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浩
摘 要:電價體制改革給電網企業的資產管理和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介紹了南方電網公司存量設備資產存在的問題和主要風險,提出了年度最大投資能力測算、技改項目規模測算及修理項目規模測算,以不斷提高電網公司存量設備資產管理水平。
關鍵詞:電網公司;存量資產;技改修理
一、存量資產存在的問題和主要風險分析
存量資產存在的問題和主要風險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即資產年齡問題和資產墻風險分析、資產健康問題和運維風險分析以及資產績效問題和報廢風險分析。
(一)年齡問題和資產墻風險
設備資產的年齡分析包括:資產的成新率分析、資產的投運年份分析。截至2013年底,根據公式成新率=資產凈值/資產原值*100%, 可以計算出除了計量設備,其他四類設備資產,即輸電線路、主變壓器、斷線路和繼電保護的成新率基本可達50%及以上,資產年齡較小。
從圖1可以看出,公司已投運設備的平均年齡不到10年,其中約有50%的設備是在05-10年間投運的,總體處于比較年輕狀態。
(二)健康問題和運維風險
設備資產的修理費用、運維成本以及設備的狀態決定了存量資產在運營過程中的健康水平,設備運營過程中健康水平的好壞與公司投入維護成本的高低有正相關性。廣東電網公司在2013年到2015年期間的實際修理費用分別是48、73、及80億元,以公司2013年的固定資產原值為參考進行初步測算,公司2013年-2015年每年的修理費用已超過深圳試點方案監管要求的1.5%上限,即44億元,因此相對監管要求而言,目前的修理費已經偏高。
(三)績效問題和報廢風險
廣東電網公司的設備資產績效水平可以從其運營的效率方面反映出來,其中,資產負荷、報廢凈值率、服役年限以及非正常報廢原因等指標都可以體現公司設備資產的績效水平。從2012年到2014年來看,廣東電網萬元資產售電量呈上升趨勢,已經超過了法國EDF的資產售電量。然而,與英國NG電網公司相比,廣東電網公司的資產利用率尚有提升空間。
二、年度最大投資能力測算
根據公式輸配電價總水平=輸配電總準許收入÷總輸配電量,以及準許收入與有效資產成正相關關系,我們假設設備資產管理投入包括設備資產投資和運行維護費投入、假設計價折舊率和資本收益率保持不變、假設2018-2020年監管輸配電價與2017年一致,則得到公式:
設備資產管理投入增幅=(1+輸配電價變動率)*(1+電量增幅)-1。
帶入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可見電價被監管后,公司設備資產管理投入(包括設備資產投資和運行維護費投入)2016-2020年的增幅上限為4.8%—5.9%。
深圳供電局2015年總資產預測值為499億元,根據公司設備資產管理投入增幅上限預測,按照公式:當年準許投資上限=上年資產凈值*當年資產環比增速上限+當年計提折舊+當年退役報廢資產凈值,計算出深圳未來5年每年最大投資能力落在55到63億元,假設設備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保持為2013年80%的比例,則深圳供電局2016-2020年每年的設備資產準許投資上限為44到50億元。根據過去三年深圳供電局基建工程與技改投資比例,推算出每年可用于設備技改投資的部分為7.9到9億元。
三、技改項目規模測算
在一定的前提假設下,將發改委《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中的電網企業固定資產分類定價折舊年限的上限壽命、下限壽命以及國際領先水平作為不同的場景,預測公司未來五年以及中長期的技改規模。根據歷史退役設備實際使用年限擬合設備壽命分布的概率密度(符合威布爾分布),將監管下限、上限及國際領先水平分別作為分布的期望,輸出設備退役概率分布,結合設備運行年限、技改材料費用及占比等信息分別預測12類主要設備資產未來五年及中長期的技改規模,從而推算技改總體資金需求。
四、技改策略建議
設備更新改造策略管理業務應開展資產墻分析,判斷最大投資能力是否能滿足技改需求,在資金受限的情況下,根據設備風險和綜合最優的原則做好項目優選,同時,推廣應用設備技改、大修項目的準入決策。
前期項目儲備庫應嚴格審核項目與服務績效、設備壽命等監管導向的匹配度,存檔審批文件。前期決策門應該增加準許收入、準許成本、服務績效等內容的評估。前期投資計劃應該制定未來10到20年的長期規劃、未來3到5年的中期規劃。投資項目儲備庫應該嚴格審核項目與服務績效、設備壽命等監管導向的匹配度,存檔審批文件。年度投資計劃應該結合服務績效、折舊年限的綜合監管要求以及其他職能部門訴求制定年度計劃。
五、修理策略建議
在十二項受電改影響的生產設備一體化管理業務事項中,與修理相關的業務事項包括五項:設備運維策略管理、維護檢修管理、運行值班管理、搶修管理和生產業務外委管理。依次針對每項業務提出策略。
(一)設備運維策略管理
在制定運維策略時,需要推廣新技術應用,根據運維費的充足程度安排運維投資。
可以在制定運維策略時,明確推廣新技術應用,根據運維費的充足程度安排運維投資;同時擴大直升機、無人機、機器人的使用力度和范圍;結合新技術應用,對原有巡視策略進行優化。對于運維投資要根據運維修理費充足程度安排:
當修理費充足時,除了檢修等核心業務外還可以進行輔助建設、綠色環保等工作,如加強變電站圍墻加固,提升防災能力,增加節能減排投入等等;可以更多地采用外委的方式以保障職工薪酬。
當修理費不足時,保障設備的基本健康即可,保障關鍵設備的可靠性,保證安全運行方面的投入;合理范圍內將部分大修轉資為技改等等。
(二)維護檢修管理和運行值班管理
維護檢修管理建議采用運維屬地化、檢修集約化的模式,在省級公司和地市級公司層面成立狀態監測中心、巡維中心、檢修中心三大中心,提升運維效率。狀態監測中心設置于省級公司進行狀態監測,下屬地級市公司可以利用監測結果,職責包括:狀態監測、評價分析、輔助決策。巡維中心設置于地級市公司,每個公司包含多個巡維中心,下設多個巡維班組。檢修中心設置于省級公司,每個公司包含多個檢修中心,下設多個檢修班組。
人員方面明確檢修人員職責和工作,對日常維護工作進行整理,將專業性弱的工作由運行人員承擔;如日常巡視過程中展開的檢查、維護工作外,一些特殊情況下的專業性不強的診斷性檢查、試驗也可由運行人員承擔;按照計劃性工作和臨時性工作,應急和非應急等將維護工作分類納入運行工作中;如非應急情況檢修人員足夠,由檢修人員開展工作;對于應急維護工作,可以由運行、檢修人員配合完成;提升運行人員的技能,進行培訓,實現運行人員從單一的工作類型向運行維護一體化轉變。
(三)搶修管理
公司一方面應該與監管機構積極溝通,協助制定自然災害發生時的投資監管要求,包括自然災害導致的投資獲得審批,以及估算和補償機制,包括修理費的補償和可靠性管理機制,包括可靠性計算中將自然災害因素剔除。另一方面對公司內部要提高電力設施對極端氣候災害防范的設計標準,并學習國外公司建立搶修中心、配備備用設備、進行日常培訓等,搶修時注重相關手續的合規合法。
參考文獻
[1] 張兆軍. 關于電網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和對策分析[J]. 低碳世界. 2013(12).
[2] 蔣海偉. 供電企業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探討[J]. 財經界(學術版). 2016(19).
[3] 謝芳,耿波濤,陳泓達. 淺議我國輸配電成本監管問題[J]. 科技致富向導.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