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究竟要如何把握作文教學的尺度,使教學既落到實點,又還學生自由呢?本文立足實踐,從“命題激活,引導習作;從問題引領,充實習作;兩個方面展開討論,以期幫助學生有效習作。
【關鍵詞】命題激活;問題引領;評價指導
學生是作文教學中的核心人物,那么作文教學就應當是他們自己的事。因此我立足于學生的習作心理,以及自身獨特的特點,本文從三個方面講述如何幫助學生有效習作。
1 從命題激活,引導習作。
在作文教學中,我做出了以下的改變。五年級下冊關于人物學習的這一單元,有這樣的習作要求請寫出生活中你熟悉的人:朋友、老師、家人等。好吧,這樣的要求從三年級寫到五年級,而取題也永遠逃不出《我喜歡的他》、《我眼中的他》……學生對于這樣千篇一律的題目更是產生了“身體疲勞”,別說寫,看著已經不知該從何說起,那么此次作文課堂中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于是有了以下的課堂:
課堂初始我就對學生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以“XX的他(她)”來談談你眼中的他(她)。讓老師先來,我看著班級里最呆萌的男生說“呆呆的他”,說到呆,非他莫屬。永遠都是“為什么呀?”課堂上,人在“曹營”心在“漢”,遇到問題“為什么呀?”,生活中,永遠都是慢半拍,遇到問題“為什么呀?”。你們說他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出了他的名字,為什么?因為朝夕相處,因為熟悉。
給了學生一個開頭,令他們的思維有一個具體的方向,臺下的學生躍躍欲試。
一個男同學自信滿滿地說道:“我要說的是‘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她。說道翻臉,她敢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瞧!她又翻臉了,前一刻,她還在激情澎湃的為我們講述著課文里主人公是如何的無私,感動了我們,也感動了自己,下一秒,天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馬上變臉,面紅耳赤的朝開小差的同學吼道:‘你!給我站起來!真是老師吼一吼,學生抖一抖啊!這臉,變的“有點”快!你們猜,她是誰?”同學們,齊齊地把目光投向了我。沒錯,這就是我!有時候,自己還沒來得及看懂自己,這一切,早就看在了學生眼里,為什么他們可以信手拈來?因為熟悉,因為這話題,“燒“到了學生的心坎里。
當然我們班女同學也不是吃素的,她一站起來,就給男生來了個下馬威,取題----《有點娘炮的他》。一聽“娘炮”,全班樂了,這不是最近網上的“紅詞”么,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為什么說他娘炮呢?請大家洗耳恭聽。“說到娘,面對他,我真是甘拜下風,自嘆不如。我一個小女子,至今沒學會江湖上流傳已久的蘭花指。在他那,已經是招牌動作了!不信,你瞧,小指一翹,食指一伸,扭起他那‘小蠻腰,再來一句 ‘你干嘛呀?天那,雞皮疙瘩掉一地!”說道這,班里的同學早已笑彎了腰,沒錯這也是班級里特點極為顯著的一位學生,而學生也撲捉的恰到而處。
因為命題的激活,這個單元的習作,可謂和以往的習作大有不同,題目更是層出不窮,比如《時髦的她》、《暴躁的他》、《粗心的他》、《糊涂的他》……而文中,學生更是有說不完的話,舉不完的例子。這就是命題激活的神奇作用,走進了學生的心理,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實際。
2 從問題引領,充實習作。
相信有很多老師也曾為如何指導學生寫作而苦惱,教會了學生什么叫總分總,如何在寫作時運用總分總這樣的方式寫作,卻不知道如何讓學生在這樣的結構之上把文章寫完整,寫具體,甚至生動。正如北京烤鴨一樣,我們已經有一只肥美的鴨子,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所需要的材料塞到鴨子的肚子里,那么具體要塞什么,怎么塞,才能保證烤出的鴨子香甜可口呢?這時,就需要老師適時,適當的指導,那么具體指導什么?怎么指導呢?薛法根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切實可用的方法——提問題。老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用提問的方式,一個接著一個追問,讓學生沿著老師提出的問題逐層深入地思考寫作文的具體方式、方法,進而把文章寫具體。
這個方法使我不由的想起上學期我們班學寫的一篇作文:
習作要求是“請你以對你影響最深的格言為題寫一片作文,內容真實,具體。”在寫作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同學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為題,以“學自行車”為例子進行描寫。而在此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在此次描寫的過程中,都是以“從坐上自行車,摔倒,爬起來再騎,再摔倒,再……最后終于學會”這樣的結構去描寫,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同小異,孩子們知道要抓住當下的動作,神態,心理去描寫,卻忽略了情境性,忘了置身于當時的情境中切身的感受。于是,在這堂課上,我中止了他們的寫作,便有了以下的談話:
我說:“孩子們,當你第一次坐上自行車時,會發生什么樣的狀況?”
“東倒西歪”、“會摔倒”、“會失去平衡”孩子們七嘴八舌的回答著我的問題。
“是啊,你們會摔倒,那你們還會用更有趣的詞語來形容嗎?”
“摔個狗啃泥。”有個孩子忽然很不好意思地說出這樣的答案。
聽到了這樣的答案, 我欣喜若狂,當下便肯定了他的回答。得到了我的肯定,孩子們更雀躍了,各種答案蜂擁而至:從“和地面來了個親密接觸”到“華麗麗的摔了個狗啃泥”。看到孩子們思維活躍了,我便趁熱打鐵,接著又問:“那么第一次車子搖晃,你有什么感受,第一次摔倒,你又有什么獨特感受呢?”“我怕極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我的心好像慢了兩個節拍呢?”“我疼得哇哇大哭”我……孩子的思緒就好像被打開的水龍頭一樣,不斷地涌出,我接著又問了:“那孩子們,那這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你們的感受都一樣么?”
“不一樣?”
“既然不一樣,有將會是什么不同的感受呢?接下來呢,同學們就根據老師剛剛的提問,你們的回答,再寫寫這篇文章。”
果然,在我接二連三的提問之下,學生也跟著我走進了這樣的情境下,用心去感受,去切身體會,完成了一篇不一樣的作文。這不正是薛老師所說的:“寫作文,其實很簡單,就像回答問題一樣!”嗎?教給學生正確的作文思維路徑,引導思維的改變,必然帶來作文質的飛躍。
總之,高效習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教師只要根據本班的具體情況,以學生為核心,尊重學生內心獨特的感受,通過命題激活、問題引領、作后評價,高效習作便不再是難題!
參考文獻
[1]李振村,楊文華.教語文,其實很簡單[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01).
[2]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課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01).
作者簡介
朱芳芳(1990-),漢族,浙江省人。現為浙江省永嘉縣橋頭鎮白云小學小學語文教師。
作者單位
浙江省永嘉縣橋頭鎮白云小學 浙江省永嘉縣 32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