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藤州廣法寺迷史追蹤

2017-03-16 15:53:05岑沫
文史春秋 2017年1期

岑沫

藤州廣法寺曾是嶺南一座赫赫有名的漢傳古剎,被譽為閃耀于“南方水陸絲綢之路”上一顆最璀璨奪目的佛教明珠。其遺址在今藤縣東山公園北麓。東山古稱“麒麟山”。山上廣法寺因是嶺南最早的傳揚佛法的場所,宛如天竺國(印度)之盛,故古來即有“嶺南小天竺”“嶺南寺宗”之譽,因六祖惠能捐造寺內108座觀音菩薩,故又稱“佰音林”。歷史上眾多名人都曾與它結下不解之緣,諸如東漢“南海佛子”牟子,唐代高僧鑒真和尚、衛國公李靖,北宋“明教大師”契嵩、“三元及第”狀元馮京、大文豪蘇軾、大詞人秦觀,明代大才子解縉、理學大家王陽明等等,都在此古寺留下了歷史足跡。尤其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歌詠贊譽“愛此小天竺”之后,詩傳名寺,寺以詩名,廣法寺從而馳名天下,四海朝宗。

藤州廣法寺曾與廣東省天池寺、南華寺、光孝寺并稱為“嶺南四大古寺”。這四大古寺均始建于1500年以前。在歷史長河中盛極一時,更是在某一時期成為嶺南地區的佼佼者。其中以廣法寺修建時間最早,創建于東漢漢和帝永元年間(89-105年),毀于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此后未再重建。在這四大古寺中,其他三座之后雖也曾屢經興廢但又都重新修建,而這座歷經1350多年滄桑歲月,始建至今已近1930年歷史.歷史上地位遠比其他三座顯赫的、見證了煌煌千余年海陸絲綢之路繁盛興衰的廣法寺。為何一朝被毀就湮滅了550多年?其中隱藏著怎樣離奇曲折的傳奇故事與鮮為人知的懸謎變故?

藤州廣法寺的恢弘寺殿與神奇鐘聲早已遠逝,甚至消失得蹤跡成謎,現僅留存荒草掩埋的“佰音林”古碑及古井、放生池等殘跡。近年來,繼香港寶林寺衍嚴(虛云徒孫、圣一弟子)、祖修師徒數度前來追尋失落的廣法寺后,粵港澳寺僧紛沓而至探尋這座湮滅于歷史滄桑風雨中的古寺迷蹤。擬募化重新修建這座歷史著名古剎。從而有關這座古寺的歷史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因其寺廟毀廢久遠。史籍記載及存留史料不多。現經廣泛追尋史跡,披閱諸多史志,撰成此文以備專家學者進一步考證。雖然廣法寺已經沉寂于歷史長河550多年.但鉤沉這一座異樣風華的歷史古寺,了解它的久遠歷史、輝煌成就、興衰毀棄的深邃蘊藏與滄桑苦難,借助其閃爍在遙遠歷史天空的光輝。對于我們今天歷史文物保護、古建筑修復以及重建歷史古寺,無疑會提供諸多啟迪與有益借鑒。

嶺南佛寺明珠之最

中國佛教以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年),遣使赴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經》為佛法傳人中國之始。其實,佛教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從南海暹羅國(今泰國)傳人楚國,以觀世音菩薩信仰流傳于嶺南與吳楚之地。此中。藤州廣法寺堪稱嶺南佛寺之最,它是嶺南最早的最古老佛寺,可遠溯至1928年前的東漢和帝永元年間(89-105年)。

廣法寺坐落在麒麟山(現稱東山)北麓,史載其依山建筑,面北朝西江(潯江),規模宏壯,飛檐雕角,櫛節梯比,高高地聳立在麒麟山之巔,宛若一尊閱盡歷史滄桑的莊嚴坐佛,面江跏跌,慈祥地注視著腳下江中船只和州城內外往來的蕓蕓過客。

藤州古稱“粵中”,地處兩粵之中,水匯三江,地控兩粵,是扼西江上下咽喉之地,軍事地位相當重要。麒麟山北面至西江地帶是州城府治,自西漢武帝初期立縣始,歷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至明初,一直是州、郡、縣府治所在地。古藤州城圓形建筑,開五門,北日鳳儀、南日麒麟、東日朝暉、西日通化,西北另有乾門日江津。其城是一座國內罕有的圓形州城。皆因其后龍山麒麟山形成“麒麟吐珠”的特殊格局而因形取勢進行構筑城池。

據可考歷史,廣法寺初始于麒麟山上的小乘寺,建于東漢和帝年間,時有暹羅僧須摩羅漢渡交趾(今越南)奇窮河(又稱黎溪),人平而河(明江,左江上游)順江東下郁江,至猛麟縣江津,見三江水匯,山若麒麟,形勢奇美,遂駐山筑廬修行,傳授小乘佛法,后與弟子信眾募資修筑小乘寺。猛麟縣。春秋戰國時楚屬駱越國地,時稱陸猛或猛麟,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永平縣,縣治猛麟(治所在今廣西藤縣藤州鎮勝西村),隸蒼梧郡。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后,沿西江上游置封中、蒼梧、郁林、交趾諸郡及縣治。永平縣屬蒼梧郡,晉改置永平郡,隋置藤州,唐宋因之。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至今。廣法寺在小乘寺原址上建筑,蔚然成為一方佛教圣地和嶺南佛寺明珠.與士燮、牟子、陸績三人相關密切。

