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技術的推廣對提高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生產效率及專業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論述了當前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的障礙,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
1.改良水質 水是病原生物傳入的途徑之一,因此水源要清潔,不帶病原生物和人為污染物,理化指標必須適合養殖魚類的生活要求。經常通過注入清水稀釋養殖池塘中的有害代謝,在高溫季節高產池塘定期施入水質改良劑改善水質,定期潑灑生石灰,合理使用增氧機,改善池水溶解氧狀況。
2.降低應激反應 應激反應過強或持續時間過長,都能引起養殖魚類的能量消耗,使肌體的抵抗力下降,為水中某些病原生物的侵襲創造有利條件,最終引起疾病感染甚至發生大量死魚。因此創造條件降低應激反應是維護和提高抗病力的措施之一。
3.使用過期、違禁藥物
過期藥物往往會失效或變質,不但治不了病還會延誤治療時間,甚至引起中毒死亡。有些不法商販還在偷偷地賣違禁藥品。不可否認這些藥品的療效的確明顯,但是因為它們的殘留量大且易產生耐藥性,甚至有致癌作用,所以列入禁用藥物。如果漁民還是繼續使用,最后吃虧的只有自己。其他違禁藥物還有痢特靈、紅霉素、孔雀石綠、亞甲基藍等。
4.水質調控問題
隨著養殖密度的不斷提高,池塘水質也非常容易變黑變濁變臭、有毒物質增加等。在水源不變的情況下,大多數漁民都是一味地追求各種各樣的調水藥、解毒藥、底質改良劑等藥物,而不少漁民都反映這類藥物效果都不那么明顯,收效甚微。使用光合細菌是一種高效環保的水質調控藥物,但是因為它的成本偏高而受到一定的限制。
5.嚴格檢疫 檢疫是對養殖的苗種、親魚進行傳染病原生物的查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防止傳染性病原的輸入、傳播和擴散,保護養殖魚類安全和健康的生長。
6.嚴格消毒 在養殖生產全過程中,為防止傳染性病源生物的繁殖和傳播,應進行“五消”,即吃糖消毒、工具消毒、苗種消毒、飼料消毒、(投喂鮮活餌料)、食場消毒。消毒方式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工具、餌料和魚池消毒可用氯制劑(漂白粉、強氯精等)、甲醛液、氯化劑(高錳酸鉀、二氧化氯等),魚種消毒通常采用入池時用藥液浸泡魚體,可有效殺滅魚體表和鰓上的寄生蟲和細菌。在高溫季節采取料臺掛帶或定期潑灑殺菌藥或定期投喂殺菌藥餌,可有效防治細菌性魚病。
7.掌握病害發病規律
掌握某些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病規律,定期在水體中施用藥物或投喂藥餌,殺滅病菌,減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藥物的抵抗作用和協同作用,并且不能與微生物制劑同時使用。如銀鯽的出血癥,在發病季節每隔15—20d對水體消毒1次,并投喂藥餌2—3d。預防草魚的三大病害,建議每周投喂藥餌1~2d,主要是消炎類藥配合護肝類或三黃粉類藥物混合飼料均勻投喂,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投入,可有效預防草魚三大病害。7.1每年開春以后溫度回升,此時魚類經歷了一個冬天后體質較弱,比較嬌嫩,此期間應該進行營養性的調養,使魚類逐漸健康生長,體質增強,提高免疫力。在此期間,主要是在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或葡聚糖、酵母多糖、黃芪多糖和中草藥等內服,以提高魚類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誘食、改善體色和肉質,增強魚類抗應激的能力。此時,盡量少用或不用消毒劑、殺蟲劑和抗生素等藥物。7.2當水溫升高到20℃以上時,是魚類發病的高峰期,一旦發生急性細菌性傳染病則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應盡早盡快采用內服外用的方法快速有效地治療疾病,這些疾病造成的損失大小與用藥的早遲關系很大。對于爛鰓、腐皮、爛尾等病重點要放在對體表或鰓的處理上,要進行小水體高濃度藥物浸泡,使傷口消毒,阻止進一步感染潰爛,促進傷口愈合,并防止水霉病的繼發感染。在此期間。魚類疾病的治療,應做到及早、及時、有效,對癥下藥。否則,延誤治療時期,導致病情加重,將給水產養殖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8.消滅敵害生物,控制競食種群
8.1控制兇猛魚類 少量的兇猛魚類對捕食與養殖魚類競食的野雜魚或病弱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兇猛魚類一旦成為優勢種群則危害養殖魚類。因此在放養苗種前一定要對兇猛魚類進行有效清除。
8.2消滅水生昆蟲 養魚池常見的害蟲有劍水蚤、水蜈蚣、水蛭、紅娘華等。這些害蟲有的殘殺和撲食魚卵、魚苗,有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氣和養料,危害魚苗生長。對付這些害蟲應在放苗前全池潑灑生石灰以消滅敵害生物。魚苗放養后,則針對具體害蟲分別潑灑敵百蟲、硫酸銅和滅蟲精等,予以殺滅。
8.3捕殺危害魚類和鳥獸等敵害 一些鳥獸及兩棲類等敵害不僅捕食養殖魚類,并且是某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和病毒攜帶者。對于這些敵害,應采取誘捕、獵捕等方式予以驅趕或殺滅。
9. 優化養殖環境,提高魚體抗病力
9.1合理放養 根據池塘條件和技術水平,制定合理的放養密度。
9.2投喂優質適口餌料 根據天氣、水質和魚的生長活動情況定時定量投喂全價顆粒食料,保證魚兒吃飽吃好。
9.3保證溶解氧充足 溶解氧不僅是魚類呼吸的直接需要,更是環境需要。溶解氧豐富,微生物可將一些有毒代謝產物(如氨氮、硫化氫、甲烷等)轉化為無毒或毒性小的硝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和二氧化碳等。
9.4適時適量使用水質改良劑 常用的水質改良劑有生石灰、過氧化鈣、光合細菌、益菌素等。正確使用水質改良劑,既有利于凈化水質,抑制有毒物質的產生,又補充氧氣增強魚類攝食促進生長,并且控制有害細菌繁殖,減少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