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忠華
摘要:以景觀設計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景觀設計中地形、植物、水體的相關應用以及相關問題。結合我國的城市發展情況對其進行了簡要概述,主要介紹了地形的影響、植物的功能、水體的作用,以及三者在景觀設計中的聯合所能起到的效果,并結合實際案例重點探討了相關實踐應用問題。希望能夠通過初步分析引起更多的關注與更為廣泛的交流,為該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與景觀設計應用實踐工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以供參考。
關鍵詞:景觀設計;地形;植物;水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3-0119-02
1 引言
景觀設計在我國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以皇家園林最為典型。時異事異,伴隨著社會演進、人類向著文明的生活方式轉型,在現代化的城市發展中,也興起了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以及風景區的景觀設計等,其不僅能夠改善人們在城市的生活環境,提供宜人的田園風情,同時也使得旅游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且在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傳承的城市或地區,景觀設計中注入了更多的人文風情,提升了城市品質,發展了旅游文化,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在改善著區域文化。本文就以西安作為案例,結合這方面的經驗,對此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2 地形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在景觀設計中,通過對地形、地勢、地貌的合理應用,加上與周遭環境的聯合、布局,能夠靈活的形成某種和諧關系,減少生硬的體量感,降低壓抑感,從而實現自然風景方面的人為平衡,以達到和諧狀態,比如,筑臺、錯層、跌落、架空這些有效形式的應用,就可以更好的達到這種目的。
以西安為例,它利用古老的地址遺跡,按照歷史傳承的方法論,對該區域進行了合理的地形勘察、測量、分析,然后利用地形方面的優勢,從經濟、合理、科學的角度出發,將土丘、平臺、高地、低洼進行統一規劃,利用此地形、地勢、地貌,形成高低層次錯落的景區規劃,對這些資源進行了合理利用。
再如,西安市的大雁塔景區,在景觀設計中,就很好的利用了地形優勢,在景區附近的公園景觀中,利用高臺、土丘、低洼,引入水體、栽植各種植物,形成了以地形為基礎的園林景觀,暢游其中,人們會感受到那種層次感、自然感、以及上下有形、前后有景的感受;另一方面,在其中通過這些不同地形、地貌、地勢的合理布局與空間設置,使人們在不同的地形之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風景,因而總體上看,這種利用地形的景觀設計的優點是簡便、成本低、效率高、造景自然,且能夠體現出人類與自然共存,合理利用自然、美化自然的功效。
3 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首先,植物主要是覆蓋,但是景觀設計中,植物以不同種類、不同體量大小,按照集群、類型、高矮等進行布局,重點突出融入感、自然而然的樣子,因而植物在景觀設計中,會通過空間來達到突顯。
其次,通過植物達到造景的目的,在這方面主要是以景觀設計藝術為主,通過對四季氣候、植物生長規律、色彩變換、景觀整體需要、景觀文化特征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考慮來進行人為塑造。比如,在中國,對植物的利用多以自然生長為主,取其自然之勢進行配合,以達到自然狀態的表現,而在西方則主要是通過人為的工作利用裁剪來實現一種審美需求。具體來看,西方的重點在于對幾何知識的運用,突顯人為的景觀,即人為之美;而東方則主要是突顯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關系,以人工來實現自然之美。總體上看在景觀設計中的植物應用,西方注重“天人分離”,東方注重“天人合一”,因此,從這方面來看,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想要達到生態的持續、景觀的可持續、設計的自然化,就需要以后者作為設計理念,從而實現植物功能的最大效用,營造人與自然的和諧生存之美。