據《三國志·吳書》載:牟子(164-?),名融,字子博。蒼梧郡廣信人,博學多思,拜人士燮門下研習經學,深為酷愛諸子經學的蒼梧豪門望族士燮所看重。東漢中平四年(187年),51歲的士燮任交趾(今越南)太守。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崩,天下大亂,波及嶺南,25歲的牟子謝辭蒼梧太守吳巨招募入幕。攜母避亂遠赴交趾郡投靠業師士燮。牟子僅在交趾1年多便攜母回歸廣信(今梧州),侍奉老母于農城縣冠蓋里(今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鄉野,耕讀為事,侍母至孝。

士燮(136-226),字彥威,在交州以至嶺南歷史上頗有影響。士燮年輕時隨潁川人劉陶學習《左氏春秋》,后被推舉為孝廉,補任尚書郎。在士燮主政交州前夕,交州的經濟文化相對于中原來說還非常落后。而士燮為政開明.在他的統治下。交州成為當時的世外桃源,居民富庶,安享太平40多年。許多中原人也紛紛南下交州避難,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學文化。促進了交州的繁榮發展。士燮熱愛學術,治學精微,而且胸懷若谷。寬厚待人。禮賢下士。所以數以百計的中原名士前來投靠他。其中名望較大的有劉熙、薛琮、程秉、許慈、劉巴、許靖、桓嘩、袁徽、牟子、康僧會等人,有儒、有道、有佛,可謂是人才濟濟。士燮喜愛儒學研究,重視儒學傳播,與前來交州避難的儒家學者一起交流儒家學術,著書立傳。掀起了交州儒學興旺發達的局面,造就了嶺南文化史上的黃金時代。牟子便是在這個時期,寫成佛學要籍《牟子理惑論》(或稱《理惑論》)。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聯合孫權,與周瑜率領聯軍大敗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荊州四郡,進而遣兵嶺南。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歸附,而吳巨卻懷有異心,被步騭斬殺。此后,士燮被孫權封為左將軍。建安二十年(215年),士燮將兒子士廒送至東吳為人質。孫權任命其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兒子們,都被任為中郎將。同時。士燮在吳國和蜀漢的沖突中支持吳國。誘導益州的豪族雍闿叛蜀附吳。被孫權拜為衛將軍、龍編侯。次年,孫權遣東吳大將呂岱為交州刺史,接替年已80歲高齡的士燮,士燮致仕(退休)回歸廣信,52歲的牟子隨歸故土。

師徒二人回廣信途中至猛麟縣江津驛停歇,恰遇東漢名士、易學家陸績赴任郁林太守泊樓船就驛。交談中言及人文地理.陸績極贊猛麟縣麒麟山河形勢格局奇美,水匯三江,龍鳳來儀,前抱潯江山川,后負掛榜文嶺。形成“麒麟掛榜”勝地,下游龍虎峽(赤水峽)關鎖水口門戶,匯納卅六路江河鐘毓靈氣。天下日麒麟寶地者莫出其右.小乘寺廟小難乘大氣,非擴廓百十畝不可,其蔚然大廟,必有鼎盛千年氣象。陸績之言深合士燮、牟子師徒內傳佛學、弘揚佛法的理想志趣,于是送別陸績后,二人即組織工匠拆除小乘寺重建新寺,次年冬月吉誕開工,歷經3年建筑,三進六廂的佛院諸殿竣工,取佛經“廣傳佛法,妙觀世音”之義,易寺名為“廣法寺”。廣法寺是嶺南地區最早建筑的一座規模雄大的漢傳佛寺。其后這座古剎在1400多年間。歷代官員、僧侶、文人騷客往來朝覲,絡繹不絕。成為南方陸海絲綢之路上一顆人文歷史的璀璨明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陸績未等到廣法寺建成,就在赴掛布山(燈鉤山)下勘筑郁林布山新城(在今桂平市蒙圩鎮新德古城村,古城遺跡尚存)時,因瘴疬之疾不幸去世,年僅32歲。陸績在軍中不廢著作,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其故事流傳頗多,“陸績懷橘”便傳為佳話。元代郭居敬將其編入《二十四孝》廣為傳誦。

廣法寺建成后,士燮力舉牟子為主事方丈,牟子也樂得其所,主持寺務,坐壇開示,誦經加持十方信眾。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丕篡漢稱帝,建立魏國:次年吳侯孫權也步塵廢侯稱吳大帝。建立吳國;蜀地劉皇叔劉備也稱帝立國,宣示繼承漢祚,史稱蜀漢。中國進入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吳大帝黃開五年(226年),士燮在廣法寺駕鶴西歸,享年90歲。牟子在廣法寺主持佛事.接待過被孫權流放蒼梧、再徙交州的吳國名士、易學家虞翻,還有東吳大將、交州刺史呂岱等大批江東名士。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牟子在寺中坐化圓寂,享年101歲。

“廣法晚鐘”與歷代高僧

藤州古城周邊,唐宋時期建有眾多寺觀廟社。有“九寺六廟十三祠”之說。其中以廣法寺、慈云寺、福善寺、通善寺與龍母廟國公祠等最為著名。因麒麟山四圍寺廟甚多,僧侶云集。宛如天竺佛國。故很早就有“小天竺”、“佰音林”之稱。

