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張述林



摘要:指出了重慶市花卉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歷史悠久。花卉旅游資源是花卉旅游發展的基礎,對花卉旅游資源現狀的研究是進行資源普查、評價以及科學合理利用的前提。對重慶市花卉旅游資源進行了分類,并對具體的資源類型進行了分析,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重慶市;花卉旅游資源;資源分類;資源分析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3-0145-0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重慶市位于中國內地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在北部、東部及南部分別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環繞。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坡地面積相對較大,因此有“山城”之稱(重慶,2016)。土壤以黃壤為主,另有山地黃壤黃棕壤和亞高山草甸土(劉玉成,2000)。 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立體氣候明顯(戴征凱,2000)。 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優越性,使得重慶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2014年1~12月,重慶接待海內外游客34914.6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003.37億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13.2%和13.1%。全國花卉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2年)中指出要“挖掘、豐富和發展中華傳統民俗和傳統節日的花文化內涵,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合理布局和辦好中國花卉博覽會、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等全國性、國際性大型展會,辦好各類花市、花會、花節等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花事活動,促進城鄉經濟發展,豐富文化生活,引導花卉消費。”
1.2 研究綜述
花卉旅游是以各類花卉資源和花卉文化為基礎,以休閑娛樂、生態度假、觀光養生為目的,并借助以有的旅游基礎設施而發展的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旅游活動。花卉旅游資源則是指一切可以用于發展花卉旅游業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總稱。隨著花卉旅游的興起,近些年花卉旅游的相關研究不斷增加,主要有研究花卉節慶旅游、各地花卉旅游開發策略、花卉旅游的品牌樹立、花卉旅游的營銷推廣策略、研究花卉旅游的文化內涵等。國內花卉旅游研究中對重慶市的研究相對較少。花卉旅游資源是花卉旅游的基礎。本文主要是對重慶市的花卉旅游資源進行研究,為重慶市花卉旅游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獻法、田野調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2 分類依據、方法和體系
筆者對重慶市花卉旅游資源分類時從花卉旅游資源定義為出發點,考慮花卉旅游資源的成因,特點、形式、年代等特征,確定了分類的范圍和內容。花卉旅游資源內容豐富,體現出物質資源和非物質資源的特征,因此在花卉旅游資源分類時,應體現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雙重屬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中依據旅游資源的性狀,將旅游資源分為:“主類”、“亞類”和“基本類型”等層次,該方案共劃分了8個主類、31個亞類、155個基本類型。根據該標準,花卉地主類型為生物景觀,基本類型分為草場花卉地和林間花卉地。本文參考該標準并結合花卉旅游資源形成原因、性質、特點和存在形式對重慶市花卉旅游資源進行具體的分類。表1是對重慶市花卉旅游資源的分類。
3 自然型花卉資源
花卉首先屬于自然資源范疇,其直接表現的形態為具有旅游觀賞價值的花叢、花園、花海、花山、花谷,旅游觀賞價值在于花卉本身所具有的色、影、意、形。復合形態有花卉與山丘,花卉與谷地,花卉與湖泊、花卉與河流,花卉與氣候。作為旅游自然資源本身,花卉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3.1 綜合性地文景觀
3.1.1 山地型花卉旅游地
重慶市三面均為山區。地貌可以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壩四個主要的類型,地形地貌結構較為復雜,山地和丘陵面積分別占到全市面積的75.3%和18.2%。山地景觀類型復雜多樣,生物條件良好,人文資源豐富,與花卉結合非常適于旅游開發。重慶市山地型花卉旅游地數量較多,景觀豐富。重慶市主要的山地型花卉旅游地如表2所示。
3.1.2 公園型花卉旅游地
重慶市主要公園型花卉旅游地如表3。
3.2 花卉與水體
河段、湖泊、濕地等水體都屬于珍貴的自然資源。花卉與水體關系密切,花卉的生長離不開水,花卉觀賞更與水體相得益彰。重慶市水體豐富,江河湖眾多。花卉觀賞與水體結合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云陽的濱江公園,黔江的河濱公園,巫溪的柏楊河公園、巫山的大昌胡濕地公園、忠縣的東西湖等,都是將花卉觀賞與水上休閑娛樂結合起來,開發了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項目,增加了花卉旅游的吸引力。
3.3 花卉資源
