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新的時期,電視新聞編輯學的作用也正在發生著變化。由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電視傳播媒體的迅速發展,以及電視新聞界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課題:建立電視新聞自身的編輯學體系。
[關鍵詞]電視新聞;編輯;核心
“新聞是最近發生的能引人興味的事實。”“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對新近發生或發現事實所進行的報道。”這些定義,雖然表述各異,在時間概念上,都忽視了“正在進行時”這一最富電視新聞特點的時態。因為隨著“現場直播”的出現,電視屏幕上的形聲可能與遠在大洋彼岸正在發生的事件同步。
與此同時,電視特技手法增多,這樣便給電視新聞編輯提供了更多的創造的機會。比如,以往在電視新聞編輯操作中比較多地關注“蒙太奇”。而現在,我們能夠借助先進的電子編輯技術,達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畫面的分割,同時傳遞兩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運用,能在節目播出時,插入來不及編排到既定時段節目中的新聞,還有巧妙地安排受眾介入某一事件,隨時插播微波傳回的消息,有意識強化感觀效果等等。
概括地說,電視新聞已經由預制式向直播式邁進;電視新聞編輯開始由簡單的排列組合型進入復雜的“創作”型時代。
一、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性質、特點及其使命
按照通常的分工,電視臺新聞中心或新聞部的負責人習慣地將電視新聞采編過程分兩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編輯,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記者“沖鋒陷陣”,編輯“坐收漁利”的說法。
以“前期”和“后期”來界定記者、編輯的職能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編輯的手腳,影響他們在整個新聞傳播過程中的組織、參與功能的發揮。電視新聞編輯部門和編輯的肩頭,應該擔起三大任務棗組織指導、編輯制作、控制指揮。
前期:組織、指導。編輯工作千頭萬緒,組織指導要擺在首位。
——編輯部應該是整個電視新聞媒體的“靈魂”。一段時期出臺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背景,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確定報道思想,擬訂報道計劃;“參謀”新聞視角,把握輿論導向。
——編輯部應該經常組織戰役性報道。其中包括開辦欄目、組織拍攝系列(連續)報道、發動觀眾對某一熱點問題展開討論等。
——編輯部應該成為記者站和通訊員的“良師益友”。電視新聞的屏幕建設,離不開完備的通訊聯系網絡,這一網絡的經緯主體,由記者站和廣大通訊員組成。編輯部不僅要與他們形成魚水關系,更得經常與他們互相傳遞信息,定期通報有關要求和發稿情況,幫助他們出主意,想點子,服好務,指導具體的新聞采編,組織新聞業務方面的培訓學習。
中期:編輯、制作。這是編輯有別于記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字的編輯,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電視解說詞的修改和節目內容的提示。中期的第二個方面的工作是節目制作。這是由電視新聞的特性決定的。記者拍攝了畫面(含現場聲),編輯的任務是讓每一條新聞達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鏡頭的剪輯;2.使文字符號與圖像符號相一致;3.將字幕迭現在適當的位置上;4.畫面的技術處理;5.解說與同期聲的合成;6.計算該條新聞的長度。這些煩瑣的工作,并非一位編輯就能完成的。各道環節的銜接依賴于每個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這樣形容,諸多工作就像宮商角羽徵,各自發出應該發出的音響,才能構成一首完美的樂曲。
后期:控制、指揮。這里所說的控制,指的是對新聞播出過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稱之為導播。在直播式節目,播出過程是最緊張的時刻,節目主持、技術人員、欄目編輯,乃至該時段準備發布的消息,都必須各就各位,隨時聽從導播的調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進入電視的時代,外采記者每時每刻都可能從現場發回消息,這時,擔任導播任務的編輯就需要敏銳的思維、果斷的決策、精確的計算、純熟的技術,以便及時、準確地將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適當的位置切入。
二、電視新聞編輯的基本技能
第一,當編輯先要當好記者。電視新聞編輯僅有文字功夫和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是不夠的。他們日常大量的工作是與圖像打交道。如果對電視新聞采訪拍攝一竅不通,就很難修改記者和通訊員發來的消息。
第二,要有組織、協調能力。電視新聞編輯不僅經常與社會各個層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與本系統的各個環節發生關系。如果將整個電視宣傳隊伍比作一個龐大的樂隊的話,那么,新聞中心或新聞部的負責人是樂隊指揮,而編輯則是吹大號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發布指令,并確保指令百分之百地執行。
第三,要有純熟的節目剪輯技術。節目剪輯包括單條新聞的剪輯成片,多條新聞的組合和后期的切換導播三個部分。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編輯完成了。純熟的編輯技術,不僅是為了搞好新聞包裝,而且有利于“分秒必爭”。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維和文字、口頭表達能力。電視新聞的播發有時帶有一定的隨機性,那么,便要求編輯迅速做出反應,是否發、如何發,都須在短時間內決定。需要表明編輯部看法的述評部分,如果來不及寫稿,則由編輯擬定腹稿向節目主持人轉述,而后,直接見諸屏幕。
第五,要有社會活動家的本領。電視新聞飛入千家萬戶,千家萬戶都可以介入電視新聞中來。“雙向傳遞”的實現,更要求我們的編輯成為社會活動家。
經驗告訴我們,同社會各個層面接觸得越多,越能及時獲取新聞信息。這對于編輯們制定報道計劃、編寫播出大綱是極為有益的。
以上五個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編輯能否勝任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們千萬不能用“基本技能”來涵蓋一切。作為一位新聞工作者,不可沒有“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獻精神;不可沒有“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情操;不可沒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不可沒有“修身養性”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