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第三產業也快速發展,但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發展滯后,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近年來,為了統籌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不斷采取政策大力的扶持農業經濟的發展。加大對農業的財政投入,引進先進的農業機械,來促進農業經濟的高速以及穩定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農機管理服務;農村經濟發展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農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繁榮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農業產品的替代品較少,但由于其投資利益較低,對資金的吸納能力有限,投資利潤較其它行業較差,所以農業發展逐漸受限和萎縮。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三農”問題日益突出,逐漸引起了國家的重視[1]。在農業發展中,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通過引進先進的農業機械,并進行科學、有效的應用機械,來降低農業消耗,提高農業生產,來促進農業以及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穩定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一、農機管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農機工程管理的投資不足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農業投資不斷的增加,對農業以及農村經濟進行扶持,國家的財政資金投入保障了基礎農業設施的建立,但對農業科技的發展投入較少。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農業基礎設施,且農機的適用范圍相對狹窄,導致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抑制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農機工程的機械化水平較低
對農業科技的研究缺乏一定的資金投入,在實踐生活中,應用機械多為小型的機械設備,中、大型的機械較少。機械化發展的區域差距較大,發達的城市,機械化水平較高,小城市機械化水平低。區域間的機械化水平差異大,不利于小城市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機工程發展的社會化服務規模較小,項目單一,且農機專業技術人才匱乏,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導致農業機械的應用安全以及正確使用均存在一定的影響,從而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三)缺乏農機管理服務意識
農業發展中,投資利益較低,對資金的吸納能力有限,投資利潤較其它行業較差,所以導致農民的收入水平較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機設施的配置。且農機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相對較薄弱,沒有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對自己的責任義務沒有履行,沒有做到上門工作服務,而且也沒有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民發展需要,缺乏與農民間的溝通交流,對于一些操作流程以及維修技術,也沒有進行科學的指導。缺乏服務意識,從而沒有為廣大農民排憂解難,也就嚴重阻礙了農業及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1]。
二、推動農機管理服務發展的措施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機械設備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對農業機械化科技的投入,完善我國的農業政策,提高機械化專業人員的素質,增加農民收入等措施,來促進我國農業以及農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加大對農機工程的投入
通過加大我國財政對農業資金的投資力度,首先通過各種渠道優化財政投資,可以進行貸款貼息、財政補貼以及以獎代補的多元化投資方式。給予大量的資金投入不僅要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更重要的是增加對農業機械的投入,推動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通過加大對農業機械的投入,提高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擴大了農業規模,共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完善的農機服務體系
加強政府的職能,讓政府成為農業機械化的決策、執行主體,建立健全農機化發展體系,各個部門間職責明確、運轉協調、行為規范、公正透明,擴大對農業機械化的管理規模,讓農民在農業經營機械的過程中,降低投資成本的消耗,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還要對機械文化素質較低的農民進行機械使用以及維修的專業培訓,不僅向廣大農民宣傳了農機的發展設備,還培養了一批素質較高、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提高了農機的專業技術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提高農機服務人員的素質
在農業發展中,機械專業水平與農機工程的發展不能同時發展,專業人才不能滿足農機工程的發展需求。加強對農機管理服務人員的意識,首先要明確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和義務,樹立正確的服務思想,深入的對農民發展的需求進行了解,盡可能的為農民排憂解難。加強對農業機械技術人員的培訓,強化農機管理的服務意識,大力的宣傳農機知識,讓機械設備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可以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為全面建設農村的小康社會提供基礎條件[2]。
結語: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投資力度,擴大規模,使我國的農機管理服務得到快速的發展,提高了生產,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農業以及農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彥娟. 加強農機管理服務 助推農村經濟發展[J]. 吉林農業,2015,24(10):37.
[2]孔婷婷,習羽. 加強農機管理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 農機使用與維修,2013,1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