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集體“三資”管理以體制機制建設為核心,以強化落實為保障,以加強監督為關鍵,將規范“三資”管理與促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本文就加強以及規范農村的“三資”管理進行了比較簡單的闡述,就“三資”管理的制度進行了簡單地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措施。
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賬務管理不完善。“三資”項目的復雜性決定了賬務管理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但目前我國農村對賬務問題普遍存在著混亂現象,很多村對集體的資金、資產和資源家底不清,也沒有建立健全的管理臺賬,對集體土地、國家強農惠農資金和集體收益等重要項目的登記不全、不細,甚至不登記,對村里一些涉及“三資”方面的情況不清楚、不明朗。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產權不清晰、資源閑置、“三資”被挪用的問題。
2、合同簽訂不規范。我國農村存在著很多需要合同規范的項目,如經營發包、不動產租賃、產權轉讓、工程建設、土地承包流轉等。由于管理的疏忽,鄉鎮和村組對合同并不重視,在合同的簽訂方面存在著隨意性、不對等、不全面、不明確等特點,有的項目甚至不簽訂合同,由村干部一人說了算,合同簽訂嚴重不規范,集體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3、制度不健全是造成“三資”管理難的根本原因。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依據。目前制度制度不健全直接制約了“三資”管理的失效。在相關部門制度的法規中或多或少的體現了對“三資”管理的要求,但是不全面、不具體、不便于執行。從監管制度上看,沒有明確的集體資產資源保值增值相關制度、考核機制、“三資”流失責任追究機制,多數村普遍存在重實物、重現金、輕臺賬的現象,導致賬實不符,甚至有物無賬,有錢無賬,此外對資產資源的權屬變更沒有明確規定,以到資產被處置時賬面上不能及時反映出來。從現有制度落實上看,很多制度沒能得到較好落實,客觀上增加了“三資”管理難度。
4、會計人員不穩定 各鄉鎮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的會計人員大部分是鄉鎮農經站人員兼職,少部分從各站所調配。鄉鎮農經站承擔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負擔監督、農村集體財務及資產等管理工作,人員少,工作任務重,雖然從事財務管理是農經站的職責所在,但現有人員只能完成農經工作任務,無力兼顧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的會計、出納專職工作。加之一些鄉鎮抽調到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的人員缺乏從事財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特別是一些鄉鎮會計人員調動頻繁,因而造成工作顧此失彼,影響會計核算的不利局面。
二、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建議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是農村工作的重點,加強“資管理對于農村的穩定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村級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管好、用好集體財產,對于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保持農村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三資”管理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把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盡快制訂“三資”管理的有效辦法,明確規范統一的“三資”目錄,確定責任主體,定期開展清理審計,切實把“三資”管理作為農村的重要工作之一,抓實抓好。
2、加強監督,嚴肅紀律。紀檢監察機關、檢察、財政、審計、農業等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制訂關于違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責任追究辦法,并嚴格落實。對違規操作、徇私舞弊等違紀違規行為和貪污、挪用、平調、私分、無償占用及揮霍浪費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等違法違紀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3、夯實基礎,強化保障。首先是要穩定機構。對于三資的監管機構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構建,要樹立其威信。當出現違法違紀的行為時,要敢于指出,要素查處違反三資制度的行為。然后還要加強保障。擋墻已經推行了村集體路埃及委托代理了,再次基礎之上,還要涉及很多的部門,結合起來對村里的集體財務進行監管,合理控制村里的經費,同時,可以利用網絡來對其進行監管,建立一定的措施,完善包公的條件,使得干部們能夠更好地進行監管。同時還要加強培訓。監管中比較重要的就是監管人員的素質,只有將他們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更好的防止違反三資制度的行為發生,才能存進村集體資產的進一步合理利用。所以要給他們培養一種正確的意識,并對其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并定時進行檢查。
4、加強農經隊伍素質建設。建立健全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凡是從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會(包括財經主管人員、會計、出納)人員,必須接受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農業承包合同管理等業務培訓,取得上崗資格,持證上崗,全面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切實改進作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經干部隊伍。
三、加大對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力度
一是鼓勵民主理財小組積極執行監督職能,參與農業“三資”重大問題的決策。諸如農村預留地的開發、大額舉債、農村集體福利的分配等關系到農民群眾利益的重大農村經營項目,必須由村民代表會議統一討論決定;對村組集體經濟組織的“三資”管理活動,要及時逐筆逐項進行公布,對群眾提出的問題,村組干部要及時給予解答和解決,務必使農民群眾滿意。二是充分發揮鄉(鎮)農經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作用。充實基層農經管理人員,定期開展農村財務人員培訓,提高財務人員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強化農經部門的監督檢查,即經常性的抽查報賬員庫存,檢查有無坐收坐支以及一些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時制止和糾正違規行為。三是不斷普及會計電算化。利用網絡監管手段,建設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保證“三資”監管實時高效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