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萍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興化 225700)
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探討
謝秀萍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興化 225700)
目的:探討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方法:將某院收治的26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在這些患者入院后,對其均進行預見性護理。護理結束后,統計這些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情況。結果:接受護理后,在這26例患者中,無1例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結論: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避免其發生誤吸,從而降低其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預見性護理;效果;探討
吞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一種常見的并發癥。腦卒中發生后,患者的舌下神經、迷走神經及吞咽神經均會出現損傷,其雙側大腦的皮質及腦干也會受損,從而使其出現假性延髓性麻痹或真性延髓性麻痹。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誤吸、誤咽、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隨著患者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其機體極易出現低蛋白血癥,嚴重的患者會罹患吸入性肺炎或死亡。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是指人意外吸入動物脂肪、食物、胃內容物等刺激性液體后發生的化學性肺炎,病情嚴重的患者會罹患急性呼吸衰竭[1]。近年來,臨床上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通常進行預見性護理,以防其發生吸入性肺炎。為了探討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某院收治的26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這26例患者的病情均經頭顱CT檢查得到確診。其中,有男性18例,女性8例。這些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飲食嗆咳、吞咽障礙、軟腭及舌肌運動困難等癥狀。
在這些患者入院后,對其均進行預見性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①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評估其意識、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及營養狀況。對患者進行洼田飲水試驗,以評估其吞咽功能。此實驗的具體方法是[2]:讓患者一次性飲完30 ml的溫開水,然后根據患者飲水的情況對其吞咽功能進行分級:I級是指患者能一次性飲完30 ml的溫開水,II級是指患者將這些溫開水分兩次飲完,Ⅲ級是指患者能一次性飲完這些溫水,但期間偶有嗆咳,IV級是指患者將這些溫開水分兩次以上飲完,但期間出現嗆咳,V級是指患者在飲水期間頻繁出現嗆咳,難以將水全部飲完。根據患者吞咽功能的分級對其進行相應的護理。對于吞咽功能分級為Ⅰ~Ⅲ級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攝食訓練,具體的訓練方法是:護理人員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整潔的進餐環境,幫助患者做好進餐前的準備工作,告知患者咽下一口食物后再吃另一口,不能操之過急。對于能夠成功坐起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為其取端坐位,并將其床頭抬高30℃,使其上身稍微向前傾斜[3],以利于其吞咽,降低其誤吸的發生率。對于不能坐起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使其取半臥位,用枕頭將其偏癱側的肩部墊起,使其頭部向前屈,喂食者處于患者的健側。在患者進食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將食物放在其健側的舌后。在此期間,喂食者要保持有足夠的耐心。在患者完成一次吞咽動作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其空吞咽幾次。在確保患者已經將食物完全咽下后再讓其進食。在每次進食完成后,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飲用少量的水,這樣不僅可以訓練其吞咽的反射能力,還能清潔其口腔。在患者進食后的30 min以內,護理人員仍為其取坐位或半坐位。需要注意的是,為患者提供的食物應以半流質食物為主,禁止讓其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3]。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對陪護家屬進行預防誤吸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此外,護理人員在患者的床頭放置負壓吸引器,患者一旦發生誤吸,可使用負壓吸引器將其吸入物吸出,從而防止其發生窒息。在對患者進行進食訓練時,護理人員應遵循從少量到多量的原則。對于吞咽功能分級為Ⅳ~Ⅴ級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遵醫囑為其插胃管進行鼻飼。在對患者進行鼻飼前,護理人員必須使用至少兩種方法確認胃管在患者的胃內。在每次喂食前,護理人員應抬高患者的床頭,或讓偏癱患者的頭偏向其健側。推注食物的速度應均勻、緩慢,以防患者發生誤吸。需要注意的是,護理人員應每個月為患者更換1次硅膠胃管[4],食物的溫度應控制在40℃~60℃之間,每次的鼻飼量應不超過200ml,兩次鼻飼的間隔時間應為1~2 h。在每次鼻飼后的30 min內盡量不為患者翻身,以防食物返流,使其發生誤吸。②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意識狀態決定是否對其進行吞咽功能的康復訓練。對于意識清醒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積極地指導其進行口腔肌群的運動訓練,主要包括空吞咽訓練、叩齒訓練、漱口訓練、鼓腮訓練等。這些訓練都有利于強化其吞咽肌群的力量,恢復其吞咽功能,防止其發生誤吸。此外,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舌肌的運動訓練,具體的訓練方法是:用濕紗布牽住患者的舌頭,使其舌頭被動地向各個方向運動。當患者的舌頭有力量時可使用壓舌板指導其進行抗阻訓練。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鼓勵患者自己向各個方向做伸舌頭的動作,以達到強化其舌肌力量的目的。此項訓練在每次進餐前的5~10 min進行[5]。
觀察這些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
接受護理后,在這26例患者中,無1例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
腦卒中發生后,多數患者會出現語言功能障礙、軀體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等并發癥。這些并發癥的發生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強烈的刺激,從而使其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認識到心理護理在腦卒中患者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積極地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及時了解患者情緒的變化,多鼓勵、安慰患者,使其保持心態的平和。護理人員可為患者列舉康復效果較好的病例,以增強其對治療疾病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指導其對患者進行情感支持,進而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6]。
臨床上為了確保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對營養素的攝入量,通常會對其進行鼻飼。但是此方法會導致此病患者的舌肌出現萎縮,這對于其吞咽功能的重建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當此病患者的病情有所恢復后,醫護人員應盡早對其進行吞咽功能的康復訓練,這對恢復其口腔肌群的靈活性及協調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7]。此外,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定期對其進行隨訪,了解其進行日常訓練的情況,為其強調進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的重要性,督促其堅持進行康復訓練。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避免其發生誤吸,從而降低其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
[1]鄒敏,席淑新,吳沛霞,等.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難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7):1003-1007.
[2]任琳,郎黎薇,殷志雯.增加吞咽功能篩查頻次對減少橋小腦角腫瘤患者手術后吸入性肺炎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284-286.
[3]隋廣蘭.急性腦卒中攝食-吞咽障礙的早期康復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35(11):672-674.
[4]舒英,宋曉英,毛淑芬.神經內科患者硅膠胃管置入方法探討[J].護理研究,2005,19(7):1375.
[5]黎毅敏.吞咽障礙所致吸入性肺炎的診治[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4):274-277.
[6]大西幸子,孫啟良.攝食、吞咽障礙康復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醫藥技術出版社,2000:7-18.
[7]柏慧華,姚秋近,祝曉娟,等.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吞咽障礙篩查及康復[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299-301.
R473
B
2095-7629-(2017)6-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