廣法寺中原有“元鼎鐵鐘”和“光武銅鐘”兩座漢代古鐘,稱“雌雄雙鐘”,為兩任南來的“伏波將軍”所鑄:雄鐘鑄于西漢武帝劉徹元鼎年間,由“伏波將軍”路博德率軍平定嶺南,建立“永平縣”時所鑄造紀念;雌鐘鑄于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二十年(44年),“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二征之亂”得勝歸朝駐留永平縣時所鑄造紀念。一般寺院皆以晨鐘暮鼓為報辰時例。廣法寺相傳以“朝鐵晚銅”雄雌報時:朝陽初上。旭日東升,鐵鐘雄壯、沉渾、有力地響起,以力量的象征報告一天勞作的開始;斜陽西下。夕照晚霞,銅鐘清悅、明凈、歡快地響起,以悠揚的情趣告訴一天休閑的到來。尤其是早晨雄壯的鐵鐘響聲沿著潯江、繡江、潭東河谷遠播四野。數十里外的船客漁舟皆清晰可聽。“一對雌雄鐘,兩朝伏波將”為歷代人們所津津樂道。

見證和聆聽過“廣法晚鐘”的得道高僧。歷代載錄有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有六祖惠能、鑒真大和尚、“明教大師”契嵩三位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高僧。

六祖募建“佰音林”。相傳六祖惠能初在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授具足戒,開單傳宗旨。次年春,去曹溪山寶林寺(今南華禪寺),“印宗法師與緇白送者千余人”,成為南傳佛教一代大宗師。惠能早年云游募化時曾在廣法寺掛單修度,得寺僧倍加關愛,也深感傳承數百年的廣法寺為佛法傳人嶺南之始,實乃“南釋宗寺”“觀音祖庭”.其“廣傳佛法、普渡眾生”也是佛家大乘大道,因而甚至曾想在此出家。有此一層佛緣因果,惠能成名高僧后,親率僧徒回到廣法寺坐壇開示、傳經講法,又募化捐獻塑造廣法寺108尊金身觀世音菩薩。題寫“佰音林”牌匾懸掛寺院中殿門額,又題寫“南釋宗寺觀音祖庭:廣傳佛法普渡眾生”聯語雕花鏤木懸掛于大雄寶殿門前的龍柱。“紫竹林”為觀世音菩薩清居之所。“佰音林”即為100多尊觀音菩薩的聚居地。世傳“佰音林”三字碑刻即為六祖惠能當日題字真跡勒石。因廣法寺“佰音林”毀廢時代久遠。后人或為保護遺址或因其他緣故傳為“伯音林”。

鑒真坐壇“佰音林”。據《舊唐書》載,鑒真大和尚6次東渡扶桑(日本),前5次均失敗而回。唐玄宗天寶七年(746年),鑒真率僧徒第五次東渡時遇強大風暴被刮到振州(今海南三亞),后渡瓊州海峽北返長安,經過藤州時在普寧(欣道)、鐔津逗留了半年有余,其中在廣法寺駐錫坐壇“佰音林”開示,傳授《菩薩戒》,達3個多月。在廣法寺期間。鑒真頓悟了東渡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前5次皆私下“偷渡”,行動倉促,準備不周,渡船不給力。這次到藤州后,得知當今圣上楊貴妃楊玉環是普寧縣人.遂尋訪到其生身父母。求得信物赴京見楊貴妃,在楊貴妃的幫助下,說服唐玄宗下詔沿海州縣官府協助鑒真東渡傳經。第六次在朝廷的支持下終于東渡成功。鑒真離藤州赴京都長安時,廣法寺數名僧人與比丘尼智首等3人隨同赴京及后來東渡,最后駐錫于日本奈良西京五條唐招提寺,成為中日歷史交往的一段佳話。相傳藤州廣法寺懸掛有鑒真大和尚題寫楹聯:“麒麟藏佰林嶺南從此有菩薩:廣法傳真佛江北由來識觀音。”聯語充分肯定廣法寺、佰音林在佛教傳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契嵩出家廣法寺。契嵩禪師俗姓李,字仲靈,自號潛子,出生于藤州鐔津(今廣西藤縣)。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卒于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享年66歲。契嵩13歲時,母鐘氏送其入廣法寺落發為沙彌,次年受具足戒。此后在“佰音林”面壁十年,精研佛經典籍。23歲時離開廣法寺云游天下,開始其“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游”的游方生活。宋仁宗慶歷年間(1045年前后)居杭州靈隱寺主持。皇祜年間(1051年前后)人京師汴梁(今開封),兩作萬言書上之,宋仁宗大為賞識。賜號“明教大師”。贈“紫方袍”袈裟。宋朝尊崇道教為國教,佛教高僧契嵩能博得御賜“明教大師”封號。成為宋代為數不多“國師高僧”,實屬奇跡。宋仁宗還下詔將契嵩論著《傳法正宗記》《傳法正宗論》《禪宗定祖圖》編人大藏。契嵩博通內典,嘗作原教、孝論教化世文10多篇,以與當時辟佛者抗辯。著有《鐔津文集》二十二卷收錄《四庫總目》傳世。

