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婧 鄧立歡 程莉榮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湖北 武漢 430011
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文化消費方式調查*
蘇 婧 鄧立歡 程莉榮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湖北 武漢 430011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型傳播方式的出現對消費者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得網絡文化消費成為大學生文化消費的重要形式,改變了各類文化信息的傳播形式,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消費渠道。文化消費在大學生日常消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大學生的文化消費方式中存在的矛盾也日益暴露。了解大學生文化消費的動向,找出大學生在文化消費選擇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于引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文化消費有著重要意義。
新媒體;大學生;文化消費
“文化消費是人們使用文化產品及服務,滿足文化需要的活動。”①隨著我國信息化發展,新媒體時代已然到來,互聯網、手機網絡等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們日常了解信息的主要方式。調查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文化消費方式,了解大學生文化消費特點,對于引導大學生合理地進行文化消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為了解武漢地區大學生在文化消費方面的行為特點,我們對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學校進行了廣泛的問卷調查,在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得出以下分析報告。
(一)大學生文化消費投入較低
45.8%的大學生每月文化消費為100-300元,40.4%的大學生文化消費為100元以下,9.4%的大學生文化消費為300-500元,4.4%的大學生文化消費為500元以上。
然而59.2%的大學每月生活費在1000-1500元之間,9.8%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1500-2000元之間,1.5%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2000元以上。結果顯示,近七成的大學生月生活費充足,可用資金較為豐富,可是八成大學生的文化消費投入不超過300元,可見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占大學生生活費的比重較低,大學生文化消費投入不足。
(二)大學生文化消費方式豐富多樣
新媒體時代到來,和80年代90年代相比,新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文化生活豐富,文化選擇多樣,各類文化產品層出不窮。除了傳統的書籍、報紙、廣播、電視等文化產品,新媒體條件下電腦、手機等各類數字化產品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選擇。
(三)手機文化消費為大學生的主要文化消費方式
調查中,64.5%的大學生的主要文化消費方式為手機文化消費,21.0%的大學生主要文化消費方式為電腦文化消費,14.5%的大學生主要文化消費方式為書籍文化消費。在大學生使用各類文化產品所用時間的調查中,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在5小時以上的大學生有48.1%,使用手機3-5小時的大學生有39%。而使用電腦超過5小時的有14.9%,看書時間超過5小時的大學生只有10.9%。(見表一)。
由該數據可以看出,在新媒體狂潮下,大學生的生活已經被各種新媒體所占據,大學生對于新媒體的需求也逐步增加,手機作為新媒體的一員,已經成為大學生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度越來越深。無論時間地點,總能看見低頭玩手機的大學生。聊QQ,刷微博,玩微信,淘寶購物,打游戲等等手機文化消費行為,幾乎構成了大學生所有的文化消費形式。看實體書作為傳統的文化消費方式受到了來自新媒體的巨大打擊,新媒體在文化消費中占據了主要地位。

表一
(四)大學生文化過于消費娛樂化
根據大學生的文化消費選擇,可以發現排名前五的分別為:手機上網、看電影、電腦上網、看電視和聽音樂。21.7%的大學生使用手機是為了刷微博和朋友圈,21.3%的大學生使用手機是為了QQ微信聊天,13.4%大學生使用手機是為了看電子書,12.9%的大學生使用手機是為了淘寶,11.1%的大學生使用手機是為了看電視劇、電影和動漫。不難發現大學生文化消費娛樂性偏強。
學生消費娛樂文化無可厚非,可是當前大學生文化消費過度娛樂化。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學生談論的都是哲學、詩文,可是當前的大學生談論的都是明星緋聞、電視劇劇情等。熬夜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玩手機,玩游戲。很多大學生一味追求娛樂而忽視自己的學業發展,和精神充實。
