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向陽

[摘要] 目的 對普外科腹部手術切口發生脂肪液化的原因進行分析,針對具體原因提出相應處理措施。 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腹部手術治療的患者共計278例,其中79例患者在術后4~7d出現手術切口脂肪液化,回顧性分析確診為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79例患者基本臨床資料,探討患者的臨床情況和對于普外科腹部手術切口發生脂肪液化的關系,統計所得數據。 結果 體型肥胖者、營養情況不佳者、術中使用電刀者、糖尿病者切口暴露時間長者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率明顯高于非肥胖者、非營養不良者、未使用電刀者、非糖尿病者及切口暴露時間較短者,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手術切口發生脂肪液化的重要危險因素包括體型肥胖、營養不良、糖尿病、電刀使用情況、切口暴露時間;術前做足切口脂肪液化預防,術后及時找出導致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的主要原因積極采取對癥措施處理,有效改善脂肪液化癥狀,促進切口盡早愈合。
[關鍵詞] 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防治
[中圖分類號] R6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6)20-154-03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of fat liquefa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abdominal operation and discussion on prevention and cure
CAI Xiangyang
Department of Surgery,Nanji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Nanjiang 636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fat liquefa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abdominal operation, and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for the specific reasons. Methods 278 case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abdomin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Among them, 79 cases of patients appeared fat liquefaction of incision in postoperative 4 to 7d. Basic clinical data of the 79 patients with fat liquefaction of incis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and fat liquefaction of abdominal incision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was explored. The data was statistical. Results Incidence rates of fat liquefaction in incision of obese persons, poor nutritional status, the use of electric knife in the operation, diabetes mellitus incision exposure time of the elder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obese persons, non-malnourished persons, person who did not use the electric knife, non-diabetics and patients with short exposure ti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as significa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fat liquefaction in the surgical incision were body fat, malnutrition, diabetes mellitus, use of electric knife, incision exposur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fat liquefaction of incision after operation, and to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fat liquefaction, promote wound healing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 Abdominal operation;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Cause;Prevention
作為腹部手術常見并發癥之一,術后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是導致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1-5]。患者在進行手術后,如果出現切口脂肪液化,將會嚴重影響術后患者傷口愈合,一方面不僅手術治療效果,另一方面而且會增加患者治療費用,因此及時對于該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并探討防治措施就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課題。組織淺表燒傷或脂肪細胞發生變性是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的主要機制。導致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眾多,臨床護理應加強并重視切口脂肪液化預防工作。本文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確診為腹部手術術后切口脂肪液化79例患者基本病歷資料,分析導致術后切口脂肪液發生的原因,結合相關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腹部手術治療術后發生切口脂肪液化的79例患者基本臨床資料,本組患者中包括男42例,女37例,年齡24~76歲,平均(46.8±5.4)歲,38例患者術中使用電刀,41例術中為使用電刀;35例體型肥胖者,44例非肥胖者;42例伴有糖尿病,37例無糖尿病;36例使用氯化鈉溶液沖洗切口,43例未沖洗,9例伴有貧血與低蛋白血癥。79例患者中44例患者行上腹部手術治療,35例行下腹部手術治療。患者切口發生脂肪液化的時間均集中出現在術后4~7d。
1.2 方法
對于淺表液化范圍不超過缺口1/3,滲液量不超過5mL且缺口愈合情況良好者采取以下方法治療,首先剪掉1~2根縫合線,接著在切口內置入經鹽水浸泡處理過的紗條進行引流,將滲液引流干凈后為患者重新換藥[6-7]。采用細管負壓引流治療淺表液化面積不超過切口1/2,滲液量5~10mL,切口愈合不良的切口脂肪液化者,剪斷1~2根縫線接著行細管負壓引流,待滲液引流干凈后再行換藥處理[8-9]。對于切口脂肪液化量超過15mL,脂肪液化范圍達切口面積2/3切口愈受到的影響較大或完全停止愈合的患者,將所有縫合線全部剪斷使切口完全敞開,行引流處理后使用慶大霉素鹽水紗布濕敷,患者堅持按時換藥,同時在用藥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照醫囑,不得進行擅自加藥、減藥或停藥等現象;持續觀察患者的臨床情況,待新肉芽長出后行Ⅱ期縫合。治療期間做好細菌感染預防工作,遵醫囑按時服用相關抗感染藥物或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后對于患者的各項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10]。
1.3 觀察指標
