可以隨意污染。
我們對龍江縣的紅旗村進行個案研究,以生活垃圾丟放為例,梳理從1990-2015年這25年間該村的人居環境污染過程,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原因。上世紀末以來,許多紅旗村村民去外地務工,而且隨著就業機會的減少和對東北文化的排斥,部分農民工和許多大學生選擇在外地就業安家,導致村子人口減少,留下的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該村流動人口見證了都市生活的便利,不少人返鄉時會在家中安裝沖水馬桶等設備,但卻從不關心排污問題。
在紅旗村圍著池塘住著四戶人家。在2000年左右,這個300平方的池塘還是個魚塘,夏天早晨可以看到浮出水面的魚苗。從2000年到2010年,池塘成了周圍四戶人家的生活垃圾傾倒場,里面滿是塑料瓶和泡沫等生活垃圾,池塘的面積縮小了100余平方。2010年前后,池塘周圍的四家人先后裝了沖水馬桶等設備,糞便等污物都排放到池塘里。五年后,池塘里散發著惡臭味。這種無視公共環境,以個人利益為核心的行為是農村人居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費孝通中對農村差序格局的討論便是從人居環境污染的問題導入的。
2 差序格局視域下的案例分析
在《鄉土中國》之《差序格局》一章,費孝通以蘇州住戶隨便向后院小河亂扔垃圾為例,討論了中國文化以己為中心的差序格局。費孝通認為中國社會的組織形式是以“己”為中心,和別人聯系成社會關系,形成一個一個團體,而這個團體邊界模糊不清,具有較強的可伸縮性。其組織形式是以個人為中心,按照等級和差異的順序組織。這種以差序和等級為中心的人倫觀影響了人們對群己和人我、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界定。團體邊界是模糊的,類似于網絡,“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以親屬關系布出去的網,但是沒有一個網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33)這樣便很難形成人我與群己、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區分。既然“私”的問題很難界定,團體根據實際境況可大可小,作為群體的我和作為自身的我邊界不定,自然便沒有人愿意去管閑事。漢語中“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表達便是這種以差序格局的鄉土文化的反應。具體到本文的案例,池塘周圍的四家形成了四個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團體,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利益。池塘既然不屬于任何一家,那么誰人傾倒垃圾便沒有危及本團體的利益,自然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果村里決定把這片池塘劃分給周圍的四家,明確各家的面積范圍,情況就會有所變化。
可見,農村人居環境污染的問題在根本上是一種文化的問題。儒家以等級和差序為核心的人倫關系模糊了團體之間以及群己和人我之間的界限。團體本身有著極大的彈性,團體中的成員可以根據實際境況的變化而變化,這邊模糊了團體之間以及個人和群己的邊界。在鄉村很難劃定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界限,個人或團體會以自身或團體的利益為出發點來界定團體的范圍。如果把池塘分給四個家庭,他們傾倒垃圾的行為很可能會有所改善。
3 結語
農村人居環境污染的整治不能忽視文化的因素,應當將其納入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進程,在利用行政等手段的同時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這種文化建設應當針對傳統文化中以差序和等級為中心的人倫觀念進行逐步變革,明確群己和人我、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邊界,并制定相應的監管處罰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有有效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污染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弟兵.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狀況的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6(04):1-4.
[2]黃季焜,劉瑩.農村環境污染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來自全國百村的實證分析[J].管理學報,2010(11):1725-1729.
[3]魏晉,李娟,冉瑞平,王琛,鄧良基.中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研究綜述[J].生態環境學報,2010(09):2253-2259.
[4]章力建,朱立志.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及對策[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7(06):1-6.
[5]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賈琦(1993-),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F為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四學生。
岳巖(1995-),女,江蘇省徐州市人。現為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大四學生。
李蘇彤(1995-),女,安徽省人?,F為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大四學生。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 江蘇省徐州市 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