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昌
胡耀邦親書控物價
1986年2月4日,胡耀邦親筆給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鄧力群同志寫信指出:物價上漲已經影響到國家的安定團結,不要怕得罪人,必須采取措施,嚴加控制。
力群同志并研究室同志:
我說過:多年來,無論在理論上和實際工作上我們都沒有把物價上漲的原因說清楚。這當總是一個令人很不愉快的大話(題),但何嘗不是一個嚴酷的事實?!應該感謝湖南這個物價管理者,這個姓嚴的記者,他們第一位從實際工作上放膽地揭開了物價上漲的一些真相。現在,我再加放一炮:物價問題既是影響我們安定團結的一個極大的消極因素,又是阻礙我們調整經濟并妨礙我們改善經營管理的一個突出的因素。如果不大力解決這個問題,中央的許多正確想法都要被這個消極力量打得粉碎。因此,請你們向有關同志通通氣,請有關部門切實搞點調查研究,嚴加督促檢查,不要怕得罪人,要放手批評嚴查不按中央指示辦事的人,必要時還要處罰一點人。不如此,我們今年下半年還得再檢討。
陳云關心冬儲大白菜
從八十年代生活過來的北京人,都不會忘記冬儲大白菜。當時大白菜可是居民飯桌上的“當家菜”,燉、炒、熬、溜、涼拌、包餃子等,大白菜是絕對主角,在來年新菜上市之前,整個冬天就靠它“唱主戲”了。從10月底11月初開始銷售冬儲大白菜,一般是三天左右的高峰期,有的機關單位還給職工放一兩天假去買冬儲大白菜。個個副食店前的大白菜,堆得像小山,上至老奶奶下至少年兒童,老老少少,全家出動,肩擔手提,平板車推,自行車馱,甚至連兒童車也用上了;買菜、晾菜、包菜、貯菜,成為一幅繁忙而有致的北京市民風俗畫。你再看看家家戶戶樓道里、陽臺上,四合院、大雜院的平房墻根,好家伙到處壘著齊刷刷的白菜墻。糧店有糧,家里有菜,心里不慌啊。
據資料統計:1982年北京市銷售大白菜9億斤,居民6300萬斤、機關2200萬斤、市銷900萬斤、貯存600萬斤……菜分四級,一級菜每斤2分9厘、二級菜每斤2分3厘、三級菜每斤1分6厘、四級菜每斤7厘。
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須臾離開的冬儲大白菜牽動著老一輩革命家陳云同志的心。1982年10月25日他給時任中央主要領導同志寫信:“北京(天津)爛菜問題是個多次發生的事情。霜降已過,11月8日立冬。今年必須避免爛菜。因此,生產、流通、消費這三個環節必須立即組織好。”“大白菜是北京市民當家菜類,因此必須安排在前。”
據說,那一年,經過陳云同志的過問,北京市還成立了專門指揮部,使冬儲大白菜供應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基本沒有發生爛菜情況。
李先念關心理發業
說起理發排隊,七八十年代在北京生活過的青年人大都不會忘記,那時結婚,到王府井四聯理發,一大早排隊的情景。國營四聯理發店分男部和女部,男士午飯前能理上就不錯了,女士則差不多大半天甚至一整天都消耗在理發店里。
熱情的服務員給排隊理發的每人發塊熱毛巾,算是掛上了號,毛巾涼了再換,不厭其煩。技術嫻熟的老師傅用小指頭大小的塑料棒把女士頭發卷成幾十個麻花狀,卷卷得越小越多越好,用吹風機加熱風用勁兒吹,差點就把頭皮燙出燎泡來,從理發店走出來的女士,修長理順的頭發變成一頭波浪花,頭發美不美不說,心里偷著樂美極了;男士由一頭瀟灑烏發,變成燒得表面一層焦黃的雜毛,抹上像糨糊一樣的頭油,頭發那光滑勁兒,像牛舐過一樣貼在頭蓋頂,簡直像戴上了個半拉土鍋盔,坐在女士身旁耐心陪伴等待。女士盡情地聞著身旁男友頭發散發出的焦煳味道。女士覺得男友變了個人,帥了,男士覺得眼前的女友變了,時髦了。
理發,就是這樣一個人人離不開的服務行業,在體制改革中受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重視也理所當然。李先念同志主管經濟工作,改革開放日理萬機,他生怕掛一漏萬,批示:“全國許多地方已實行基本工資加超額提成的辦法,對理發業的促進很大,請予認真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摘自《潘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