大學生文化消費娛樂性強和文化市場娛樂化有很大的關聯。隨著國家富強,人們的物質消費得到滿足,開始追求精神需要。將娛樂寓于文化之中,可以使人們獲得愉悅,精神上得到滿足,消費者樂意為娛樂買單,商家為牟利,便開始在娛樂上大做文章。各種娛樂節目充斥銀屏,各類娛樂產品大量售賣,商家和媒體為大學生構建了一個娛樂的世界,受盲目和從眾心理影響,使得大學生文化消費帶有很強的娛樂性。
(五)選擇手機文化消費的原因
對于選擇手機文化消費的原因,調查顯示40.9%的大學生選擇手機是因為手機方便易攜帶,隨時可查閱信息聯系朋友;22.8%的大學生是因為用手機購買電影票、書籍等產品較便宜;17.1%的大學生則是因為手機里有海量信息;12.3%的大學生是因為手機里有各種APP可以使用而選擇手機文化消費。
當前正處于信息化社會,手機的重要性日益增強。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信息化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代,追求新潮,喜愛并善于使用各類電子產品,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除了傳統的通訊功能,手機還擁有購物、付款、瀏覽資訊、查找資料,參與話題討論等功能,強大的功能幾乎能滿足大學生的一切文化需要。
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擁有強烈的社會參與心理和表達欲望,手機文化消費可以使大學生快速便捷地參與社會話題,表達觀點,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要。此外,無論是高校、企業還是政府機關都在手機微信上推出了自己的公眾號,服務性也越來越強。利用手機,大學生可以獲得各類信息,享受各類服務,加之手機方便易攜帶,自然手機文化消費了成為大學生的主要文化消費方式。
(一)適度使用新媒體進行文化消費
手機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社交、購物、閱讀、飲食、娛樂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瑣事也都離不開網絡,網絡、手機逐漸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正確、適度的運用網絡新媒體會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對于目前還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的大學生來說,適度合理的運用新媒體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對于大學生來講,網購給其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一方面其物品價格低廉可以節約開支,另一方面其便捷的支付方式也為大學生忙碌的學生生活提供了便利,是能夠節約開支的好方法。所以,適度使用新媒體進行文化消費,會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而非造成混亂。
(二)號召運用新媒體進行自我提升
大學生可以充分運用網絡瀏覽時間學習感興趣的課程。新媒體的應用廣泛,使得專題網站、論壇、微博、YY語音、騰訊QQ、微信等已經逐漸成為我們大學生獲取新知識、交流新信息的重要渠道。類似網易云課堂的網絡課程也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在課余時間,我們可以通過網絡課程的學習擴展我們的知識面。此外,新媒體中的電子書閱讀、在線詞典翻譯、各大名校精品視頻課程等這些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隨時隨地的獲取。其中手機閱讀更被稱為移動的圖書館。在空閑時間,可以運用新媒體進行有益于自我提升的文化消費,既能夠對自己進行升華,又能夠過濾掉不必要的信息,減少每天花在玩游戲、追劇上的時間。
同時通過利用新媒體的海量性與共享性的特點,我們可以在貼吧、豆瓣、天涯上發帖或者通過瀏覽他人的帖子尋找兼職或者正式工作的相關信息,通過新媒體的平臺來進行新知識、新信息的交流。
(三)在新媒體條件下創建良好的文化氛圍
新媒體時代,4G等移動互聯網技術一經推廣,大學生便是最先一批使用人群。各種手機APP軟件成為大學生文化消費的新渠道,利用這些APP軟件,大學生可以輕易通過手機瀏覽新聞、在線聽歌、觀看視頻。而大量的網絡信息中,有害信息無法被完全過濾,而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又受所處文化環境影響。正確引導大學生文化消費,必然要求營造健康有序的文化消費環境,以及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社會各界要重視大學生文化消費問題,從各個方面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合理引導。如提供優質文化產品、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創新宣傳方式等。
[注 釋]
①李金蓉.論文化消費的特點.理論與改革,1999(3).
[1]姚崇,姜開元,席海莎.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今傳媒,2014(5).
[2]蔣洲.大學生文化消費研究[D].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015年度湖北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關于武漢大學生文化消費類型及選擇的調查》(項目編號:201513234001)成果之一。
C
A
1006-0049-(2017)06-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