比如,在西安的環城公園景觀設計方面,就很好地利用了喬木、灌木、冬青以及各品類的樹木,以西門附近為例,就栽植有石榴、核桃、銀杏,而且在護城河之上的邊際,則以槐樹為準,其中摻以灌木等,效果非常好,而且在不同的季節,隨著這些樹木的開花、掛果、葉變等,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即能與季節相宜,又能給人帶來審美享受,且與自然植物的生長相適宜,真切的體驗到四季的更迭、萬物的變化以及在城市生活的節奏等。
4 水體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是景觀設計之本。首先,在現代化的景觀設計中,動態性主要通過水來完成,但是這種動態性不僅體現在流動上,還體現在噴泉、涌流、靜淌,有細有粗、有急有緩、有靜有動;另一方面,動態性需要通過對不同地形的利用來實現,還可以透過對植物的布局來達到。因此,在景觀設計中,水是一種動靜相生、動靜結合的藝術,并非看起來的固定于地表,僅供人們欣賞。
其次,在景觀設計中,水體的作用較多,如凈化、聯合、感染、浸潤等。水體可以為植被提供營養,可以在地形中實現地形的勾聯。以西安為例,在其南湖景區中,一方面,利用了大量的水體,另一方面,在高低不同的地形方面,利用這種水體的從上到下的流動,從寬到窄的變化實現了地形的自然過渡;另外,對于不同的植被通過水流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小風景,可以說水體運用得當,使大景中留有小景,使小景融于大景之中。
第三,從典型性來看,大雁塔的噴泉就是對水體的最好表現,它與大雁塔在一條軸線之上,而從下到上,一直是一個上升的階梯式布局,且在噴泉景的盡頭又以浮雕墻體進行阻隔,上面是看臺,再往南就到達塔體。這種布局,在水體進行自由表達之時,隨著音樂,可以更好的喚起人們對于古老長安的回憶,宛如時空遙響,穿透了時間的間隔,與歷史融合了起來,使人們置身其中,可以更好的體會到這種景觀設計,其不僅僅利用了水,更是通過水體實現了感覺上的突破,達到了某種文化上的連接。所以,水體在景觀設計中非常關鍵,另外,在西安的護城河,它通過自身的寬大、固定與流淌,總是形式上給人以阻隔之感,讓游人體會到歷史的厚重感,感知到那種水體的隔絕似乎是一種保衛之力,而且,在現代化的改造之后,南門已經有船可供游客觀光,暢游于這種水體之中,似乎能夠在威嚴的古老城墻之下,通過水來完成歷史的穿越等。
整體上看,地形、植物、水體三者之間是聯動的,缺少任何一個都不會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景觀。因此,在景觀設計中,這三者是其構成的基本要素,而且地形的錯落與分散,需要透過水體來達到某種無人工之力的銜接,而透過植物來實現地形功能的突顯,在空間上進行填充,并通過風景帶來實現地形的功能;而植物與水體之間既是生死相依,息息相關的關系,又是一種植物與水體共生的關聯,因為,微生物、植被需要靠水體來維持生存,而水體則需要靠不斷的流動于植物之間,利用地形之勢來完成自身的回轉,這種息息相關、互聯互動,才能構成景觀,才能真正形成一種自然之美的審美形而上學。也正是由于這種聯動,本文所討論的西安才得到了更好的風景現造,保持了自身的獨特之美。
5 結語
在景觀設計之中,地形、植物、水體等的關聯性非常密切,缺失其中的任何一種都略顯不足。而實際上的這種景觀設計主要是以大自然為藍本,按照我國古老的傳統與現代景觀設計經驗來看,我國有著獨特的園林景觀設計思維與方法,除了皇家的假山假水之外,更多的是講究“天人合一”,并通過對自然的各種要素的人為搬運、組合,來實現對自然的審美形而上學布局,并通過這些設計來美化自然、美化生活,營造生存的和諧之美。
參考文獻:
[1]湯 玨,包志毅.植物專類園的類別與應用[J].風景園林,2015(4).
[2]柳 驊.水生植物的凈化作用及其在水體景觀生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3.
[3]趙藝源.硬質景觀材料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4]吳 麗.形態構成在廣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5]陳曉晴.羌族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6]李曉慶.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D].晉中:山西農業大學,2013.
[7]鄭永莉.平面構成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5.
[8]聞覓真.校園文化藝術在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7.
[9]王 艷.西班牙園林風格研究及其在居住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杭州:浙江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