廣法寺與歷代名人

古來就有“嶺南小天竺”之譽的廣法寺.其“廣法晚鐘”是唐宋時代著名的“藤州八景”之一,與近鄰的掛榜嶺“文嶺云環”、雞谷山“谷山翠疊”、北流河(又稱繡江、劍江)“浮金夜渡”、“劍江春泛”、“龍臺露巷”等古跡勝景交相輝映.蔚為聞名遐邇的人文勝境與自然奇觀。千百年來,歷代諸多名人官宦、騷人遷客,游廣法寺,登麒麟山,飲玉泉井,聆聽“廣法晚鐘”,賦詩吟詞,題筆留記。只可惜明代中晚期的一場人為大火,把廣法寺眾多佛學經典、史籍、題詩和寺廟一起,全都化為灰燼。但一些名人傳說與神奇故事。還是歷代相傳下來,雖世遠年湮卻也從未曾失落。現選錄幾則與史實有關的名人傳奇故事,以饗讀者。

紫藤呈祥結藤州。藤州因藤建州,始于隋文帝楊堅。據《隋書》載隋朝建立初始,隋文帝重新建制天下郡治,將永平縣升置為永平郡。隋文帝開皇八年(588年),隋大將韓擒虎平定嶺南諸州郡,兵至蒼梧郡時,永平縣麒麟山廣法寺左砂山脈上長出一株紫色藤樹,數月間即蔓延江邊津頭,越發茂盛瘋長。此巨藤似木非木,似藤非藤,旁生者似青龍蔓延跨越繡江,人們可以攀藤往來于江上;向上者枝葉朝天,列陣如廊,濃蔭如蓋,江霧繚繞,宛似仙閬瓊瑤。江上突然出現如此巨大紫藤,州縣士民官商既奇又恐,郡守八百里加急報告朝廷,以定奪兇吉否泰。隋文帝聞報,詔群臣廷議。皆認為是“紫氣東來,麒麟呈瑞,此乃廣法佛子化龍護主,從此江南無憂矣。”隋文帝甚喜,于次年春(589年)詔旨改永平郡為藤州,轄永平(孟麟)、猛陵、安基、武林、隋建、陽安、普寧、戎城、寧風、淳人、大賓、賀川十二縣,改永平縣為孟麟縣,州、縣治所皆在孟麟(永平)。賜其江為“藤江”。“孟”為美好之意,孟麟即“美好的麒麟”。至隋煬帝楊廣大業三年[607年]廢藤州、孟麟縣,復置永平郡、永平縣,隸屬揚州都督府。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復置藤州,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七年(633年)改藤州治永平縣為鐔津縣。

國公跌劍改鐔津。李靖平定嶺南追剿隋將楊戩駐軍藤州時。正值武德五年(622年)中秋。一日,李靖腰佩古鐔寶劍(鐔,古代兵器,似劍而略小)。信步登上麒麟山廣法寺。見城中仕民商客涌上寺中燒香拜佛。熙熙攘攘。絡繹不絕,眼見民眾“不問蒼生問神佛”,心情頗有覺不快。便決定故技重施他在西岳華山書《上西岳大王書》,三問大王不應即砍下其頭之舉。以教訓眾人。人得寺來,他當眾大聲說:“你們信神信佛,神佛果真有靈嗎?我要是喊他三聲拋我過河,如何不靈,我就砍斷他的手!”說完,指著四天王中手握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喊道:“佛陀佛陀,拋我過河!”連喊三聲,毫無動靜,便拔出身佩古鐔寶劍,揮劍砍落增長天王手臂及寶劍,眾人一片驚慌。李靖怒氣未銷,下山至津頭戰船洗劍,不料一陣離奇勁風吹來,船晃人趔趄,手中寶劍跌落江中。正在惶惑之間,卻見一段漩渦涌來。水流竟將寶劍漂回。

李靖默然無語。卻見寺中方丈空智和尚走來。慈和地說:“李將軍平定天下.為蒼生造福,功德無量;我等僧侶以渡人向善,為民生求極樂,亦是功德之行。道法雖不相同,卻殊途同歸啊!”李靖聞言,抱拳稱謝。空智愿以銀糧捐助。又通報楊戩去向。還繪制竇家寨要塞攻防圖略。臨別,空智因早聞李靖文武全才。便向李靖索要題詞,李靖略加思索,即揮毫疾筆,重書《上西岳大王書》以贈。后李靖平定嶺南諸郡北還,再謁廣法寺,留下古鐔寶劍存寺紀念。李靖回朝后,因戰功卓著拜封“衛國公”(后人稱李衛公),他極其感念藤州士民恩情與廣法寺僧人功德,奏請皇上敕書重修廣法寺,改永平縣為“鐔津縣”。貞觀七年(633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重建廣法寺.稱“敕建護國廣法寺”,改永平縣為“鐔津縣”,縣名一直沿用至明朝洪武十年(年)。藤州士民與廣法寺僧眾感念李靖功德,在廣法寺左麓建立“國公祠”(遺址在藤縣文物所舊址)以資懷念,并將李靖手書《上西岳大王書》勒石樹立“大唐李衛國公靖書碑”(后人稱“國公碑”),供人們觀賞品讀。國公碑書法鐵劃銀鉤,筆法強勁,雄健有力,隱隱有殺伐之氣,相傳此碑有鎮宅化煞、驅邪祛災的神奇法力。