花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花字在商代甲骨文中作(即華),表現了盛開的花形和枝葉蔥茂狀。卉,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稱:“卉,草之總名也。”花卉作為生物資源,具有繁衍、培植再生的特點,但是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天然性、地域性、文化性,使得一些花卉資源成為重要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從開發和保護利用角度看,花卉種質資源在地理分布上具有壟斷性和不可替代性,形成寶貴的生物風景資源。
重慶市花卉資源豐富,種類多,主要的可供觀賞的花卉資源有桃花、梨花、李花、油菜花、櫻花、杜鵑花、牡丹、郁金香、薰衣草、波斯菊等。表4列舉了重慶市主要的花卉資源。
4 人文型花卉資源
以花卉為主題或與花相關的歷史人文旅游資源主要包括花卉歷史古跡、花卉特色建筑、宗教花文化、花卉社會風情、花卉藝術等。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角度看,這些與花卉有關的歷史典故、民俗風情、節慶活動、詩詞歌賦、戲曲音樂書法等也因其自身所表現的花卉符號,而成為具有較高價值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
4.1 特色建筑類
建筑是建筑物和構筑物的總稱,其目的是獲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間”。花卉旅游特色建筑指的是為觀賞花卉、展示花卉、利用花卉而修建的建筑場所,其裝飾建筑設計都能體現花卉主題特色。這些是歷史文化和建筑技術的體現,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主要的花卉旅游特色建筑有花文化主題酒店、花卉博物館、花卉工廠等。
4.2 宗教花文化
佛教文化中最著名的花卉是蓮花,在佛教中蓮花用來比喻圣者及面相好德行好的佛陀。佛教文化中蓮花的實物表現形式有蓮臺座、手持蓮花的諸尊、蓮花法器、蓮花女神以及與蓮花有關的傳說。天主教中的玫瑰代表圣母瑪麗亞和天國中極樂的靈魂。哥特式天主教堂中常見的有玫瑰窗及教堂內部玫瑰型的浮雕花紋是天主教文化的實物表現形式。重慶市的宗教場所也有很多體現了花卉與宗教文化的緊密相連(表5)。
4.3 社會風情
4.3.1 花卉民俗
花卉民俗是在人類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以花卉為主題的民間風俗、習慣、禮儀的總稱。女子花飾、花卉節令、祭花儀式、名花評比、花藝、花卉歌謠、花燈、花迷等都屬于花卉旅游資源(表6)。
4.3.2 花卉節慶
節慶旅游是以一定區域范圍內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向往,有可能被規劃開發成旅游消費對象的各種節慶慶典活動為核心吸引力的一種特殊旅游形式。花卉旅游則是以花卉節慶慶典活動為核心吸引力的一種旅游活動。近年來,重慶市各類花卉節慶活動舉辦數量較多,類型豐富,極大的帶動了地區旅游發展。目前的主要的花卉節慶類型有文化慶典、商貿會展等。表7列舉了重慶市近年來主要的花卉節慶活動。
4.3.3 花卉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開發是旅游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商品消費收入一般約占整個旅游業收入的30%。花卉旅游商品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購買的、由旅游目的地向旅游者提供的花卉產品。重慶市各處旅游地花卉旅游商品種類多樣,主要產品類型有有花卉食品、花卉保健品、干花與插花、花卉裝飾品、花木盆景、花卉種植知識書籍、養花用具、肥料、花土等。
4.4 花卉文學藝術
花卉文學藝術作品,是以花和花事活動為題材,包括吟詠花香、花趣、花韻,種花、采花、制花等。表現形式有詩歌、楹聯、題刻、神話傳說、影視、戲曲、書法、繪畫等。花卉文學藝術是一種特殊的旅游資源,它滲透在其它旅游資源中,并且可以靈活運用到旅游活動中。
5 結語
本文通過對重慶市的花卉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分析,發現重慶市的花卉旅游資源數量多,種類豐富,富有地方特色,如何進一步地評價和開發這些花卉旅游資源,如何在開發的同時保持地方的特色值得進一步思考。
參考文獻:
[1]賈 軍.植物意象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1.
[2]王瑋瑋,沈 赟,吳慶森.櫻花的文化內涵及其園林應用[J].山西建筑,2014(20):245~246.
[3]左利娟.牡丹在園林中應用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5.
[4]季春峰,錢 萍.梨花的民族植物學研究[J].南方農業:園林花卉版,2009,3(6):3~6.
[5]左利娟.牡丹在園林中應用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5.
[6]王敏華.觀賞果樹配置與造景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6.
[7]黃 蓉,和太平.花卉生態旅游的特點及規劃之對策[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7(3):73~76.
[8]何定萍,王紅娟.重慶鄉土植物資源及園林應用初探[J].園林科技信息,2005(4):9~19.
[9]李玉新.節慶旅游理論及青島市節慶旅游發展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03.
[10]李云霞.云南花卉旅游品牌培育[J].經濟問題探索,2003(6):106~110.
[11]董 瑾.成都地區花卉旅游發展研究——以成都市各類花節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
[12]王富德,李群偉.中國竹文化旅游資源解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3):67~75.
[13]張建林.重慶主城區山地公園植物群落特征與景觀設計[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1.
[14]觀志武.旅游資源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