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柳陽
[關鍵詞]檔案管理;公益性信息;整合利用
一、概述
信息資源是指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人們在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產生和使用的信息的總和。它既包括各類經濟社會活動的信息 ,也包括與各經濟社會活動相關的信息。信息資源超越了傳統沿用的文獻、情報、知識、數據等概念。從信息內容的表達方式看,信息資源具有文字、數值、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存在形式。從信息表達的內容看,信息資源既包括經濟信息、科技信息、教育信息、文化信息等社會人文信息,也包括空間地理信息、氣象信息、動植物物種信息以及人類遺傳信息等自然信息。
信息資源作為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與能源、材料資源同等重要,在經濟社會資源結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競爭的一個重點。公益性信息資源具有政府行為下的公共品屬性,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04〕34號)文件,信息資源的“公益性”指的是“公眾受益”。因此本文所指的公益性信息資源是指能夠使公眾受益的各類信息資源,包含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各類公開信息和便民信息。
加強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提高開發利用水平,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加強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有利于推動政府轉變職能,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有利于體現以人為本,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有利于發展信息資源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優化經濟結構。
二、公益性信息資源整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公益性信息資源總量不斷增加,質量逐步提高,在現代化建設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但必須看到,當前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是:信息資源開發不足、利用不夠、效益不高,相對滯后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尚不完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困難、采集重復;公益性信息服務機制尚未理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市場化、產業化程度低,產業規模較小,缺乏國際競爭力;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對不良信息的綜合治理亟待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化體系需要完善。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擔負起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重要責任,采取有效措施,抓緊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一)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各自為政,存在成本浪費的問題。由于現行體制的限制,在信息資源的規劃、開發、組織、資金使用上體現出“條條塊塊”的特征。各政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均站在本系統角度啟動了信息資源的開發與服務,缺乏在國家層面對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進行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在開發內容、步驟、目標、任務、組織協調、標準規范等方面都表現出無序和混亂。信息資源、網絡平臺、服務場所與人才等建設上都是各自為政,多頭重復建設的狀況嚴重,人力、物力浪費巨大。
(二)缺乏信息資源分工協作、共建共享的機制,信息共享程度低。部分單位將由政府職能部門賦予的職責和權力所采集的信息資源或國家投入的公益性信息資源變成部門所有,不對公眾開放,大部分數據庫不共享或只在極其有限范圍內共享。
(三)公益性信息資源總量較大,但面向公眾使用的信息存在一定的限制。總體來看,政府在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方面的投入較高,但社會公眾需要的各種查詢信息、科教文衛農等基礎公益性信息資源存在一定瀏覽限制,以至大部分數據庫容量雖然較大,但使用價值不高;信息開發部門將公益性信息私有化和利益化使得信息資源在總量提高的情況,人民群眾使用成本也隨之提高,加之缺乏有效的信息資源管理手段,造成了公益性信息資源的浪費。
(四)信息資源開發與市場需求脫節。在信息資源開發中缺乏對用戶需求的調研,開發的部分信息資 源數據庫使用價值不高,缺乏社會急需的、基礎性的、有特色的公益性信息資源。信息資源開發與市場需求脫節,投入與效益比不高
(五)公益性信息整合方面缺乏有效監管,形成個人隱私信息泄露風險。部分部門未將公益性信息資源列入數字檔案管理范圍內,私自將信息端口銷售給第三方(例如電商平臺、第三方征信查詢機構和第三方情報資訊機構等),從而導致未經個人授權,將個人信息(例如房產、社保信息、家庭信息和健康信息等)外泄,形成不良影響。
三、提高公益性信息資源整合利用的途徑
(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加快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編制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充分利用政府門戶網站、重點新聞網站、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以及檔案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場所,為公眾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二)加強政務信息共享。根據法律規定和履行職責的需要,明確相關部門和地區信息共享的內容、方式和責任,制定標準規范,完善信息共享制度。當前,要結合重點政務工作,推動需求迫切、效益明顯的跨部門、跨地區信息共享。繼續開展人口、企業、地理空間等基礎信息共享試點工作,探索有效機制,總結經驗,逐步推廣。依托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和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支持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規劃和實施電子政務項目,必須考慮信息資源的共享與整合,避免重復建設。
(三)規范政務信息資源社會化增值開發利用工作。對具有經濟和社會價值、允許加工利用的政務信息資源,應鼓勵社會力量進行增值開發利用。有關部門要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授權申請者使用相關政務信息資源,規范政務信息資源使用行為和社會化增值開發利用工作。
(四)提高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能力。加強對經濟信息的采集、整合、分析,為完善宏觀調控提供信息支持。深化金融、海關、稅務、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提高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推動信用信息資源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重視基礎信息資源建設,強化對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的管理。
(五)合理規劃政務信息的采集工作。明確信息采集工作的分工,加強協作,避免重復,降低成本,減輕社會負擔。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履行信息采集職責,遵循標準和流程要求,確保所采集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要統籌協調基礎信息數據庫的信息采集分工、持續更新和共享服務工作,增強地理空間等基礎信息資源的自主保障能力。加快以傳統載體保存的公文、檔案、資料等信息資源的數字化進程。
(六)加強公益性信息資源管理。制定公益性信息資源分級分類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采集、登記、備案、保管、共享、發布、安全、保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推進公益性信息資源的數字檔案管理工作。
(七)加強標準化工作。建立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標準化工作的統一協調機制,制定信息資源標準、信息服務標準和相關技術標準。突出重點,抓緊制定信息資源分類和基礎編碼等急需的國家標準,并強化對國家標準的宣傳貫徹。推進公民身份號碼和社會統一信用代碼的廣泛應用。
(八)營造公眾利用公益性信息資源的良好環境。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形成以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和多種終端方便公眾獲取信息資源的環境。鼓勵、扶持在街道社區和鄉鎮建設適用的信息服務設施。充分利用智能手機APP客戶端,以市政作為統一平臺,整合共享公益性信息資源,方便人民群眾查詢獲取。
(九)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方針政策,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健全信息安全監管機制,倡導網絡道德規范,創建文明健康的信息和網絡環境。遏止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各種違法、有害信息的制作和傳播,依法打擊竊取、盜用、破壞、篡改信息等行為。實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信息安全技術開發應用,重視引進信息技術及產品的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信息公開審查制度,增強對涉密系統的檢查測評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鋼華,李廣建. 公益性信息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策略研究.情報雜志,2007年,第1期:136-138.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04〕34號).
[3]陳永生, 聶二輝. 政府信息資源公益性整合共享及其策略. 檔案學研究,2015年,第1期: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