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元軍
摘要:指出了隨著近年來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和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的積極推進,青海旅游業得到快速發展,人類“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愿望熱切,因此發展群加森林公園旅游業更加迫切。分析了群加森林公園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其有利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原始林海;環境優美;天然氧吧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3-0063-02
1 引言
群加森林公園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南部群加鄉范圍內,離省會西寧100 km,距離4A級景點塔爾寺60 km,占地面積16.9萬畝。 屬于“原始林?!?,其雄、奇、險、幽的高山峽谷地貌,秀美、嫵媚的湖、泉、池、源、溪、河所編織的水體景觀以及變幻無窮、妖嬈多姿的氣象景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親睞, 1996年被青海省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于2002年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這里環境優美,植被豐厚,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野生動物資源達200多種,主要有白唇鹿、梅花鹿、馬鹿、巖羊、麝、狼、豺、狐貍、藍馬雞、雪雞等。公園內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名貴的藥用植物,主要有冬蟲夏草、黨參、柴胡、赤芍、百合、黃芩、大黃等,是藏藥保護基地。景區分布主要為以下4塊:雪山花海區、鳳凰池景區、黑峽河景區和鹿鳴谷景區,資源十分豐富,生態系統相對完整,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垂直分布呈現出不同的植被演替景觀和色彩變化。有以青海云杉為主體的原始林海,以白樺、山楊、華北落葉松、青楊等落葉樹種構成的森林,四季變幻,色彩斑斕,有美麗的草原風光,有秀麗的水體景觀。公園地處高山區,氣象天象景觀非常豐富,有不同于其他山川的云霧、雨雪,有果石摘主峰終年積雪的圣景、云海日出。此外,還有迷人的藏族風情,有隸屬塔爾寺的旅游名寺桑丹楞寺。
2 群加森林公園的發展效益
2.1 群加森林公園發展的社會效益
隨著近年來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和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的積極推進,加之青海省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人類“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愿望熱切,群加森林公園被選定為省會西寧周邊人們一日游出行的首選地,每年旅游人數3萬人以上。從而豐富了城鄉居民業務文化生活,推動了青海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幾率。在經營期內森林公園年均收入7625萬元,稅后利潤可達3099.8萬元,根據經驗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綜合分析,旅游業每年為當地帶來2541萬元的收益。
2.2 群加森林公園發展的生態效益
群加森林公園的建成,有效的保護了現有的森林面積,而且通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景觀景點綠化等措施增加了有林面積,其區域水源涵養效益顯著,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大量氧氣,是有名的天然氧吧。在凈化空氣、調節和改善氣候、減少泥沙流失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利于生態平衡。
2.3 群加森林公園發展的經濟效益
至“十四五”末,年均經營收入將可達7625萬元,年均繳納稅金及附加費457.5萬元,繳納所得稅286.69萬元,利潤年均總額4626.5萬元,年均稅后利潤3099.8萬元。
3 群加森林公園存在的問題
(1)由于資金短缺,開發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森林公園內旅游資源尚未進行有序開發和利用,雖然有雪山花海區、鳳凰池景區、黑峽河景區、鹿鳴谷景區四大景區,可只有鹿鳴谷景區方便游人進出,其它三個景區道路曲折,很少有游人前往。
(2)由于群加森林公園正處在起步階段,發展速度緩慢,未形成有規模、有組織的接待體系,園內旅游功能單一,游人基本上處于自發游玩的分散狀態,難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要。
(3)森林公園林區內以藏、漢兩個民族為主,由于自然環境和自身素質的原因,沒有參與到旅游業中獲得收入,在旅游旺季只有四家茶園和出售自家出產酸奶的散戶。
(4)總體規劃落實不到位,缺少適宜當地特色的項目開發。目前,群加森林公園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尤其是品牌意識不夠,景點單一。發展前景僅限于來客餐飲招待,致使游客停留時間短,消費低,加上經營管理和服務比較粗放,從而影響了經濟效益的發展。
(5)宣傳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吸引客源。
資金緊缺和認識力度不夠,使人們對群加森林公園的了解不夠,從而限制了客源的發展,更適合不了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4 發展思路
(1)急需對群眾通過引導和各種培訓讓當地群眾在旅游產業中受益,也帶動群加森林公園旅游業發展。通過轉變和解放思想,提高公園周邊農牧民的護林、愛林、育林意識,促進資源的保護,拓寬公園旅游項目,增加產業附加值,造福當地群眾,提高森林公園的經濟效益
(2)按照《群加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的要求,通過大力宣傳、召商引資等形式為群加森林公園的發展奠定基礎。
(3)在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結合林業項目在雪山花海區、鳳凰池景區、黑峽河景區、鹿鳴谷景區整理林相、美化風景區,爭取旅游人數每年達到6.2萬人次。
(4)森林公園建設應以森林風景資源為基礎,充分利用當地山、林特色,建設山間攀道、蜿蜒石階、幽亭、瀑布、瞭望臺,供游客閱覽風貌,供文人墨客寫生、賦詩,以此頌揚祖國的大好河山和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的成果。
(5)合理、科學開發,建立循環經濟體系。在景點建設上,要以科學開發為原則,尊重自然規律,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利用好資源,減少對公園內的水體、空氣、自然風光等的人為破壞和污染,創建生態文明、自然和諧的新局面。
(6)努力宣傳,提高森林公園的知名度。 群加森林公園由于諸多原因在省內和全國的知名度不高,為了更好更快的發展,一定要在宣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增加宣傳的投入,每年進行一次“金露梅、銀露梅”觀賞藝術節,把美麗的景色以及淳樸民風展示給各位旅游者。
(7)實施“全面規劃,合理布局,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方針。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兼顧旅游、生態和生產,堅持建設、開發、保護同步實施,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統一,同時加強環境檢測,定期作出環境質量評價結果,加強水質保護,保持大氣的清新,營造一個清新健康的旅游環境和平衡有序的生態環境。
(8)加強珍稀瀕危藏藥藥用植物的綜合開發利用研究。許多藥用植物除藥用價值外,還具有觀賞、綠化、水土保持等多種功能,因此加強其綜合開發利用研究,對保護資源、擴大資源、實現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鮑金紅,胡 璇.武陵山片區恩施州文化軟實力與旅游業互動發展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