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嬌
摘 要通過靈活、有趣、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讓幼兒在折紙活動中獲得成功和滿足,并促進動腦、動手、探索能力、創新能力和意志品質的發展。
【關鍵詞】折紙;質量;樂趣
折紙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在折紙活動中,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怎樣把折紙教學上得生動、有趣,能讓孩子們地折紙中真正地感受到樂趣,如何才能提高幼兒折紙教學的質量?下面我就我上過的一堂折紙課《鋼琴》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起拋磚引玉之用。
1 引起幼兒的興趣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考慮到我班的幼兒還是中班小朋友,在難度上要適中,也要有一些難度,讓幼兒跳一跳能達到,又不是很難。而且《鋼琴》這個折紙活動可以折折玩玩相結合,可以在輕松愉快中完成任務。在折紙活動《鋼琴》準備時,我就在思考怎么樣能激發幼兒對鋼琴的興趣呢?想到在我上完音樂課的時,沒有及時地蓋上琴蓋,有的孩子在課后就喜歡來摸一摸琴鍵,彈一彈,還要不時地問問:“老師,上面怎么有黑的鍵,白的鍵啊?”對兩種琴鍵十分地感興趣。想到這兒,我就想能不能把我的范例作品做得更形象化,更有真實感些。我在折好的范例鋼琴上畫上了黑白鍵,上課開始了,我把藏起來的風琴出示,孩子們“哇”地叫了起來,“是鋼琴,真像啊!我知道了今天我們要折鋼琴,我要學,我要學。”孩子們的目光一下子就被我出示的風琴吸引住了,他們學習折鋼琴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了。
2 引導幼兒自主學習折紙
我班幼兒進入中班后,對折紙活動已有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折紙技能,這為幼兒學習看圖示折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平時的折紙教學活動中,我有意識地向幼兒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折疊符號,如折疊線、中心線、正折、反折、剪開、剪去部分等。并通過練習,讓幼兒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幼兒認識和了解了折疊符號,就為獨自看圖示折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除了教這些符號外,還要學一些折紙的專用語,如對角折,對邊折,雙三角形、雙正方形等,有了這些這些固定的專用語,幼兒一聽就懂了,既有利于幼兒的學習,也有利于老師的教學。在學習看圖折紙時,我經常和小朋友做的一個游戲是“找一找”。在游戲時我不說出哪是第一步,哪是第二步,而是讓幼兒仔細地看一看,找一找,比比誰能先排出折紙的順序。孩子們找呀找,找不出來,我提醒他們:“你們看到這折紙的圖上除了折紙,還有什么?”“數字。”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寫有數字1的就是第一步,寫有數字2的就是第二步……”他們把折紙示意圖按順序排好。孩子們對這個游戲熟練了以后,又加深了難度,把數字改成了文字的一、二、三……時,再熟悉后,干脆把數字全拿掉,讓幼兒觀察后,自己去排列。經過這一系列的練習,幼兒都能看懂折紙示意圖,也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區別前后步驟的不同,探索不同的折紙方法,在游戲中對折紙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能逐步地學會自己看圖學習折紙了,向自主學習邁出了一大步。
3 運用趣味性的語言指導幼兒學習
在折紙教學的實踐中,我覺得運用趣味性的語言,既可以使幼兒較為準確地領會老師的意圖,達到折疊活動的要求,又能學得輕松愉快,效果也顯著。如在教幼兒折紙時,孩子們對“兩邊向中心折”雖然理解了,盡管我也要求他們兩邊與中心線對齊,但總有幼兒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間留有縫,雖多次糾正,效果不大。于是我改變策略,想起孩子們特別喜歡看的動畫片《灰太狼和喜羊羊》,就風趣地說:“灰太狼來到了羊村,它想要吃掉小羊們,請你幫小羊們把大門關緊,兩扇大門要和中間的線對齊關下去,可別歪了,中間也不能留縫,要不然灰太狼就會從門縫中鉆進來把小羊吃掉了。”于是,孩子們在“我們要保護小羊們”的情感中,認真細心地把兩扇大門合了起來,并且跟中心線也對齊了。所以,在以后的折紙活動中,我一說把大門關緊,小朋友們立刻就知道是兩邊向中心折,而且折疊整齊。除了運用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人物吸引幼兒,我還會運用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記憶和學習。趣味性語言的運用既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又促使幼兒手、眼、腦,共同協作解決了困難,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在遇到困難時樂觀面對的態度。
4 創設輕松、松快的氣氛,注重幼兒意志品質的培養。
在學習折紙的過程中,我會經常地以激勵的語言,鼓勵幼兒,或者以比賽的方法激起幼兒的好勝心,堅持完成作品。如這次的鋼琴第一至第二步,幼兒完全能自己看圖完成,到了第三步就看不明白了,他們一直地看著第三步,研究來研究去,還是看不明白,有的幼兒就有點小小泄氣,我就說:“沒關系,那我們看第四步,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那個斜向的箭頭是什么意思?”有的幼兒就看出不同了說:“剛才上邊是長方形的,現在變成了三角形的了。”“那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孩子們就按自己的想法變了出來,一看,有的幼兒變得較好,有的斜,斜掉的孩子就說:“我的怎么和圖上的不一樣?”“哦,你看得很仔細,不著急,我們再仔細看看,有什么地方沒對整齊啊?”他和旁邊的小朋友一比較就知道了。幼兒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棄。 教師此時的策略是:提醒他們尋找錯誤的原因,確定疑難究意在什么地方,避免徒勞的嘗試。當孩子有點進步時,要鼓勵小朋友再次嘗試,鞏固和完善這一新技能,老師的行為是再次觀察等待。教師要充分利用范例,不僅允許孩子看,還可以拿在手里,拆開研究,給小朋友進行有效的支持。相信成功的經驗會增加幼兒在今后探索過程中克服困難的自信心,適當的鼓勵又使他們參與活動和挑戰自己的意愿達成。教師的一個小小舉動對幼兒小小心靈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的親和力,愉快的表情,眼神真誠,會直接影響和感染幼兒。微笑著講解, 捎去鼓勵、送上安慰,這種氣氛會消除幼兒因沒學會帶來的緊張感,讓幼兒感到舒心自然。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調動了。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世茂幼兒園 江蘇省昆山市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