記錄體形肥胖、營養情況、電刀使用情況、糖尿病、切口暴露時間等不同指標下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發生率,比較上述指標在不同情況下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率的差異。脂肪液化的診斷依據為:(1)手術后患者切口恢復不良,皮下有滲出液產生,同時多以脂肪粒漂浮的形式呈現;(2)手術后6天左右出現切口大量滲出物流動的現象,且多以黃色為主,患者并無其他明顯感覺產生;(3)對切口進行輕壓檢查,患者不會出現疼痛的感覺,但輕壓同時滲出物明顯增多;對患者的各項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同時對于所得數據進行詳細記錄后探討并比較患者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體型肥胖者、營養情況不佳者、術中使用電刀者、糖尿病者切口暴露時間長者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率明顯高于非肥胖者、非營養不良者、為使用電刀者、非糖尿病者及切口暴露時間較短者,二者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淺表液化范圍不超過1/3切口,滲液量不超過5mL的患者有24例(30.4%),采取鹽水紗條內引流治療后3~4d切口愈合。淺表液化范圍不超過1/2切口,滲液量在5~10mL范圍內的患者有46例(58.2%),實施細管負壓引流治療后4~6d切口愈合。脂肪液化滲液超過15mL,淺表液化范圍達切口2/3嚴重影響切口愈合的有9例(11.4%),剪斷全部縫線敞開切口行引流處理,肉芽長出后進行Ⅱ期縫合,切口在治療后5~13d愈合。
3 討論
體型肥胖患者脂肪組織供血情況差,手術操作使得患者原本血液循環遭到破壞,脂肪供血情況手到影響繼發脂肪液化,即患者肥胖,手術后血供較差是引起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普外科腹部手術術中無可避免的要使用高能量電刀,帶有高溫與熱輻射的高頻電刀在與脂肪組織接觸時燒傷脂肪組織,部分脂肪組織甚至可能發生變性,電刀熱能傳導至脂肪組織內毛細血管致使毛細血管受熱凝固形成栓塞,使得血壓循環障礙加重。腹部手術操作中需切開患者腹壁。使用手術刀、手術鉗、切、割、鉗脂肪組織,脂肪組織于空氣中長時間暴露,受物理擠壓或挫傷極易發生無菌性炎癥,導致脂肪液化產生。其次,切口打結過緊過多脂肪組織將會被切除,過松則會遺留死腔與積液一定程度上提高脂肪組織無菌性液化發生的風險性[11-12]。體質脆弱的中老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或糖尿病,該類患者是脂肪液化發生的高危人群,脂肪層呈水腫狀態的糖年病患者在接受電刀手術治療時組織液吸收并傳到大量熱能,不僅降低電刀使用效能而且延長脂肪暴露時間,提高脂肪液化發生率。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結構不斷出現變化,同時生活水平也更加提高,在臨床接受相關干預的過程中,患者對于效果的期待也逐漸提高,而不良事件的發生對于患者的影響和醫院整體形象的樹立均較為不利,因此及時對于類似于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等情況進行干預和分析就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針對于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基本情況進行探討后,我們總結出其基本因素,因此在進行手術前,可以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處理和干預,體型肥胖患者在接受腹部手術治療前可考慮先行脂肪引流,若患者皮下脂肪層特別厚可于皮下深層放置負壓管進行吸引[13-14]。術中合理控制電刀頻率,降低熱量釋放;盡量雖短電刀與皮膚的接觸時間,組織切割最好一次性完成,選擇合適的電凝止血方式處理出血點。要求施術者充分掌握腹部手術技巧,減少使用手術鉗鉗夾脂肪組織;術中操作一定要謹慎小心,盡量避免酒精流入切口不良事件的發生。
切口縫合打結時注意掌控打結力度,不宜過緊也不宜過松。使用氯化鈉溶液沖洗切口。加強營養不良、糖尿病患者圍術期護理,合理控制患者血糖,予以營養狀況不佳者進行必要的營養支持治療,積極做好術后脂肪液化的預防工作[15]。為患者提供術后切口護理,保持患者切口干凈衛生,遵醫囑按時換藥。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患者進行分析發現,體型肥胖者、營養情況不佳者、術中使用電刀者、糖尿病者切口暴露時間長者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率明顯高于非肥胖者、非營養不良者、為使用電刀者、非糖尿病者及切口暴露時間較短者,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充分說明患者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影響因素和指標,即我們應該在手術前后對患者的該類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和分析,盡可能的減少患者出現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情況,影響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普外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發生與患者體型、營養狀況、術中電刀使用情況、糖尿病、切口暴露時間等因素有密切關系,提示臨床治療應重視上述各項相關因素,加強監測與術前預防以降低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率,促進患者切口盡早愈合。
[參考文獻]
[1] 王武.普外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防治體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2):28-30.
[2] 張良,史紅霞,劉婉麗.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36例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4):31-32.
[3] 吳曉梅,趙新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體會[J].重慶醫學,2011,40(19):31942-1944.
[4] 徐俊.外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診治[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5):36-37.
[5] 趙毅濤,楊鐵毅,張巖.手術后切口脂肪液化防治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6,22(1):97-101.
[6] 繆海燕.普外科術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5,13(12):98-99.
[7] 崔楠.婦產科腹部手術脂肪液化臨床診斷與原因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5):18-19.
[8] 滕士慶.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相關因素分析與防治措施[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5(1Z):57.
[9] 戴涵斌.普外科手術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15,22(6):457-458.
[10] 孫雪峰.普外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圍術期的預防和控制[J].中國醫藥指南,2015(22):297-298.
[11] 張麗.普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5(3):555-556.
[12] 羅青華.普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護理觀察[J].醫學信息,2015(1):368.
[13] 張堅.普外科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臨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37):26.
[14] 王燦,果磊,李晶,等.不同方法治療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療效對比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891-894.
[15] 鄧慧珍.持續負壓引流治療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臨床護理[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3):44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