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要:介紹了公益林相關定義、楚雄市公益林資源狀況以及公益林管護現狀。分析了公益林管護存在管護形式單一、管護與生產脫節、管護人員的待遇保障低、權林所有者的管護責任未落實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公益林;管護;對策;楚雄市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3-006802
1 引言
公益林是指生態區位極為重要或生態狀況極為脆弱,對國土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態和社會服務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是以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存物種資源等需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2 公益林資源現狀
2.1 公益林區劃界定歷程
楚雄市1999開展森林分類區劃,2003年開展國家公益林區劃界定,2007年開展地方公益林區劃界定,2011年開展縣級實施方案修訂和編制,2012年開展公益林區劃落界。經過歷次區劃界定和布局優化后,楚雄市公益林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體系。
2.2 公益林資源現狀
依據2013年林地保護利用落界后數據,楚雄市土地總面積443300 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334410 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75.4%;非林業用地面積108890 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4.6 %。公益林(地)面積157220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47%;商品林面積177190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53%。公益林(地)面積157220 hm2,按林地使用權分:國有面積10220 hm2、集體面積102666 hm2、個體面積44334 hm2;按地類分:有林地面積136591 hm2、疏林地面積281 hm2、灌木林地面積18431 hm2、未成林地面積631 hm2、宜林地面積1286 hm2;按事權分:國家級公益林面積44133 hm2、省級公益林面積113087 hm2。全市公益林資源結構見表1。
3 公益林管護現狀
3.1 管理機構和組織體系
楚雄市成立了公益林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省級公益林管理和補償的領導、組織、協調。公益林管護是在“楚雄市公益林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市人民政府與管護責任單位(村委會)、管護責任單位與管護人員分別簽訂管護合同,并擬定相應的管理護辦法和管護措施,明確目標、職責,嚴明獎懲的管護組織形式。
楚雄市公益林森林管護組織體系是:楚雄市公益林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各鄉(鎮)林業站、林場、自然保護區→管護責任單位→管護人員,五級管理。詳見圖1。
3.2 管護形式
根據楚雄市林業局、保護區、林場、林業站、涉及村委會意見,楚雄市公益林管護形式有專業管護和承包管護。國有林公益林由保護區、林場職工專職管護。
3.3 簽訂禁限伐協議
按照公益林經營管理相關政策,市政府與林權所有者簽訂禁伐協議,市林業局與林權所有者簽訂限伐協議。楚雄市公益林涉及自然保護區、不涉及風景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森林,市政府與林權所有者簽訂禁伐協議1份面積4566 hm2、限伐協議20989份面積39567 hm2,市林業局與林權所有者簽訂限伐協議18611份面積113087 hm2,共簽訂禁限伐協議39601份面積157220 hm2。
3.4 簽訂管護合同
楚雄市公益林管護責任單位為145個村民委員會、林場、自然保護區,共區劃公益林管護責任區534個,安排管護人員601人。按公益林管護相關要求和規定,市林業局與管護責任單位簽訂《公益林管護合同A》145份,管護責任單位與管護人員簽訂《公益林管護合同B》(楚雄市森林資源管護協議書)601份。
3.5 建立管護制度
楚雄市公益林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云南省森林條例》、《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辦法》、《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結合楚雄市實際建立健全公益林管護制度。
(1)制定了《楚雄市公益林管護辦法》、《楚雄市公益林管護考核辦法》、《楚雄市公益林管護人員管理辦法》、《楚雄市管護人員巡山記錄出勤制度》、《楚雄市管護人員考評細則》,強化公益林管護工作的督促檢查、考評考核。
(2)實施管護人員出勤登記、巡山記錄制度。
(3)建立公益林管護檢查、考核、獎懲制度。
(4)建立定期培訓制度。
(5)建立管護檔案及臺帳制度。
3.6 制定管護措施
楚雄市公益林管護在市公益林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負責下,各鄉(鎮)林業站、自然保護區、林場密切配合,各管護責任單位全面承擔轄區內的公益林管護任務。為保護好公益林,制定了以下管護措施。
(1)加強領導、強化管理,各級領導高度認識保護好公益林的重要意義,把保護好公益林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2)公益林管護實行各級政府領導目標責任制,各級政府領導要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對轄區內的公益林管護負全部責任。
(3)在公益林內嚴禁非法采伐,嚴禁非法采挖各種野生花卉(含觀賞樹木),嚴禁亂捕濫獵,禁止取土、取沙、采石、挖礦等。
4 公益林管護存在的問題
4.1 管護形式單一
實行個人承包管護形式,每名管護人員對應固定的管護責任區,雖然職責明確,但各自管護固定的責任區,各行其是,管護人員之間缺乏相互制約、督促、互助機制,力量單薄,有時對盜伐濫伐林木、亂采亂挖的行為不敢制止或制止不了。
4.2 管護與生產脫節
管護人員單純的巡山護林,在管護責任區內不從事其它營林生產及經營活動,與管護成果無關,責任意識淡薄,出勤率低,巡護和住守時間短。
4.2 管護人員的待遇保障低
管護人員工資低,沒有社會保障待遇,吸收不了高素質人員,隊伍素質偏低而不穩,個人能力不強,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
4.3 權林所有者的管護責任未落實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權分散到各家各戶,但公益林管護責任只落實到村委會和管護人員,沒有落實到林權所有農戶,林權所有者享受生態效益補償,不承擔管護責任,保護意識不強。
5 加強公益林管護的對策或建議
5.1 因地制宜,采取多種管護形式
創新管護形式,因地制宜,采取個人專業管護、多人聯合管護、家庭承包管護等不同的管護形式,增強管護力量,保證每天管護不脫節。如:出入林區主要交通干線沿、路口,采取每個責任區個人專業管護;邊遠區域,采取明確每個管護區管護人主體責任和相連管護區管護人共同擔責的多人聯合管護形式;村莊周邊、近山區域采取家庭承包管護形式。
5.2 森林管護與林業生產相結合
將森林管護與林下資源開發相結合,增加林農、護林員收入,調動護林積極性,提高管護效果,發展林業經濟。充分利用林地的廣闊性和林下資源的豐富性,在與林權所有者達成利益分配協議前提下,可將野生食用菌野果野菜采集、林下種養殖等林下資源開發承包給護林員。
5.3 制定管護人員的待遇保障政策
制定管護人員的最低工資標準,鼓勵管護人員承包森林、林地開發林下資源搞創收,出臺管護人員的社會保障政策,把管護人員納入社會保險統籌,解決管護人員的后顧之憂,以提高管護人員的積極性,吸引高素質人員從事公益林管護工作。
參考文獻:
[1]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云南省國家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楚雄市實施方案[R].昆明: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2011.
[2]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云南省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楚雄市實施方案[R].昆明: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