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祥?龔新鵬
摘要:會計是經濟生活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環,而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的重要性也愈發的凸顯出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驅動常規化、市場競爭品牌化和傳統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化,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已經沒辦法完全適應市場的轉變了,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為了充分發揮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新常態經濟下的作用,本文分析當前面臨的挑戰,并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挑戰;措施
經濟“新常態”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一個詞匯,最早是在2009年,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格羅斯和埃爾埃利安提出來的,當時正值美國金融危機,西方國家賴以自豪的超前消費觀念形成的經濟繁榮受到重創,全球金融體系結構發生了改變,新的經濟狀態下,將面臨新的挑戰。“新常態”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要晚幾年,在2014年才在我國經濟環境中流行起來。但是我國的“新常態”與國際的內涵是不完全相同的,在降低經濟增長速度方面是一致的;由于我國國情的原因,我國經濟“新常態”更加關注的是經濟的穩定、結構的科學合理、形態更加高級等。我們都知道,“經濟越發展,會計就越重要”,會計對經濟有序健康發展會起到控制工具的作用。面對經濟“新常態”的到來,會計將會面對怎樣的挑戰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會計在經濟“新常態”所面臨的挑戰
會計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不同的經濟時期,對會計的要求也是不盡相同。隨著“新常態”的來臨,在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提供方向的同時,也影響著經濟管理方式和運行思路。會計作為企業經濟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面臨諸多挑戰。
(一)財務會計
1.會計計量的非常規性。計量,是財務會計的重要工作內容,在傳統經濟中,資產大多都是實實在在的,很好計量。而在經濟“新常態”下,無形資產越來越重要,像品牌、知識產權、人力等都是經濟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已經起到主導作用,決定企業的競爭力。所以對這類無形資產的科學會計計量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目前會計理論研究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還沒有非??茖W準確的計量方法對這類無形資產進行計量,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指導,目前還處于理論探討階段:像對品牌評估,有股票市值、成本收益等傳統方法,現在也嘗試構建Hirose 模型、C-Hirose 模型等評估模型,這些都還存在很多問題,還不適合普及應用。所以經濟“新常態”的資產計量成為對財務會計的重要挑戰。
2.缺乏理論支持。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資源觀”成為共識,也就是經濟資源成為資產的本質。過去人們認為的資產多為有形資產,而現在,品牌、人力資本和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都成為企業重要的資產。雖然人們已經承認無形資產的存在,但是在會計系統里卻沒有它們。這些都是由于會計理論的桎梏,缺乏對無形資產的理論支持?,F在是承認無形資產的存在,在企業會計核算或者報表信息披露等卻很少涉及。
3.財務報告理論支持的有限性。財務報告是財務會計的重要任務,可以直觀的反映企業經營情況。目前不管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還是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在對財務報告的要求中,還是以“決策有用觀”為主要目標。這類財務報告在傳統經濟中比較適用,因為傳統經濟的增長主要還是以有形資產為主,財務報告可以清晰的反應企業一段時間內價值存量或價值變量。但是,上文也說了,“新常態”經濟中,企業的經濟增長中,無形資產以及占據重要的位置,品牌、知識產權、人力等都可以創造價值。所以財務報告應該更全面的體現企業的價值,應該拋棄唯GDP論,而是選擇綠色GDP去評價經濟增長?,F在的財務報告理論還是缺乏無形的生產要素。
(二)管理會計
1.目標不確定性。雖然管理會計已經出現很久,但是其目標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對管理會計的目標都有不同的表達,我國普遍認為管理會計是為了“顧客價值最大化”“幫助企業創建核心競爭力”等,西方一般表述為“幫助組織價值增加”等。這些認識,在經濟“新常態”下也不適用了,沒有充分考慮社會環境的要求,僅僅從企業層面出發。我國目前正在進行全面的產業調整升級,技術創新,在此環境下,嚴格的成本控制是關鍵,在重視有形資產的同時,更要重視無形資產的價值創造。對管理會計來說,科學合理的配置各類資源,進行決策管理和價值管理,充分考慮各項價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這是當前管理會計面臨的重要挑戰。
2.現實運用的局限性。在我國,由于國情的不同,國際上的管理會計理論并不完全適用,而我們有沒有完善的理論體系,使得管理會計僅僅發揮了部分職能,只是對我國組織的管理層經濟決策產生積極作用,缺乏對企業的系統性、針對性的會計管理。我國目前也缺乏專門的管理會計認證制度和評價體系,還是以企業自發性為主,這極大的限制的管理會計的運用和發展。
二、經濟“新常態”下現代會計發展的應對措施
經濟“新常態”不僅為財務會計帶來了挑戰,也對管理會計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這些挑戰,現代會計應該如何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財務會計報告的決策有用性和管理會計報告價值管理及決策管理作用呢?
(一)重視無形資產會計報告
未來無形資產才是企業建立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本,但企業現有的財務會計體系,包括新推出的財務準則,其實都忽略了無形資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對于一些重要的無形資產,如知識資產、品牌資產及人力資本等,由于受傳統財務會計理論、計量及報告理論的影響,難以將其納入財務報告體系內進行反映和監督,并沒有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的真實價值。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概念的提出,品牌經濟已成為企業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支撐,會計學界也逐漸意識到品牌資產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重要作用,可見,將品牌資產納入財務報告體系也是順應潮流之舉。
然而,按照會計核算程序,任何財務報告的產生都必須以會計確認為基礎,以會計計量為核心,無形類資產也不例外。換言之,要想將知識資產、人力資本及品牌資產等無形資產納入財務報告體系,應將目前的會計確認與計量理論予以創新性突破研究。以期為國內外此類無形資產準則的制定提供理論指導,也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有用的財務信息。
(二)加強管理會計理論研究
為了適應“新常態”的經濟環境,成功完成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體制改革,企業需要重視管理會計的職能應用,使其成為提升競爭力的有效工具。我國目前還處于對國外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介紹,像作業成本法(ABM)等,但是這并不完全適用我國的經濟環境。我國目前有代表性的管控體系有海爾的“日清月結”和邯鋼的“邯鋼經驗”等,但是并沒有完整的符合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所以需要加強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
(三)引入企業綜合報告
上文說了,目前的財務報告太片面,缺乏對無形資產的介紹,已經不能滿足我國經濟“新常態”的需要。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融合財務、公司治理、環境、知識產權等信息的報告,也就是這里說的“綜合報告”或者叫“整合報告”。它可以滿足各利益相關方的需求,為其提供預測企業價值創造力和發展前景的參考?,F在越來越多的人對企業的關注更多的在于其可持續發展上面,而不單單是短期的收益,品牌、知識產權、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同時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經濟與環境的和諧關系也成為公共關注的焦點。這些都應該出現在企業的“綜合報告”里,全面系統的反映企業的狀況。
三、結論
目前我國經濟處于“新常態”,經濟發展具有新的特征,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發揮會計的“控制器”作用,將是加速企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楊敏,劉光忠,陸建橋,劉建魯.綜合報告國際發展動態及我國應對舉措[J].會計研究,2012(9).
[2]蔡海靜,汪祥耀,許慧.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企業整合報告研究[J].會計研究,2011(11).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78511部隊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