國公祠毀于民國初年粵桂戰爭期間。縣官將“國公碑”其移至縣衙內筑亭存放,因其法力神奇,縣官定期開放讓士民商客拓印,籍便民化煞消災之名。行借碑斂財之實。民國年間,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等桂系巨頭也曾拓印了一批碑文帶往首都南京饋贈達官貴人,一時被視為難得至寶。“文革”期間“破四舊”時。“國公碑”被移出碑亭鑲嵌于縣府西面城墻內,不久失蹤。

馮京歸省水浮金。歷北宋四朝宰相的名臣、“三元及第”狀元馮京,藤州鐔津人。父馮式早逝.葬于今馮京山“寶鴨落蓮塘”吉地。馮京在鐔津縣出世后,母改嫁湖北江夏人貨郎馬貳,改名馬涼。后母子隨馬貳溯江上至宜州經商。故史志亦有載馮京為湖北江夏人或廣西宜州人。宋代以來,“馬涼不中中馮京”的故事廣為流傳。當時,馬涼幼年聰穎又勤奮好學,宋仁宗趙禎皇祐二年(1050年)參加科舉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三元及第”。又稱“連中三元”。皇門金榜懸出,馬涼高中一甲第一名狀元。第二天早上,人們卻驚奇地發現金榜上的“涼”字兩點水卻無故跑到了“馬”字前面,馬涼變成了“馮京”。朝野轟動,猜疑謠言四起,甚至傳為張貴妃伯父張堯佐作梗而為。大凡進士及第,朝廷依例派國師勘踏其家山風水,國師到江夏、宜州考察,均無可觀者,就在馬涼將被以“夭擘降世”之罪砍頭之際,其母說出其為藤州鐔津人馮氏后裔的真情。仁宗皇帝再遣國師南來藤州勘踏,證實其母所言不假。遂欽點其為狀元,恩準恢復祖姓,賜名馮京,又特賜九龍金杯讓其回鄉省親祭祖。次年,馮京回到藤州,經過麒麟山廣法寺山下光華溪時.手中九龍金杯失落水中,卻見下游溪水突然離奇漲起浪花,金光閃閃的九龍金杯竟然逆水漂送回來。藤州士民驚嘆這一流杯浮金奇跡,又驚奇這位“三元及第”狀元歷經四朝為相的勛績偉業。遂在光華溪邊建造“流杯橋”、在麒麟山東麓廣法寺左脈建筑“浮金亭”,以紀念馮京這位“三魁天下元”的杰出狀元宰相。現“浮金亭”仍存留于藤縣東山之上。

詩仙李白詠紫藤。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正月,李白因醉戲楊貴妃,又得罪宦官高力士。被視為“夜郎自大”而流放往古夜郎國(廣西西北部、貴州東南部一帶),恰好與奉旨前來普寧縣調查貴妃楊玉環身世的四門助教許子真同路南來。至藤州,人北流河,到普寧。唐朝時設立容州都督府,管轄梧州、藤州、潯州、容州等八州七十六縣,樹碑為志,普寧縣屬藤州轄縣,縣治在今藤縣象棋鎮道家村(竇家寨),明朝撤縣升為竇家巡檢司。當日,許子真勘察調查楊貴妃出生身世完畢。證實其出生于容州都督府管轄的普寧縣,據實撰寫《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北返回朝面圣,李白則流寓藤州,游覽麒麟山,拜謁廣法寺,觀賞紫藤樹及歌鳥、香風與美人陽春踏青的奇異風情。其在藤州賦詩多首,其中詠《紫藤樹》詩為:“紫藤掛云樹,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文載錄于許子真編纂《全唐文》中,李白《紫藤樹》詩載錄于《全唐詩》中。

蘇軾詩詠“小天竺”。宋紹圣四年(1097年),大文豪蘇軾(字東坡)因“元祐黨爭”被貶往海南儋州,攜幼子蘇過赴徙所途中。與同時被貶南來的弟弟蘇轍相會藤州。元符二年(1100年)蘇軾遇赦北返。過鬼門關后自扎竹筏順北流河而下到藤州,在藤州逗留了多日。因朝廷詣令全國寺院樹立“元祐黨碑”。凡碑中錄名的元祐黨爭貶官。寺院、驛所一概不得收留。蘇軾至藤州,借住國公祠,又得藤州知府徐疇(字元用)父子相邀暢游麒麟山、浮金亭,留下《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浮金亭戲作》等詩篇。其中《浮金亭戲作》詩曰:“昔與徐使君,共賞錢塘春。愛此小天竺,時來圣中人。松如遷客老,酒似使君醇。系舟藤城下,弄月鐔江濱。江月夜夜好,山云朝朝新。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我子乃散材,有如木困輪。二老白接籬,兩郎烏角巾。醉臥松石下,扶歸江上津。浮橋半投水,揭此碧粼粼。”

詩中,蘇軾盛贊麒麟山廣法寺“小天竺”妙境勝跡堪為至愛,深為其山云江月的美麗景色所陶醉,藤州士民也深為蘇學士曠達豪情所欽佩,遂于浮金亭下建筑“東坡亭”以作懷念。亭內鐫刻有“東坡笠屐圖”及多副明清名聯,題記其事。其一:“歡迎學士南來,夏日有荔枝三百;笑送潯江東去,春天采紅豆幾枝。”其二:“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我為過客,空江一曲向誰彈。”其三:“萬里赴瓊儋,夜起江心弄明月;一亭撫笠屐,我從畫里拜先生。”

