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穩 王曉波 趙滋霖
【摘要】音樂與語言是相通的, 在少兒英語歌謠教學中,奧爾夫英語是促進教學的良好載體。本文旨在研究奧爾夫音樂在少兒英語歌謠教學中的應用。文章以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與少兒英語教學之間的關系為理論依據,設計了具體的方案,并給出了具體的應用范例,證明了對少兒英語教學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 少兒英語 歌謠教學
一、研究的意義、依據和目的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愉快教學已被廣大少兒英語教師所認可并得到廣泛運用。在英語教學中,愉快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但歌謠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英語歌謠資源豐富,節奏明快,語句簡潔押韻,深受兒童的喜愛。如果在歌唱的同時,再配上簡單的動作和音樂,孩子們就會覺得英語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從而對英語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大大提高英語學習的熱情。
奧爾夫音樂是當今世界上影響力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奧爾夫音樂并非只包括音樂教育本身, 它是將語言、動作、音樂融為一體,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親自參與,甚至自行設計,即興地去進行表現的一種獨特的音樂教育。英語歌謠(chant),是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押韻的、有節奏的、充滿童趣、瑯瑯上口的一種說唱形式。由于音樂和語言是相通的,將奧爾夫音樂作為一個新的載體融入到少兒英語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還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增強學生的語感,讓他們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掌握所學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方案與動作訓練設計
1. 研究方案:我們成立了研究團隊,團隊成員主要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她們主修的課程有“大學英語”、“幼兒園實用英語”、“幼兒英語課程與開發”、“奧爾夫音樂理論”、“奧爾夫課程教學實踐”等課程,在知識的儲備上完全具備了將所學課程互相融合并創新的基礎。并且在她們的教育實習期間,能夠有機會把我們的想法付諸實踐。
2.動作訓練設計:結合動作的音樂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包括聲勢、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
聲勢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手段。聲勢訓練對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聽辨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創造性能力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基本形式有跺腳、拍腿、拍手、捻指四種。
聲勢的基本形式與表現方法:
拍手:符號表示(%)
兩肩與兩臂放松,雙手在胸腰前拍手,一手放平,另一手拍打。拍手聲音一般明亮、清脆,在聲勢合奏中,宜拍鮮明的、節奏性較強、較復雜的節奏聲部。
跺腳:符號表示(!)
分站姿與坐姿兩類。一般是腳掌跺地,左右腳均可,并鼓勵左右腳都會用。跺腳也有音量、音色的變化,感覺越微細越好。跺腳的聲音比較低沉,在合奏中宜擔任拍重音的聲部,跺腳的節奏不宜過密和復雜。
拍腿:符號表示(#)
雙手自然置于大腿靠膝蓋,雙臂放縱,雙手拍打。也可單手拍腿,由于動作自然,所以是四種聲勢中最容易做的,快速做時比拍手更容易和不宜緊張。拍腿可拍打出更為豐富的節奏花樣,且本身可做二聲部的練習。拍腿聲音不夠鮮明,合奏中不可單獨在重拍使用,會使節拍重音不突出。
三、以奧爾夫音樂為載體的少兒英語歌謠教學的作用
1.提高孩子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很好的調控課堂。孩子生性好動,注意力易發生轉移,要避免這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最好的良師就是興趣。而且從兒童心理特征來講,學生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加上節拍動作,在感到松弛、愉快、滿足的同時,會產生興奮情緒。因此,歌曲和歌謠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唱歌也是課堂上不可缺少的“調節劑”。
2.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 增強學生的語感和節奏感。由于大部分的歌謠都具有押韻的特點,配上有趣的動作,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而且能有效的幫助學生訓練語音并且提高語感。
3.提高音樂智能和肢體智能。兒童歌曲本身具有節奏和旋律上的要求,學習過程本身就提高了孩子的音樂節奏感和韻律感,并提高其相應的音樂智能。而在兒童學習和演唱歌曲的過程中,因為涉及英語的模仿和學習,因而可以有語言智能方面的提升和鍛煉;在歌曲演唱過程中會帶有節奏性、舞蹈性的肢體動作譬如手指操,可以很好的開發兒童小肌肉的發展,也可以鍛煉肢體協調能力,提升肢體動覺智能。
四、結束語
融入了奧爾夫音樂的英語歌謠趣味無窮,是少兒英語教學過程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激發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能創建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英語節奏感、培養聽說能力、增強對單詞的理解和擴大詞匯量。少兒對于朗朗上口的英語歌謠,再加上有趣的動作和動聽的音樂,可謂興趣十足,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巧妙地運用英語歌謠,能夠讓英語 “開口”變得容易自然,讓語調變得“原汁原味”。它可作為少兒英語教學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李妲娜,秀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陳艷艷.淺談英語歌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