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通過對地方性綜合院校河北北方學院臨床醫學本科專業醫學人文教育現狀的調查,探討醫學人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方法:選取河北北方學院2014級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專業32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90.4%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專門的醫學人文教育課程是很有必要的,74.3%的學生認為課程及學時的設置是合理和合適的,46.9%的學生認為人文課程的開設的種類略顯單一,學生對目前醫學人文教育中以理論授課為主、忽略實訓環節意見較大,在考核環節也應注重實踐環節的考核。結論: 提出參考人文醫學執業技能評價標準,構建醫學人文教育核心課程體系;改革理論教學內容,加強與臨床醫學專業的結合;構建多元化、多維性的評價體系;優化整合師資隊伍;利用綜合性院校學科專業優勢,創造良好校園人文環境等建議。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醫學人文課程;教育改革
近現代以來科技的飛速發展帶動了醫學知識和技術高速發展,隨著健康觀念的更新,醫學模式也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彰顯醫學人性與理性光輝的醫學人文教育隨之也成為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愛丁堡宣言》中提到“醫生的人文素質就是你要真正熱愛生命,關注生命。一個優秀的醫生肯定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對生命要充滿同情。”醫學人文教育是指通過開設醫學人文課程,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醫學職業道德,并在未來的醫學職業生涯中能夠對患者實現人文關懷。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醫學人文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在各醫學院校陸續開展,也越來越受到學校和醫學生的重視。優化設置人文課程,提高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是醫學院校人文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本研究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地方性綜合院校河北北方學院大三年級臨床醫學本科學生人文課程學習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分析當前人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建設性改革建議。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河北北方學院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三年級學生8個班共320名。已完成人文課程的專業選修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
1.2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共16道選擇題,內容涉及學生對人文課程的認知、對學校人文課程設置的意見、對人文課程的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建議等。于2016年11月采用現場發卷,無記名作答的方法,共收集問卷320份,其中有效問卷311份。
1.3 統計方法
進行描述型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臨床醫學本科學生對醫學人文教育的認知評價
3 問卷結果分析
3.1 臨床醫學本科學生對醫學人文教育的認知評價
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和了解到什么是醫學人文課程教育,72%的學生能夠通過課程學習及其他途徑認識到,醫學人文,是一門醫學和人文的交叉學科,是研究醫學與人文關系及從人文觀念角度出發對各種醫學現象、事件進行思考、總結的學科,也逐步認識到通過醫學人文知識的學習可以不斷提高自身修養,這對于臨床醫學本科學生及以后從事醫療實踐工作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其中40.5%的學生想要了解和學習醫學人文知識的動力來源于周圍學習、生活環境中師長、朋友對于醫學人文知識重要性的耳濡目染,另35.4%的學生對于醫學人文知識的關注和了解的動力來源于認為醫學人文的學習有助于個人發展,對于以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有幫助,只有16.4%的學生是出于對醫學人文知識感興趣的原因去關注和了解醫學人文知識。90.4%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專門的醫學醫學人文教育課程是很有必要的。
3.2 臨床醫學本科學生對學校人文課程的評價
通過調研河北北方學院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學生培養方案的安排,學生在專業選修課25門中,醫學人文教育課程5門,占20%,學生可根據需要選擇3-5門;公共選修課開出148門,人文社科類及藝術類課程105門,學生可根據興趣選擇8門課程進行修讀。74.3%的學生認為課程及學時的設置是合理和合適的,有13.5%的學生認為可以在課時上有所增加;46.9%的學生認為人文課程的開設的種類略顯單一。
3.3 學生對醫學人文課程教學的建議
在311份有效問卷中,學生對于人文課程的采取傳統的課堂講授、演示、案例討論等教學方法都普遍認可,35.4%的學生認為醫學人文教育中應加強實訓環節。31.8%的學生認為當前學校開展的醫學人文教育課程內容的選取和講授與臨床醫學專業結合不強,10.9%的學生認為醫學人文教育的師資力量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在課程考核環節,36.3%的學生希望能通過論文形式進行課程考核,41.8%的學生希望能通過社會實踐或模擬實踐環節的測試來完成課程考核。
4 臨床醫學本科醫學人文教育改革的意見和建議