秦觀笑逝光華亭。廣法寺的右邊山谷,有一口古井,常年不枯,泉水汩汩清流,與寺下放生池相連。再右出納人流杯溪。溪上架有流杯橋。即紀念馮京跌落九龍金杯,溪水浮金流杯而回所建的“流杯橋”,橋頭建有“光華亭”。此亭為紀念大唐國師李淳風來此督建“敕建護國廣法寺”時,寺中李衛公國古鐔寶劍無緣丟失,實為李淳風“見麒麟山火亢奮。陰取李衛公古鐔寶劍封于古井,以泄其戾氣”,借李靖寶劍用以制壓麒麟山鐘毓龍氣。不久,“初唐四杰”的王勃南來赴交趾探望任交趾令的父親時,路過藤州,駐留廣法寺,夜中夢見一道白光自寺右古井中飛出,直沖云宵,遂與寺僧尋找,發掘古井,古鐔寶劍遂失而復得。州民寺僧為紀念王勃夢龍光射斗牛奇事,取其名篇《滕王閣序》中“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之意,古井外溪命名“光華溪”,溪邊筑“光華亭”以資紀念。龍光即為寶劍之光。《晉書·張華傳》記載:牛、斗二星之間常現紫氣,張華請南昌人雷煥來看。雷煥說那是寶劍的光芒上通于天。

據北宋惠洪所著《冷齋夜話》載:秦觀(字少游),宋哲宗紹圣初(1094年),坐元祐黨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貶監處州、郴州、橫州、雷州等地。宋徽宗即位后秦觀被任命為復宣德郎,之后在放還北歸途中卒于藤州。秦觀是北宋大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師承蘇軾門下學習。因“元祐黨爭”之禍被貶編管橫州(今橫縣),再貶雷州(今海南海康縣),回來經過藤州時駐留暢游一旬有余,遍游其勝跡,寫下《藤州江月樓》等著名詩篇。一日,游至光華亭,坐下休息時,和同游客人談起他夜里夢中所作的一首詞《好事近》,他興致勃勃地把詞念完,感到口渴要飲水,便“以玉盂汲泉欲飲”,競“笑視而卒”。其詞云:“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飛云當面化龍蛇,夭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此即是后人所傳“千古文章未盡才”之“秦少游客死古藤州”的故事。

麒麟山廣法寺這座佛教明珠。曾經歷過“碑殘碣斷埋荒草”的不幸年代,也有過“金柱琉璃映林叢”的美好時光。歷代文士將相往來藤州,駐驛江津,暢游麒麟勝境,聆聽“廣法晚鐘”者數不勝數。現存名人古跡歷歷可尋,足見其人文歷史文化的深厚蘊藏與獨特魅力。

“麒麟吐珠”與廣法寺毀廢

追蹤廣法寺毀廢的原因.與明朝發生的三起事件有關:

“龍臺露巷”事件。明朝朱元璋洪武九年(1376年),天降洪暴大澇,造成潯江(西江)與繡江(北流河)交匯處,河岸沖毀,河水改道,江中出現一條石龍,龍頭處聳起一座形如寶珠的巨石。州城士異指望江中石龍,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是傳說中“麒麟吐珠”吉兆出現。有人認為江河出龍異象是改朝換代預兆。謠言四起。而此時明太祖朱元璋正因戮殺功臣株連九族弄得朝野恐慌.又因其出家當過和尚而大興忌諱之獄,諸如和尚頭光不準說“光”只準說“亮”、“殺豬”只能說“殺柱”等等,搞得天下人心惶惶。朱元璋聞州縣官諜密報,即派國師劉伯溫星馳前來勘察。

劉伯溫到藤州后,細察藤州城內外、遠近形勢及江水河道、石龍方位,認為是“麒麟吐珠”不假.要害的是江中石龍與北面津北一山脈來龍形成的飛鳳渡江(即后來王陽明《西江八鳳圖》稱為“鳳舞白沙”,縣志載南明永歷帝朱由榔選為“興陵”之地),構成一個“龍鳳搶珠”大格局。傳說古來以龍、鳳凰、麒麟、龜為四瑞獸,此地突然出現三瑞獸,即便是國師親來勘察。但也一時未明是禍是福。劉伯溫據實回報,朱元璋不管你兇吉否泰。先入為主認定其于大明江山不利,認為“龍鳳搶朱”是否會出現唐朝武則天這樣的女主來讓大明江山改朝換代?或者南方火麒麟出世來“麒麟屠朱”屠殺朱氏子孫奪取大明江山?(后來明末藤縣人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率軍抗金。威震遼東,卻遭崇禎帝朱由檢處以磔刑處死。傳說即與其二品武將所繡的“火麒麟帥旗”有關)。朱元璋以防萬一,遂于洪武十年(1377年)下旨詔令:其一。其石謠言惑眾。迅即鑿平成臺:其二,降藤州為藤縣,遷其治出舊城,拆毀舊城搬遷到河(北流河)西另筑新縣城;其三裁減廣法寺僧人至50人,強制還俗務農。于是,歷經近千年的藤州古城從此毀滅,麒麟山因在新縣城的東面,變成了“東山”;朱元璋曾落發為僧,寺廟對其有恩德,廣法寺因是佛家圣地,暫時逃過一劫,但寺僧由500多人(因元末戰亂,士民多削發入寺避禍)減為50人,從此元氣大傷,僧侶凋零。被鑿平的龍頭寶珠和東山(麒麟山)勝境,成為了明朝之后的“藤縣八景”之一“龍臺露巷”和“東山夜月”,現鑿石遺跡仍歷歷在目。

