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濤++趙文豪++楊政
摘 要:后澆帶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后膠帶施工技術的合理應用,可以對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不均勻沉降問題和熱脹冷縮問題進行解決,提升建筑結構的穩定性,保障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優越的居住環境。本文主要對建筑工程后澆帶的作用、技術要點及質量控制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建筑工程;后澆帶;技術要點
一、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中的作用
后澆帶,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依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于基礎底板、墻體或者梁的相應位置設置的臨時施工縫,其主要作用是為了防止現澆混凝土施工中,由于結構自身的不均勻收縮或者沉降而引發的有害裂縫。后澆帶的存在,能夠暫時將結構劃分為若干個組成部分,經構件內部收縮,一段時間后再進行施工縫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從而將結構連接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房屋建筑中,后澆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解決沉降問題:在房屋建筑尤其是高層住宅小區的施工中,沉降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是在建筑自身的重力作用影響下,地基的承載能力下降,從而產生一定程度的沉降,如果沉降不均勻,則可能會引發建筑結構的剪切破壞。而在建筑群中,不同的房屋建筑重力不同,不均勻沉降問題也就尤為顯著,對此,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實現對不同房屋建筑的有效連接,從而平衡建筑本身對于地基所造成的壓力,對建筑之間存在的縫隙進行修復,將建筑基礎的沉降控制在一個相對有限的范圍內,避免其對于建筑主體結構的影響[1]。
減小溫度收縮:現代建筑采用的多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結構材料容易受到溫度的影響,產生相應的熱脹冷縮變化,這是一種自然規律。但是,在房屋建筑中,若結構相對密集,一旦出現熱障冷縮,則很容易引發裂縫問題,影響建筑結構的穩定和安全。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充分考慮溫度因素對于建筑結構的影響,對建筑結構的穩定性與密集程度進行合理把握,從而對溫度收縮引發的裂縫問題進行彌補。
二、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在進行后澆帶施工時,必須按照施工的工藝要求進行。施工過程中,必須根據規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后澆帶的施工質量,確保其作用可以充分地發揮出來。
1、時間及斷面形式的合理選擇
在選擇斷面形式時,其斷面形式與混凝土結構斷面形式相同,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因集中受力嚴重而導致建筑結構出現變形情況,同時起到預防后澆帶澆筑過程中直縫現象的產生。選擇后澆帶施工時間時,必須對混凝土構建的時間進行充分考慮,在樓層低于22層的建筑施工中,必須在高層建筑及裙樓結構與基礎的沉降施工結束后進行澆筑作業。如兩者同時進行進行施工作業,則會出現裙樓比高層建筑施工時間短的情況。在沉降時間方面,裙樓荷載形成沉降的時間要比高層建筑主體部分形成的沉降時間早,這樣就會增加兩者之間的沉降差。為避免這類問題的出現,可以采取后澆帶施工在高層建筑主體部分沉降結束后進行施工作業的方式,來有效處理沉降差的問題。
2、位置及材料的合理選擇
建筑施工后澆帶施工技術在選擇位置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施工要求,將混凝土構件受外力影響較小的位置作為最佳選擇。在建筑工程剪力墻施工中其后澆帶的設置不能在中部位置。其后澆帶位置要設置在大梁或模板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因過大剪力或彎矩,出現構建壓力過大的現象。在選擇材料時,必須將裂縫清理干凈,同時保持后澆帶構件表面的濕潤度。施工材料必須選用無收縮類型的微膨混凝土。
3、后澆帶施工模板支護技術要點
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模板支護過程中,應遵循設計要求及實際施工情況澆筑混凝土。通常情況下,澆筑后澆帶時間間隔要在60天以上;沉降后澆帶混凝土澆筑要求高層部分主體結構施工完結束后進行,時間間隔更長,有可能幾個月或十幾個月。在這個施工階段后續工程也在同時進行,施工完成的后澆帶兩側面梁板結構就形成了懸挑構件,要對上部其他結構層的自重和施工荷載進行承擔,如僅僅依靠正常施工模板支撐系統,則會出現支護力度不足的狀況。基于此,必須在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時,通過計算設置,在后澆帶下方及其兩側1米范圍內進行模板支撐,以此增強模板支護的穩定性及受力能力。如模板支護不足,將導致梁板上部產生裂縫等問題。為有效解決這種問題,可以對支撐進行適當地調整,建筑結構混凝土強度符合施工要求后,將其荷載進行卸除并進行旋緊撐牢,防止原有支撐層層滿負荷往下傳力,提高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模板支護技術水平。
4、地下室頂板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要點
在建筑工程地下室頂板澆筑混凝土施工時,要嚴格按照技術規范及施工要求進行混凝土厚度的控制。其厚度不能太厚,否則會導致鋼絲網模板側壓太大的情況,致使模板出現整體向外突出的現象。在對鋼絲網模板進行混凝土振搗、澆筑時,有時澆筑工作要分層進行,并分離施工,將鋼絲網模板與振搗器之間的距離進行良好控制,防止泥漿流失現象的出現。
5、垂直施工縫的處理及施工溫度的控制
在處理建筑工程后澆帶垂直施工縫的過程中,在壓力水的作用下混凝土完成初凝后進行要對其進行沖洗作業,直到混凝土露出骨料停止沖洗作業,隨后將鋼絲網沖洗干凈。在設置后澆帶溫度方面,其澆筑作業必須在合理溫度下進行,這樣才能確保混凝土新舊部分結合位置的質量符合施工要求。依據相關數據表明,施工最佳溫度為10℃,要在澆筑完成后的2到3天內完成后澆帶混凝土施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干裂問題的出現。
三、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前,必須確保其施工材料的質量,對其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不允許質量不合格的材料進行施工現場,應分批對其進行抽樣檢測,確保質量符合國家施工標準后在進行施工。
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中必須確保在縫中后澆帶結構主筋是連接狀態,不能出現斷開現象。當施工過程中必須對主筋進行斷開作業,則要確保主筋的搭接長度遠遠超出主筋直徑,通常情況下將其控制在主筋直徑45倍以上,同時錯開其接頭位置,在附加鋼筋增設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設計要求進行。
建筑工程后澆帶作業結束后的12個小時內必須對其進行覆蓋,同時重視后澆帶施工的養護工作,加強保濕效果。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科學、有效的后澆帶作業。綜合檢測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及防滲情況,這些作業必須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徹底完成后進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建筑工程行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其施工質量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廣泛應用,可以對收縮應力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同時控制裂縫效果顯著。為確保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施工企業必須重視后澆帶施工,提高后澆帶施工的技術水平,對其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周期及提高使用性能。
參考文獻
[1]王鳳雷;曹迪;淺談后澆帶施工的技術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年12期.
[2]余孝禮;歐陽仕成;論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A];河南省建筑業行業優秀論文集(2009)[C];2009年.
[3]鄭永明;結合工程實例淺析建筑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中旬刊);2007年08期.
[4]袁泉.探討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質量控制[J].陜西建筑,2011(90):592.
[5]劉鵬飛;試論高層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出現的問題及對策[A];2014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論文集[C];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