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濤
摘 要當前,公共政策已經成為實現公共利益、從事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對于當今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公民對政治權利訴求的渴望,公民越來越多的利用“陽光議事廳”、“微博議政”、“網上簽名”等網絡形式來影響政府公共政策過程,凸顯了網絡輿論對政府公共政策影響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網絡輿論;政府公共政策;政策過程
本文試圖從網絡輿論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監督的影響來分析網絡輿論對政府公共政策的影響,以至于更好的讓政府部門利用好網絡輿論的作用,科學制定公共政策、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監督體系,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1 網絡輿論的概念、特性及其表現形式。
1.1 網絡輿論的概念
網絡輿論發端于20世紀90年代,學術界至今沒有統一的概念。百度百科對網絡輿論的定義就是:人民群眾通過互聯網了解國家事務,廣泛、充分地交流和發表意見、建議,對國家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動進行褒貶與評價 。網絡輿論其實可以概括為公眾在公共的網絡條件下公開個人意愿、想法建議或者意見符合或者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贊同的言論。網絡輿論的特性有共性和個性之分。共性指一種自發形成的,帶有較強烈的自主意識和見解,公開性強,傳播速度開的特點。隨著網絡技術的推陳出新,網絡輿論的途徑呈現出多樣化,例如:新聞跟帖、網絡論壇/BBS、電子郵件,網上調查,網上簽名、博客、個人空間、以及近年出現的微博,都極大的促進了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政府之間的聯系,也加強了公民對政府公共政策的評議 。
2 網絡輿論存在問題
《魅力中國》刊文指出:網絡是個大熔爐,網絡輿論主要存在三個問題網絡信息的真實性、網絡群體的情緒性問題以及網絡民意的泡沫問題。
網絡宣傳中的虛假廣告信息,甚至網絡中,信息的發者都有可能是有名無實,在如今在互聯網中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的情況下,極易誤導很多不明真相的網民。嚴重的網絡群體的情緒問題最重導致民意泡沫。如果政府政決策者沒有甑別信息真假的超強能力,容易制定出和與人民利益相悖的的政策,網絡輿論的泡沫化將更加嚴重。
3 公共政策概念及社會作用
3.1 公共政策的概念
在眾多的中外學者曾對“公共政策”這個意思概念做出過各種角度的界定。詹姆斯·安德森在《公共決策》中列舉了西方學者具有表性的各種觀點,并給予了簡短的評價。
3.2 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則
3.2.1 社會公正原則
這是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最基本原則。公共問題的解決,只有依據一定時代的人們所公認的公正性,才能夠為社會大眾所接受。
3.2.2 有效性原則
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必須能夠有效地解決公共問題。這種有效性,一是指時間上要有效,就是要在恰當的時間內解決公共問題。二是在政策范圍方面要有效。三是在政策標準方面要有效。
3.2.3 合法化原則
所謂政府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是指法定主體為使政策方案獲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所實施的一系列審查、通過、批準、簽署和頒布政策的行為過程。
4 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過程
4.1 政府公共政策規劃
政策公共政策的規劃,也是就是在公共問題被確認以后,政府部門如果在最短的時候,最少的成本,最快的效率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就需要政策制定者,為了能夠取得最大的效益,需要備選方案,權衡利弊和成本。
4.2 備選方案的篩選
備選方案的產生之后,政策制定者,需要對備選方案篩,也就是在對備選方案進行全面評估的基礎上擇優的過程。評估的基本內容包括:價值、可行性、效果、風險進行論證評估。
4.3 政府公共政策的執行與評估
公共政策最終被確認和抉擇后,最后的步驟是要公共政策制定者的意圖轉化為確實可行的行動方案。從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政府公共政策的過程是一個系統的整體、環環相扣的的系統過程。
5 網絡輿論對政府公共政策的影響
從公共政策的基本過程來看,網絡輿論對政府公共政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一,網絡輿論對公共政策的決策者的影響;其二,公共政策的客體的影響;其三,網絡輿論對公共政策過程的監督。
5.1 對政府公共政策的決策者的影響
網絡輿論給公共政策的決策者一副擴大視野的眼鏡,使公共政策制定者能夠了解到民生之中,找到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向和目標,做到公平公正,有學者認為“在笑效率和公平之間存在一種并列關系,必須要盡量保持效率和公平的一致性” 。2003年3月發生的孫志剛事件,引出《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的出臺并很快于當年的8月實施,廢止了實施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
5.2 網絡輿論對公共政策客體的影響
在公共政策的整個系統,公眾參與民主政治的途徑是公眾獲取體現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渠道之一。在網絡環境下,信息的快速廣泛流通,使公眾自己能在相對大量的信息環境下產生自己的分析判斷,從而形成不同見解的輿論傳播。
5.3 網絡輿論對政府公共政策的過程的監督職能
近年來,“網絡反腐”成了網絡上的一大熱詞,借助網絡曝光和網民圍觀,“表哥”、“房叔”相繼落馬,網絡反腐的成效有目共睹。在社會輿論一邊倒的鼓掌叫好中,在相關部門愈發迅速的應對行動中,我們似乎看到了發現和懲治貪腐的新途徑。網絡輿論對公共政策的起到了很好的監督職能。
6 結語
從以上的論述中可以看到網絡輿論對政府公共政策起到了良好促進的做作用,但是網絡輿論對政府公共政策具有能動性的,網絡輿論對公共政策既有積極性又有消極性。
參考文獻
[1]秦剛,彭越輝.網絡公共輿論的價值變異[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5(04):23.
[2]蘇麗莎.淺析網絡輿論對我過公關政策的影響[J].魅力中國,2009(92):98.
[3]田虎.鳳凰縣調整門票政策周邊三州市可享免票[N].京華時報,2013-4-17(A19).
[4]郭曉燕,李婷.叫“廣州塔”還征什么名?[N].新快報,2009-10-23(A12).
[5]王騷.公共政策學[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78-79.
作者單位
廣東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廣東省肇慶市 52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