“私隱建文”事件。明永樂帝朱棣的國師姚廣孝。曾是一名出家和尚,曾經在廣法寺掛單數年。又在廣州光孝寺掛單數年。在兩地物色嶺南豪杰,以作巨業圖謀。永樂朝建立后還俗。依俗姓姚,名廣孝,以作駐寺恩德紀念。姚廣孝助永樂帝奪取天下后,奏請重修廣法寺,永樂帝倒也爽快,下旨恩準,敕建命名“廣法禪寺”。永樂六年(1408年),寺院修建行將竣工之際,一場無名之火將廣法寺燒著,因遠離縣城官民無法救火,幸得一場天降暴雨,燒毀佛殿不多。

傳說起因是朱元璋傳帝位于孫子朱允炆,朱允炊登基改元建文,史稱建文帝,4年后因推行“削藩”之策引發燕王朱棣等諸藩王舉兵反抗,朱棣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攻陷京師(今南京)。建文帝在京城陷落時與一妃化裝僧侶潛逃出宮。輾轉至嶺南東躲西藏。曾在廣法寺潛藏經年.后又溯北流河上到道家村附近潛藏數載。其后在橫縣寶華山應天寺潛藏15年之久。其后又潛往貴州白云寺等地。永樂帝入京后以建文帝“闔宮自焚”而登基稱帝。因懼怕建文帝尚在人世為“譖越”篡奪親侄帝位而遭天下非議,遂派出各色人馬四處追殺建文帝,但數年無果。后錦衣衛偵知有數所寺留藏過建文帝,密報回朝,永樂帝聞報心中震怒,密令焚毀諸寺以泄其憤,梧州南山寺、藤縣廣法寺、桂平白石寺(南山寺)、橫縣應天寺等等名寺古剎,竟無一幸免。廣法寺雖然被燒,但損失不大,經寺僧募資修葺,重新煥發古剎輝煌。

“侯大茍焚寺”事件。侯大茍,瑤族,廣西潯州府桂平縣人.明正統初年參加藍愛貳領導的瑤民起義。藍愛貳戰死后,其繼續領導義軍作戰.多次重創廣西總兵柳博對義軍的進巢。正統十一年(1446年),侯大茍擁兵數萬,計有步兵、騎兵、水兵三軍,轉戰黔江兩岸,先后控制了柳州、潯州、梧州三府10多個縣。

明代的梧州。是兩廣軍事政治的中心,是兩廣總督衙門的所在地.形勢險要。明朝政府雖駐有重兵把守,卻常常被起義軍所攻破,據《梧州府志》記載,從天順三年(1459年)到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23年中,大藤峽起義軍攻占梧州達7次之多,其中天順七年(1463年)十一月侯大茍率700精兵夜襲梧州,殺死訓導任璩和前布政使宋欽等人。隨后分兵進擊,一路攻廣東肇慶、羅定等地;一路攻廣東石康、廉州、茂名、化州諸城;一路攻湖南江華、寧遠各地。部分水軍還進攻福建、浙江一帶。義軍的節節勝利,震驚了明王朝。成化元年(1465年)十一月,明憲宗派右僉都御史韓雍為兩廣都督與都督同知趙輔等統兵16萬余眾進剿侯大茍起義軍。侯大茍聞訊率軍自肇慶退卻,準備西還大藤峽抵抗,至藤縣時劫掠縣城四周.拆毀廣法寺梁柱巨木造船,離開時縱火將寺院付諸一炬。廣法寺從此寺毀院廢。

歷史長河濤聲依舊。歷經千百年輝煌與滄桑的藤州廣法寺,卻從此消失在歷史的浩淼煙波之中,遂成為歷史懸謎與遙遠記憶。但是。雖然廣法寺毀廢了550多年,但其遺址自毀至今。卻從未有人建房造屋。也未有人葬墳修墓,甚至山下光華溪邊的原放生池雖擴挖成山湖,村民所養魚蝦龜氅只賣不吃,頗帶神秘傳奇色彩。

廣法寺與“虛云夢想”

虛云禪師是中國近代禪門泰斗。其曾擬定重修藤州廣法寺計劃,但因戰亂迭起與時勢變化,他的計劃成了一個未競夢想。

虛云禪師(1840-1959),籍湖南湘鄉人,生于泉州,俗姓蕭,名古巖,字德清。60歲后改字幻游,號虛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其19歲出家。20歲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蓮老和尚受具足戒。40歲發心朝五臺山,以報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華寺起香,三步一拜備受饑寒而道心愈朗,3年遂愿,終于到達五臺山,親見文殊菩薩金顏。后在滇中闡教近20年:95歲返廣東韶關曹溪,重建南華,中興云門。歷任福建涌泉、廣東南華、云門大覺諸大寺院住持。虛云禪師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鐘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1953年發起成立中國佛教協會,被選舉為名譽會長。時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959年10月21日圓寂,世壽119歲。

