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遠和+楊利勛+劉海姣+陸安信+陸曉莉

摘要:對通道縣名木古樹資源總量、分布狀況、生長健康情況、樹齡、古樹分級特點等因子現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調查,提出了通道縣名木古樹保護及復壯技術措施。以期有效保護古樹名木資源,促進通道縣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名木古樹;分級調查;復壯;通道縣
中圖分類號:S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3-0082-03
1 引言
古樹名木是指樹齡達到100年以上,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和社會意義的木本植物。古樹在上百年的自然生長過程中,見證了社會歷史的變遷與發展。在通道侗族自治縣,當地侗族人民把上百年的古樹當作護佑村寨的風水樹敬仰,并立封禁碑和村規民約對古樹給予保護。因此,在侗族地區古樹包含的生態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都是任何植物無法與之相比的。
2 通道縣古樹名木分級特點
通過對全縣11個鄉鎮242個村的古樹調查,現有古樹名木3058株,隸屬32科53屬80種。
2.1 科數量特點
32科古樹名木中1000株以上的有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1科,僅占總科數的3.125%,數量為1182株,占總株數的38.65%;500~1000株的有殼斗殼(Fagaceae)(556株)和山茶科(Theaceae)(528株)2科,占總科數的6.25%,占總株數的35.45%;100~499株的有樟科(Lauraceae)(273株)和松樹(Pinaceae)(143株)2科,占總科數的6325%,占總株數的13.60%;僅1株只有樺木科(Brtulaceae),占總科數的3.125%,數量占總株數的1.04%;其余的共26科375株,占總科數的81.25%,僅占總株數的12.26%。由此可見,全縣的珍稀樹種及古樹在各科間的數量存在較大差異,金縷梅科是優勢科。
2.2 屬數量特點
53屬珍稀樹種及古樹中,1000株以上的有楓香樹屬(Liquidambar)1屬,僅占總屬數的1.89%,數量卻有1179株,占總株數的38.55%;500~1000株的有木荷屬數(Schima)(528株)1屬,占總屬數的1.89%,占總株數的17.27%;100~499株有錐屬(Castanopsos)(452株)、樟樹(cinnamomum)(238株)和松屬(Pinus)(142株)3屬,占總屬數的5.66%,占總株數的27.21%;僅1株的有粟屬(Castanea)、鵝耳櫪屬(Carpinus)、槐屬(Sophora)、半荷屬(Semiliquidambar)、山核桃屬(Carya)、油杉屬(Keteleeria)6屬,占總屬數的11.32%,數量卻僅占總株數的0.16%;其余的42屬513株占總屬數的79.24%,僅占總株數的16.78%。
2.3 種數量特點
80種珍稀樹種及古樹中,1000株以上的僅有楓香樹(Liquidambargotmosana)1種1179株,占總株數的1.25%,占總株數的38.55%,位優勢種;500~1000株的僅有木荷(Schima superba)1種528株,占總種數的1.25%,占總株數的17.27%;100~499株的有鉤錐(Casttanopsis tibetanna)(230株)甜櫧(Castanopsis eyrei)(200株)樟(Cinnamomum camphora)(212株)和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134株)4種,占總種樹的5.00%,占總株數的25.38%;僅1株的有白櫟(Quercus fabri)、小葉青岡(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羅浮栲(Castanopsis faberi)、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太晚冬青(Ilex formasana)、枸骨(Ilex cornuta)、山社英(Elaeocarpus sylbestris)、禿瓣社英(Elaneocarpus glabripetalus)、短尾鵝耳櫪(Carpinus Londoniana)、雞爪槭(Acer palmatum)、青榨槭(Acer dabidii)、沉水樟(Cinnamomum mocranthum)、木莢紅豆(Ormosia xylocarpa)、槐(Sophora japonica)、鐵堅油杉(Keteleeria dabidiana)、灰毛含笑(Michelia fobeolata var.cinerascens)18種,占總種數的22.50%,數量卻僅占總株數的0.59%;其余的共56種557株,占總種數的70&,僅占總株數的18.21%。
2.4 珍稀樹種數量特點
80種內的3058株珍稀樹種及古樹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紅豆杉(Taxus chinensis)(16株)、南方紅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8株)和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2株)3種占總種數的3.75%,占總株數的0.5%;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beri)(3株)、大葉櫸輸(Zelkovaschneideriana)(3株)、半楓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1株)樟(Cinnamomum camphora)(212)株,閩楠(Phoebe bournei)(21株)、楠木(Phoebe zhennan)(14株)、花櫚木(Ormosia henryi)(3株)、任豆(Zenia insignis)(3株)、華南五針松(Pinus kwangtungensis)(2株)、香果樹(Emmenopterys