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香寧,何乾英
(1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疾病管理辦公室,廣西 南寧 530021;2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廣西 南寧 530021)
對鼻咽癌放療出院患者未復診原因及解決對策的分析
盧香寧1,何乾英2?
(1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疾病管理辦公室,廣西 南寧 530021;2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廣西 南寧 530021)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療出院患者未返院復診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提高該病患者的復診率。方法:對2015年1月至6月期間在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接受根治性放療后出院的156例鼻咽癌患者返院復診的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找到導致其未返院復診的原因,總結相應的解決對策。結果:在這156例患者中,有113例患者在規定的復診日期內返院復診,有19例患者延時返院復診,有24例患者未返院復診。結論:導致鼻咽癌放療出院患者未返院復診的原因與其缺乏與自身疾病相關的知識、對康復治療的認知不足、對復診的重視程度不夠、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居住地距離醫院較遠及家庭對復診的支持不足等有關。醫院可通過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與出院指導,為患者提供延伸護理服務,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幫助患者建立家庭支持系統等提高其對自身疾病及復診的重視程度,進而提高其返院復診率。
鼻咽癌;放療;出院;復診;原因;解決對策
鼻咽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進行放射治療是臨床上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方法。近年來,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及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80%。不過,研究顯示,部分該病患者病情的復發率仍較高[1],究其原因,與患者未按時返院進行復診密切相關。為了提高該病患者的返院復診率,本文對近期在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接受根治性放療后出院的156例鼻咽癌患者復診的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
選取2015年1月至6月期間在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接受根治性放療后出院的156例鼻咽癌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有117例男性、39例女性,年齡在18~70歲之間,平均為44.8歲。這些患者的文化程度為:有32例為大專及大專以上,有34例為高中及中專,有53例為初中,有37例為小學;職業為:有75例農民,有45例職員,有20例無業人員,有11例個體經營者,有5例退休人員;支付醫療費用的方式為:有105例為新農合醫保,有47例為城鎮醫保,有4例為自費。
在這156例患者結束放療出院后,我院安排專門的疾病管理人員對其進行3個月的電話隨訪,觀察其腫瘤消退的情況,統計其中返院復診與未返院復診患者的例數,并記錄未返院復診的原因。對于未能按時返院復診的患者,由疾病管理人員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與指導,并為其爭取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以促進其返院復診,提升其康復的質量。
在這156例患者中,有113例患者按時返院復診,占患者總數的72.44%。有19例患者延時返院復診(即在超過規定復診日后的半個月內返院復診),占患者總數的12.18%。有24例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聯系不上)未返院復診(即在超過復診日1個月后仍未返院復診),占患者總數的15.38%。我們根據隨訪資料對患者未返院復診的原因進行分析后認為,導致其未按時返院復診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對與自身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低、對康復治療的認識不足、對復診的重視程度不夠、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居住地距離醫院較遠及家庭對復診的支持不足等。
1)認知水平低:按時返院復診是促進鼻咽癌患者積極接受康復治療的前提,也是降低該病患者病情復發率的關鍵。然而,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低,意識不到進行康復治療的重要性。進入康復期的患者甚至認為自己已經“痊愈”,其健康意識也隨之下降[2],忽視了復診的重要性。2)經濟狀況不佳:鼻咽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然而,由于我國的醫療保障體制不完善,加之鼻咽癌治療的周期長,并發癥多,花費較大,使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患者不能按時接受治療和定期返院復診,從而影響其治療的效果,降低其生活的質量。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未返院復診的患者中,有80%的患者為新農合醫保患者。3)居住地距離醫院較遠:部分外地患者及居住在偏遠山區的患者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遙遠、不愿承擔返院復診的花費、無法承受長途跋涉給身體帶來的負擔等,即使身體出現明顯的不適感,也不會按時返院復診。少數患者會選擇在當地醫院進行復診。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有16.7%未返院復診的患者選擇在當地的非專科醫院進行常規性復查。4)缺少家庭支持:鼻咽癌患者常因治療周期長、并發癥多、花費大而出現較嚴重的負性心理,加之缺乏家庭的支持與督促,大大地降低了其返院復診的依從性。
1)加強健康宣教的力度:患者進行治療及復診的依從性受其年齡、文化水平、心理狀態及情緒等因素的影響。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可增加其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與對定期返院復診重要性的認識。同時,醫院將進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從單純的由護士講解轉變為由醫護人員聯合進行專題講解,從多方面、多角度為患者及其家屬宣講正確的健康知識,促使其更好地了解與疾病診斷、檢查、治療、護理及康復等相關的知識和信息,最終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3]。2)加強出院指導: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對其出院后的行為具有引導的作用。但是,多數患者只能記住約60%出院指導的內容[4]。對此,責任護士應加強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可在患者出院前,采用讓患者復述或由護士提問的方式,了解患者對疾病治療與康復治療的理解程度,必要時可多次反復強調重點注意事項。同時,護士可用治療成功的病例做示范,向患者講解出院后遵醫復診的重要性及不配合治療的危害性,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出院后的后續治療與康復治療。3)提供延伸護理服務:護理人員可通過為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檔案,詳細記錄其出院后的康復及復診情況,了解其在康復治療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其家屬按時督促其返院復診。應建立復診提醒制度,在患者復診日前的2~3天用電話或短信提醒患者,督促其按時返院復查,告知其復診前的準備及注意事項。醫院應隨時為患者提供咨詢、復診預約與住院安排等服務,簡化患者的復診流程,使其享受到便利的醫療服務,增強其對康復的信心,提高其復診的積極性。4)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大量研究表明,醫護人員尊重、體諒、理解患者、患者信任醫務人員,有利于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5]。醫護人員在患者出院后,可通過電話、短信或QQ群等方式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讓被隨訪的患者感受到醫院對其的重視與關懷,使其得到延續的、完整的護理服務,以消除其對疾病的恐懼心理,促使其按時復診。5)建立家庭支持系統:患者家屬的情緒與行為直接影響著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及預后[6]。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等,使其從精神上、經濟上支持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和家人的愛護與關心,以提高患者心理與生理上的舒適度,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7]。
[1]陽秋香,張秀萍,李 果,等.復發鼻咽癌的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5,22(15):1211-1214.
[2]劉敏杰,張蘭鳳,劉諄諄,等.采用結構-過程-結果三維質量評價模式實施延續護理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74-78.
[3]黃 瀛,勞永聰,鄧李燕,等.醫生參與健康教育對核素治療骨轉移瘤病人遵醫行為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11C):4168-4170.
[4]殷江敏,曹少寧.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對食管癌經皮胃造瘺術患者院外依從性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5,7(1):59-61.
[5]陳英,陳麗君,黃英凡,等.子宮頸癌同步放化療患者社會支持和遵醫行為的調查分析[J].廣西醫學,2013,35(12):1705-1706.
[6]胡建萍,高 茜,馬代遠,等.家庭支持與鼻咽癌放療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四川醫學,2012,33(4):582-584.
[7]劉付小燕,黎嘉雯,余少玲.家屬的健康教育對鼻咽癌患者治療與康復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8):180-181.
R473.73
B
2095-7629-(2017)6-0176-02
盧香寧,女,1973出生,學歷為大專,職稱為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腫瘤護理與疾病管理
*通訊作者:何乾英,女,1973出生,學歷為大專,職稱為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為腫瘤臨床護理,E-mail:137078862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