這里先說說另外三座嶺南古寺。

天池古寺,為嶺南現存最古老的佛寺,坐落于古循州府(今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鎮秦南越王趙佗勃興之地),地處新橋最高山頂平風臺,因高山涌泉而得名。天池古寺始建于東晉年間(358年),至今已有1650多年。“文革”期間古寺被毀.上世紀90年代初一場山火把寺院周圍延綿上百公里的原始生態森林一掃而光。2012年在釋戒正法師帶領下,由五華縣人民政府批準重修天池古寺,以弘揚正法,凈化人心,古寺重光。

南華寺又稱寶林寺,是一座中外聞名的佛教寺院,被譽為“嶺南禪林之冠”。南華寺坐落于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東南的曹溪之畔。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據史料記載,是年印度高僧智藥三藏自廣州北上,途經曹溪,“掬水飲之,香味異常”,“四顧群山,峰戀奇秀”,“宛如西天寶林山地”遂建議在此建寺。天監三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寶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北宋開寶元年(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沿襲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南華寺距今已近1500多年的歷史,建筑面積12000多平方米,由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組成。因其寺是寫下千古絕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發祥地。六祖惠能在此傳授佛法37年,法眼宗遠傳世界各地。因而南華寺有“南禪祖庭”之稱。現有建筑除靈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虛云和尚(禪師)募化重修的。1983年南華寺最早一批被國務院定為國家重點寺院。現存寺院多為明清時期重修的古建筑。

光孝寺,位于廣州市光孝路北端。據《光孝寺志》載,初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于此,世稱“虞苑”。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賜“光孝寺”才改名。光孝寺建筑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如始建于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河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

藤州廣法寺本來也有幸與其他三座嶺南古寺一樣重新修建,卻最終遺憾地與虛云禪師擦肩而過,與歷史再次失之交臂。

1934年,虛云禪師在南華寺重修完成后。宣稱其“夢見六祖真顏,發愿重建廣法寺”,隨即將藤州廣法寺列入募化重建計劃,愿以10年為期讓“虛云夢想”成真。不料此時蔣介石分頭調集重兵對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各地紅軍“圍剿”,戰云密布嶺南,募化受阻。及至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浴血抗戰。救亡圖存,國難當頭,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募化建寺就此中斷。抗戰勝利不久,又歷國共內戰交爭,嶺南政局動蕩垂危,募化之手向誰開伸?

也就是1934年這一年。藤縣東山(麒麟山)東去三四里地環形山脈中的馮京山,發生“三元及第”狀元馮京之父馮式的“馮公墓”遭附近唐姓族人挖掘暗道偷葬事件。馮唐兩族由此訴訟公庭,官司一直打到國民政府“大理院”,驚動唐生智、馮玉祥等國民黨顯要高官,直到1947年。這場打了14年之久的官司,由蔣介石出面調停才得以“率直”。馮族勝訟后。駐軍梧州的新桂系湘東師管區司令、中將師長馮璜主持重修馮公墓、三元亭,翌年春竣工,其親自撰寫“馮京傳略”與“三元亭記”碑文,并請新桂系首腦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等題寫碑銘、墓志、題聯等。現存“三元亭”匾額為原國民黨廣西省主席黃旭初題,馮璜題寫亭記。李宗仁題聯為:“梓鄉亦有三元,世澤榕門同景仰;云樹猶留抔土,家聲華彩有光輝。”白崇禧題聯為:“云路扶搖,玉笏班行列第一;天衢聲價,彤墀爵秩歷朝三。”

虛云禪師早年與馮璜交厚,重修馮公墓中又予幫助。此次赴梧州拜會馮璜,陳說修復廣法寺事宜。馮璜一口應承全力支持。與虛云禪師親自勘踏廣法寺舊地.1948年秋征得桂系李白黃各大首腦同意。遂商議征地開工事宜。1949年10月新中國宣告成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席卷南下,企圖退守廣西的新桂系集團節節潰退。兵敗如山倒。各部或降或逃,倉皇之極。馮璜眼見國民黨大勢已去,遂引兵投誠。不久廣西全境解放,進入新中國新社會。國家大勢所趨,虛云禪師重建廣法寺的“虛云夢想”自然成為遺憾的未圓之夢。

歷史無往不復,周而復始。天池、南華、光孝三座嶺南古寺均因機緣有幸得以應運重修,相信終有一天,藤州廣法寺這座曾見證過千余年陸海絲綢之路興盛發展、承載著中華民族悠遠文明歷史和中外文化交往的“嶺南第一古寺”.將伴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浩瀚長風應世重生.再度閃耀出它無與倫比的千年雄姿與歷史璀璨光輝,并見證當今中國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麗與輝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欧美啪啪精品|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天天综合色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草逼视频国产|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中文字幕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在线网站18禁| 在线国产欧美|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毛片一级在线|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亚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日韩欧美中文| 四虎AV麻豆|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一级在线毛片| 国产成人一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99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美天堂网| 欧美性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3p视频|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国产精品制服|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欧美成人国产|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91在线|日本|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国产视频a|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