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頡

【摘要】在禮儀口譯中,譯員在譯前進行主動的預測完全可能,而且其作用不可小覷。掌握譯前預測的策略有助于提高預測效果,但是,預測必須基于其語類結構特征和話語語境。
【關鍵詞】禮儀口譯 譯前預測 譯員策略
一、引言
口譯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口譯話題往往包羅萬象,難以預測。但是,也應看到口譯中常見的六種話語類型都有其結構特征,尤其是禮儀口譯結構特征明顯。在禮儀口譯中,譯員在譯前進行一定的、主動的預測完全可能,而且其作用不可小覷。筆者旨在結合英語口譯實踐,分析禮儀口譯中譯前預測的必要性,并探討譯前預測的策略。
二、禮儀口譯中譯前預測的重要性
1.有利于緩解緊張情緒。在禮儀口譯的場合,現場壓力非常大,領導類聽眾的在場往往使現場氣氛格外緊張。如果譯員能結合話語語境,主動預測傳譯內容,自信心就會增強,有利于緩解緊張情緒。提前設想口譯情境,分析發言人、聽眾等要素,也有助于譯員熟悉現場環境,更快融入現場氛圍。
2.有利于提高信息的聽入水平。聽入是口譯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信息接受形式,也是口譯的重要環節。當譯員聽入非本族語表達的信息時,可能會少聽入或未聽入,甚至誤聽。由于禮儀口譯的“變數”較大,現場傳譯的難度較高,會影響譯員的聽入水平及口譯質量。如果譯員能主動預測發言人的講話思路和內容,有利于減少口譯中的不確定性,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和信息的聽入水平。
三、禮儀口譯中譯前預測的策略
1.把握共性,預測套話。禮儀口譯語類結構特征鮮明,共性較強,主要由五部分組成:(1)尊稱;(2)表示美好感情
(歡迎、感謝、祝賀、榮幸、愉快等);(3)表示善意(恭維、幽默、軼事等);(4)主題部分(與主題相關);(5)表達希望或期許。比如,在開幕式上,會議主辦方一般會在發言中表示歡迎,介紹活動背景和組織情況,并提出祝愿等。譯員完全可以根據話語語境和禮儀口譯的語類結構,預測傳譯中的中英文套話。
2.集中梳理,預測專有名詞。專有名詞通常包括人名、地名、組織機構名稱、頭銜、會議名稱、會議主題等。如果譯員能提前收集、整理這些名詞及另一種語言中的語義等值,翻譯準確到位,它們就能成為口譯中的亮點;反之,如果譯員對它們不了解,就容易在口譯中出現漏譯、誤譯、空白和停頓。因此,根據話語語境進行預測非常必要,而且可行。
3.聯系情境,預測成語、諺語或引語。禮儀口譯場合中經常出現成語、諺語或引語,稱職的譯員必須準確、流利地將其譯成目標語。如果譯員對這些詞句缺乏準備,就很容易在禮儀口譯的現場緊張慌亂,并出現望文生義、詞匯貧乏等問題。因此,譯員事先聯系情境,對成語、諺語或引語進行預測非常重要。
4.設身處地,預測文化要素。禮儀口譯中也常常會涉及文化要素,以表示善意,這是合格的譯員應當儲備的知識,也是不應忽視的方面。如果譯員能設身處地地預測并準備相關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如歷史、地理、人文、名勝古跡等知識,就可以大大減輕現場口譯的壓力,提高口譯水準。
5.結合語境,預測主題部分。禮儀口譯語類結構中,主題部分的內容不夠典型和固定,預測較有難度。但是,在特定語境下,部分內容還是有可預測性的。由于口譯是目的性很強的現場言語交際活動,每次活動大多圍繞給定的主題進行,因此對主題部分的主要思想進行預測也是可能的。
四、結語
總之,在禮儀口譯中,預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譯員該項技能掌握的越好,在口譯中就越主動。但與此同時,也不應該夸大其作用,預測只是起輔助而非決定性作用。歸根到底,決定口譯質量的還是譯員的語言功底、口譯技能以及知識面等因素。此外,禮儀口譯中譯前預測的核心是根據其語類結構特征和話語語境進行話語分析,對話語內容進行有的放矢的預測。因此,譯前預測必須有憑有據,決不能主觀臆斷。
參考文獻:
[1]梅德明.高級口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曉燕.漢英禮儀祝辭的口譯訓練[J].中國科技翻譯,2005(4).
[3]朱巧蓮,張楠.禮儀祝辭類口譯中預測作用的實證研究[J].上海翻譯,2009(2).
[4]張吉良.論譯員的口譯準備工作[J].中國科技翻譯,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