4.1 參考人文醫學執業技能評價標準,構建醫學人文教育核心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人文教育普遍缺乏人文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標準。筆者認為可以參考人文醫學執業技能評價標準。人文醫學執業技能( Social Psychological Skills )是國際醫學界對執業醫師的一種基本要求。它包括正確科學的價值觀、職業化服務態度、溝通、心理適應能力、醫療工作的管理和團隊合作能力等。醫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相關人文醫學執業技能課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建立對自身他人、社會的正確認識,培養高尚的道德和人文素養,充分理解人文醫學精神的內涵,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
參照人文醫學職業技能要求,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在學生各個學習階段加強對核心課程的篩選和評定,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醫學人文教育的核心課程體系,要把握醫學人文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核心價值,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教育部門與衛生部門共同決定課程設置和教材內容。例如大一年級時結合《臨床專業導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及社團活動等親身感受生命珍貴,了解醫學的客觀性,培養學生對于生命的尊重和對醫學事業的熱愛;大二三結合《醫學美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等課程的開設以及人文藝術等公共選修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結合具體案例探討醫患關系的成因問題,培養醫患溝通技巧;大四、大五的臨床見習、實習時,將人文精神融入到臨床教育的實踐中去,由臨床各科醫生結合實踐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將醫學人文教育貫穿到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實習的整個過程
4.2 改革理論教學內容,加強與臨床醫學專業的結合。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當前醫學人文課程內容與專業結合不強。雖然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醫學課程壓力大,加上學校的醫學人文教育多采用課堂的教學模式,不注重與專業課程的相互融合,讓多數學生覺得醫學人文教育脫離醫學專業教育而獨立存在。多數學生出于對于本專業選修學分的完成而學習,真正出于對于人文知識的興趣的學生較少。如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中能重視學生思維和理解能力的培養,采用授課與討論交互進行,閱讀與寫作相互結合,將學生感興趣的實訓和模擬臨床醫療情景通過角色扮演與情境評析相融合等方法,使學生真正投入到情境中去,體驗“以人為本”、“醫患共情”,真正實現醫學人文教育的從他律向自律的轉變。
4.3 構建多元化、多維性的評價體系。
通過調研發現學校開設醫學人文教育教學評價指標單一,70%的課程以課本理論為考核重點,過于看重于對考試結果的評價,忽略對學生人文素養的考查和學習過程的評價,沒有凸顯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應構建多元化、多維性的評價體系,在學習過程和實訓過程中對學生在職業道德、團隊合作、人文素養等方面綜合考核,將知識的考核向能力的考核方向轉變。
4.4 優化整合師資隊伍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師資隊伍知識結構復合度低。醫學人文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課、哲學課教師來完成,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并不具備醫學專業素養,在給醫學生授課時,很難聯系醫學實踐;而臨床見習、實習時的帶教醫生又缺乏扎實的人文知識,能身教而無法很好的“言傳”。應通過優化整合師資隊伍,加強授課教師跨學科教學技能。可以將學校和三個附屬醫院的師資進行整合,選送其中具備較為扎實人文知識的醫生進行系統的人文學科培訓,作為附屬醫院人文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的核心力量,不僅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有利,對于創建醫院良好的人文氛圍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對非醫專業的任課教師可通過實訓或進醫院參觀學習等途徑使他們熟悉醫學的相關基礎知識和加深對醫務工作的了解,為其今后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將醫學和人文知識有機結合搭建平臺。
4.5 利用綜合性院校學科專業優勢,創造良好校園人文環境
通過調研發現,綜合性院校集中了文學、藝術、法學、教育學等眾多專業,充分利用學科專業優勢,創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醫學生對醫學人文知識的認知,引導學生對醫學人文知識的思考和學習,促進人文知識的內化,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葉德明.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1).
[2]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關于加強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社會醫學教學與學科建設的建議[J].醫學與哲學,2003(02):51.
[3]何伶,王前強.新形勢下我國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探析[J].中國高等醫學,2012(10).
作者簡介
張小俊,女,河北省懷安縣人。醫學碩士學位。現為河北北方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醫學教學及教學管理。
作者單位
河北北方學院 河北省張家口市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