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金芳
(黑河市中心血站采血科,黑龍江 黑河 164300)
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對其妊娠結局的影響
邊金芳
(黑河市中心血站采血科,黑龍江 黑河 164300)
目的:探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對其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近期某院收治的10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結果:觀察組患者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早產的發生率、剖宮產率及其所娩新生兒發生不良結局的幾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及其所娩新生兒的Apgar 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可有效地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其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早產的發生率、剖宮產率及其所娩新生兒不良結局的發生率,提高其所娩新生兒的Apgar 評分。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全面護理
近幾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1]。妊娠期糖尿病能引發多種嚴重的妊娠不良結局,嚴重威脅患者及新生兒的健康和生命。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成本低、效率高,有利于提高護理服務的水平,加強護患雙方的溝通,減少醫患糾紛。為探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對其妊娠結局的影響,某院對近期收治的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全面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10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經葡萄糖耐量試驗被確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2)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好,可配合進行隨訪。3)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患有心、肝、肺等臟器的嚴重疾病。隨機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有40例初產婦,有12例經產婦;其年齡為23~34歲,平均年齡為(27.9±1.0)歲;其孕周為28~39周,平均孕周為(34.3±0.4)周。觀察組中有39例初產婦,有13例經產婦;其年齡為22~34歲,平均年齡為(28.0±1.1)歲;其孕周為28~40周,平均孕周為(34.4±0.5)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定期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遵醫囑為患者用藥。督促患者按時進行各項產前檢查。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心理護理。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介紹醫院的醫療條件、醫院環境等,消除其對醫院環境的陌生感,避免其發生恐慌等不良的情緒。盡量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安排在相同的病房,方便其互相交流。2)運動指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制定合適的運動方案。患者宜在餐后90 min開始進行運動[2],其運動方式宜為散步、做孕婦操等,其運動持續的時間應控制在半個小時左右。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體重、血糖水平等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控制其每天攝入的總熱量。建議患者遵循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食用含糖量低的水果、粗糧等[3]。4)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良好的護理服務能改善其妊娠結局。通過開辦講座、發放健康手冊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宣教,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觀察兩組患者妊娠期高血壓、早產、剖宮產及其所娩新生兒不良結局的發生情況。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對兩組患者所娩新生兒進行Apgar 評分。新生兒的Apgar 評分越高,表示其身體狀況越好。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軟件SPSS13.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發生了妊娠期高血壓,其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為1.92%;有1例患者發生了早產,其早產的發生率為1.92%;有3例患者選擇使用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其剖宮產率為5.77%。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發生了妊娠期高血壓,其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為3.85%;有3例患者發生了早產,其早產的發生率為5.77%;有6例患者選擇使用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其剖宮產率為11.54%。觀察組患者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早產的發生率及剖宮產率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所娩新生兒中,有1例新生兒發生了窒息,有1例新生兒發生了肺炎,其所娩新生兒發生不良結局的幾率為3.85%。對照組患者所娩的新生兒中,有2例新生兒發生了窒息,有3例新生兒發生了肺炎,有3例新生兒為巨大兒,其所娩新生兒發生不良結局的幾率為15.38%。觀察組患者所娩新生兒發生不良結局的幾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為(4.45±0.76)mmol/L,其餐后2 h血糖水平為(6.28±0.61)mmol/L,其所娩新生兒的Apgar 評分為(8.9±0.4)分。對照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為(5.36±0.81)mmol/L,其餐后2 h血糖水平為(7.29±0.80)mmol/L,其所娩新生兒的Apgar 評分為(7.2±0.2)分。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及其所娩新生兒的Apgar 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妊娠期糖尿病是婦產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可導致患者發生不良妊娠結局[4]。對該病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雖然可滿足其一般需求,但無法有效地改善其妊娠結局。全面護理是指根據“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對患者進行系統的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緩解其心理壓力,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能增強其機體的抵抗力。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能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可有效地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其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早產的發生率、剖宮產率及其所娩新生兒不良結局的發生率,提高其所娩新生兒的Apgar 評分。
[1] 陳靈紅,馮優君.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1):149-150.
[2] 胡艷粉,李領俠,張瑩,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我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生期并發癥及妊娠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143-150.
[3] 鄒丹,金豐梅.早期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3,12(3):124-126.
[4] 杜惠敏.早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2,25(11):387-388.
R473.71
B
2095-7629-(2017)7-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