henryi)(3株)、毛紅椿(Toona ciliata Rome.var.pubescens)(14株)、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3株)、觀光木(Tsoongiorendron odorum)(3株)和傘花木(Eurycorymbus cabaleriei)(2株)14種,占總屬的17.50%,占總株數的9.39%;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植物赤皮青岡(Cyclobalanopsis gilva)(43株)、水青岡(Faguslongipetiolata)(2株)、鉤錐(Castanopsis tibetana)(230株)、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23株)、鐵堅油杉(Keteleeria dabidiana)(1株)、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2株、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1株)、木莢紅豆(Ormosia xylocarpa)、樂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18株)、瑤山梭羅(Reevesia glaucophylla)(19株)11種,占總種數的13.75%,占總株數的11.15%。由此可見,通道縣珍稀樹種及古樹中珍稀樹種種類較多,數量較大,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和保護意義。
2.5 調查因子統計分析
由于654株珍稀樹種尚未進入古樹范圍,因此暫不作調查因子分析。古樹調查因子統計見表1。
古樹分級有:一級古樹為500年以上;二級古樹為300~499年;三級古樹為100~299年。從表1中可以看出:古樹生理機能下降,呈現衰弱退化現象,亟待進行修復管理。
3 通道縣古樹名木的復壯措施
3.1 衰弱型古樹名木的復壯
3.1.1 開挖營養坑誘發根系生長
在樹冠下的不同位置開挖營養坑,以寬30 cm、長100 cm、深70 cm為宜,每株宜挖3~5個,將土取出后回填小碎石塊約10 cm,以改善土壤透氣能力。將雞鴨糞與枯樹葉混合摻入2%的過磷酸鈣和2%的呋喃丹,拌勻后填入坑中,再用表土填充,適當澆水。當年吸收根就會明顯增多,并呈現向發育根發展的趨勢,根系吸收養分能力顯著增強。
3.1.2 改善土壤營養結構
對土壤進行置換,少量勤施有機肥,以改善土壤營養結構,增加土壤肥力和土壤透氣能力,促進古樹對所需養分的吸收。
3.2 損傷型古樹名木的修復
3.2.1 傷枝的修復
對劈裂或折傷的枝干,可把裂傷較輕的清理后,用消毒藥劑進行消毒處理。再用鐵絲捆緊,外面用塑料膜包嚴,待傷口愈合后即可松綁。對因傷已經腐爛的斷枝、樹皮,用刀刮除腐爛部分,深達木質部,削平斷頭至健康部位,讓斷頭呈弧形。將5%的高錳酸鉀溶液涂在斷頭部分進行消毒處理,然后涂蠟密封,促進傷口愈合。
3.2.2 樹洞的修復
對大的樹洞須將洞內腐爛的木質部清除干凈,刮去洞口邊沿的死組織,用藥劑消毒后涂保護劑,或用腐殖酸涂傷口表面,促進樹洞邊延刮除部分及早愈合。但要注意樹洞的排水,防止雨水倒灌進入樹體或根部,造成根系和傷口部分腐爛。對于樹洞小的,如蟲眼可用金屬薄片覆蓋,待愈合后洞口自然封閉。
3.3 其它古樹復壯措施
3.3.1 樹干涂白
樹干涂白可防害蟲產卵和潰瘍病的發生,涂白還可以延遲牙的萌動期,避免枝芽發生凍害。涂白一般在入冬前完成,涂抹在樹干地徑往上1~2 m部位。涂白劑的配方是生石灰、石硫合劑、食鹽、油脂、粘著劑、水,用適量比例配制而成。
3.3.2 清除寄生植株
對于寄生古樹的植株要即使清除,避免與古樹搶吸養分,確保古樹健康生長。
3.3.3 清理枯枝、病枝
主要對一些枯老摻枝和受病蟲危害的病枝,衰老的下垂枝、徒長枝和根蘗條進行修剪,促進衰弱部分生長健壯,旺盛,提高枝葉光合作用和養分吸收能力。
4 古樹名木的管理
4.1 病蟲害的防治
4.1.1 澆灌法
采用在樹冠垂直投影邊沿的根系分布區內,按不同方位挖4個深20 cm、長60 cm、寬40 cm的弧形溝,將藥劑倒入溝內,待藥液完全滲入土壤后填土覆蓋。這種方法是利用內吸劑通過根系吸收,經過輸導組織至整株樹體,達到殺蟲、殺螨的作用。
4.1.2 毒孔法
對蛀干害蟲實施藥劑熏蒸。如蛀孔木屑新鮮,可用棉簽蘸敵敵畏藥液插入孔內熏蒸,進行毒殺,如蟲眼較多,則可用經藥劑處理的麻布包裹樹干,10~15 d左右進行一次,連續3次。
4.2 預防雷擊
古樹高大,很容易被雷電擊中。由此,應當安裝避雷針,避免古樹遭受雷電傷害。
4.3 制定管理措施
通道作為民族自治縣,可以充分利用侗族民眾愛樹敬樹的傳統習俗,結合國家有關法規制定鄉規民約,加強對危害古樹的民間活動的管控,確保古樹名木的健康生長。
5 結語
古樹名木歷經數百年,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它不僅有綠化和觀賞價值,還有科學研究、社會歷史以及民族文化研究價值。古樹名木一旦被毀,意味著一段歷史的消逝。因此,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修復搶救和精心管護是一項長期的社會工程,必須持之以恒做好古樹名木的日常保健工作。
參考文獻:
[1]李玉和.目前我國古樹長勢衰弱原因的分析[C]//張永利.古樹名木復壯養護技術和保護管理辦法.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3:15~22.
[2]王中林.古樹名木復壯養護措施[C]//張永利.古樹名木復壯養護技術和保護管理辦法.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3:39~45.
[3]張金貴.湖南古樹名木保護與復壯技術[J].現代農業科學,2009,16(7):83~85.
[4]王楚榮.新技術在古樹名木保護上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0):228.
[5]孫益軍.張家港市古樹名木現狀與保護措施[J].江蘇林業科技,2000,30(1):46~48.
[6]趙 斌,吳谷漢.文成縣古樹名木調查與研究[J].浙江林業科技,2004,24(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