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規模經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積極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農村適度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是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促進農村城鎮化的有效途徑。筆者就對當前農村適度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發展農村適度規化集約生產經營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發展;適度規模化;集約生產
土地作為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料,對農民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揮土地資源的經濟效益,對于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土地的經營生產方式可以作為衡量農村生產關系與農村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我國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發展農村適度規化集約生產經營能夠有較推進農村城鎮化,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而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1. 土地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的概念
自我國改革開放后,農村在土地經營管理上就采用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與農業的發展,然而隨著近幾年農業經營產業化的實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形成了以土地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為主的新型土地經營模式[1]。
土地規模化指的是集合農村土地、資金、人力資源等要素,以市場經濟規律為依據對農村土地進行優化配置,從而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資源,提高農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土地集約化指的是對經營要素進行重組優化,提高土地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土地集約化是以實際土地資源使用量為依據,通過優化土地布局,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資源,進而提高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充分發揮其作用,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2. 當前農村適度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存在的問題
2.1土地流轉機制不完善
土地流轉機制是農業規模化經營推進的重要基礎,然而就我國當前農村土地經營情況來看,土地流轉機制普遍存在不完善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資源轉讓,土地流轉由于缺少法律依據常常會引發經濟糾紛。很多地區雖然建立了土地流轉的組織機構,但是土地流轉市場仍然不完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
2.2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農村適度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需要社會化服務的支持,然而我國農村的服務組織普遍存在不健全的問題,很多地方的服務組織在服務內容上都存在不配套的問題,無法滿足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要求,無法為土地規模化經營提供有效的服務[1]。土地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要求服務組織能夠提供產前資金與生產資料,然而很多地區由于服務體系不完善,缺乏技術支持導致在社會化服務水平上無法達到要求,阻礙了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的推行。
2.3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農村土地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需要以農村勞動力轉移為前提,然而很多地區由于自身區位優勢不足,導致當地勞動力轉移數量非常有限,此外,由于許多客觀因素,農民教育水平普遍較低,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使得很多新型的生產技術知識與農業科學知識都無法在農村生產中得到普及,受文化素質的限制,農村生產水平提高緩慢[2]。農村土地生產過程中由于缺乏職業教育及專業技術人員,使得很多新技術無法得到實踐,土地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水平也由此受到限制。
3. 發展農村適度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的對策
3.1加強勞動力轉移
土地規模經營需要以農村勞動力轉移為基礎,因此,為發展適度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需要大量轉移農村勞動力,通過勞動力外轉與內轉,實現農村土地生產經營水平的提高。在勞動力外轉上,需要加大對農村勞動力技能的培訓,通過技能培訓,培養一批具有一技之長的外出務工人員,使其能夠適應外部環境,避免出現“戀土回流”情況而造成土地資源緊張。在勞動力內轉上,需要加大農業產業化進程,鼓勵農民發展二、三產業,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業從業人員,為農民生活營造良好的生活空間,提高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能力,這樣更有利于農村勞動力城鎮化發展,最大程度地提高農村經濟水平,為農村土地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創造空間。
3.2實行模式化管理
當前我國農村在土地生產經營模式上有許多的體制,包括聯合經營體制、企業經營體制、集體經營體制等,土地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需要以此為基礎,積極創新經營模式。首先需要重點推行股份制農民合作社,嚴格按照土地規模經營的標準,對土地經營管理進行嚴格規范,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產效益。此外,還需要積極宣傳土地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的意義,使農民可以正確認識土地規模生產,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土地生產經營管理上,完善經營主體內部管理,進而促進土地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的發展。
3.3提高土地利用率
為完善土地生產經營管理,推進農村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各鄉鎮需要修訂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及農業產業規劃,通過科學合理配置,整合特色優勢產生基地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將原本分散的土地能夠集中連片發展,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投入產出率,使農業能由粗放的經營方式轉為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方式,促進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2]。
4. 結語
農村適度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較分散經營更加的集中,能夠在一定生產水平條件下,單位勞動力為實現最佳投入產出的經濟效益而經營的最大土地面積。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村適度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依然成為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對現代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在農村適度規模化集約生產經營背景下,能夠有效提高勞動力生產率,促進勞動力轉移,進而提高農業發展的經濟效益,促進城鎮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鄔寶良. 甘南縣發展農村土地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生產初探[J]. 現代經濟信息, 2014(3):348-348.
[2] 高楊. 關于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思考[J]. 河南農業, 2011(1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