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現有農業競爭力文獻進行整理與評述,以此對我國農業競爭力研究進行展望。
關鍵詞:農業;競爭力;影響因素
近些年我國農業連年增產,農業產值達到了新的高度。雖然我國農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在諸多方面存在著問題,例如在食品安全、農業生產效率、農業生產模式等供給層面上存在著相應的問題。農業作為為其他產業提供原材料的基礎產業,其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其他產業的發展。在當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對于農業競爭力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外農業競爭力研究現狀
國外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生產要素論。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 (1964)用收入流理論分析了傳統農業落后的原因,即當生產要素與技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會導致持久性收入流供給保持不變,同時農民的收入流偏好也會保持不變,從而引起持久性收入流的需求保持不變,上述兩方面共同作用,會降低傳統農業的資本收益率,并用印度及危地馬拉的事例佐證了其觀點,因此要提升農業的競爭力需要引入技術、人力資本等新的生產要素。
(2)農業與非農業價格彈性與外部環境論。日本經濟學家速水佑次郎在(2003)通過構建發達國家農業調整問題模型,并套用比較優勢理論,提出農業競爭力的強弱受到農業與非農業價格關系與外部環境的影響。并提出了日本農業調整的方向是自立型農業,通過提升農民素質、變革農地制度、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完善相關政策,以此來提升日本農業的競爭力。
(3)政策導向論。Janno Reiljan and Liina Kulu(2002)通過對比愛沙尼亞在加入歐盟前后所受到的農業保護政策的影響發現,在愛沙尼亞加入歐盟前,由于其農業所受本國減少農業保護政策的影響,農業生產落后、農產品市場萎縮及受到外部農業的挑戰,農業競爭力不強,在加入歐盟后,由于受到歐盟農業共同展政策的影響,農業得到發展,農業競爭力的到提升,由此提出了農業競爭力的強弱受政策的變化而變化的觀點。
二、國內農業競爭力研究現狀
國內對農業競爭力的研究較多,相關文獻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計量模型類研究。該類研究大多通過構建指標評價體系,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運用計量方法建立模型,對農業競爭力進行測度,由此進行農業競爭力的研究。代表性研究有:莫頌娟、羅陽(2014)通過構建中國區域農業競爭力指標體系,運用組合賦權法與模糊綜合評價法,從農業生產要素條件、農產品需求狀況、農業經營主體競爭力、農業科技與政策競爭力這4個維度對我國27個省(自治區)農業競爭力進行測度,并根據測度結果將這27個省(自治區)農業競爭力分為3種類型,并對這3種類型地區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
(2)管理類研究。這種類的研究方法大多是以管理學中的經典理論作為農業競爭力研究的指導思想,在這種指導思想上,通過建立相應的管理學模型進行加以對農業競爭力進行研究。代表性研究有:萬青(2006)以管理學中的SWOT理論模型為基礎,建立了六安市農業競爭力的SWOT模型,從六安市農業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這四個方向分析了六安市農業的競爭力。
(3)影響因素類定性研究。這類研究方法是從影響農業發展的某些因素出發進行定性研究。代表性研究有:吳進紅、蔣乃華(2003)分別從農業的現狀、人地矛盾、農民收入、剩余勞動力與農業科技這5個方面出發進行定性研究,從而提出相應提升江蘇省農業競爭力的對策。
三、農業競爭力研究文獻評述
通過對農業競爭力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分析來看,雖然學界對農業競爭力研究的角度與方法不同但存在著共性,第一,農業競爭力是通過相比較而得出的相對概念,無論是從縱向時序角度與自身相比較,還是從橫向空間角度與其他經濟體相比較,農業競爭力均需要通過比較對象體現出來;第二,農業競爭力的內涵不是某一方面的內容,而是包涵許多方面的內容,因此農業競爭力是受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影響的;第三,對農業競爭力的理解,學界大體分為兩類觀點:1.農業競爭力等同于農產品競爭力;2.農業競爭力與農產品競爭力相區別,因此對農業競爭力與農產品競爭力的看法是劃分這兩類觀點的分水嶺。
農業競爭力從其內涵上看,農業是一類產業,屬于宏觀經濟領域的研究范疇,同時農業的最終產品是農產品,其又具有物質生產的特點,屬于微觀經濟領域的研究范疇。因此對于農業競爭力的研究應同時兼具宏觀與微觀的角度,而以上文獻是從宏觀或微觀的某一層面進行研究,這樣研究就稍顯欠缺。
四、我國農業競爭力研究展望
綜上所述,我國農業競爭力研究方向,應從宏微觀經濟相結合的角度出發,綜合分析多方面影響因素,通過自身與外部時空進行多范圍對比研究。
同時,在對文獻整理過程中,發現針對我國各區域農業競爭力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完整,例如作為傳統農業大省的河北省,專門針對河北省農業競爭力的研究少之甚少,即便是有專門的研究,其距今也有一定時間年限,與當前河北省農業發展的現狀有一定偏差,因此,在對于類似河北省等區域的農業競爭力的分析也是我國農業競爭力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西奧多.W.舒爾茨[美].改造傳統農業[M].商務印書館,2006.
[2]速水佑次郎.農業經濟論[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Reiljan J, Kulu L.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stonian Agriculture Prior to Joining the European Union[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2.
[4]莫頌娟,羅陽.中國區域農業競爭力評價及分析[J].懷化學院學報,2014(03):27-31.
[5]萬青.六安市農業競爭力的SWOT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3):205-209.
[6]吳進紅,蔣乃華.江蘇農業競爭力現狀、挑戰與提升的現實途徑[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3(01):41-43.
作者簡介:
閆肅(1991.03- ),男,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國民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