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利+田中喜+焦玉永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市化的發(fā)展,國家對職業(yè)學校、技工學校給予大力支持,提出加強對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技校面臨著機遇和挑戰(zhàn)。企業(yè)是追求利潤的,希望每個畢業(yè)生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這樣經過短暫培訓,畢業(yè)生就會成為熟練的技術工人。但現(xiàn)實情況是,這樣的畢業(yè)生太少,大部分學生理論知識豐富,但動手能力比較差,到技術崗位上不能勝任工作。所以改革教學模式,探索發(fā)展方向,讓畢業(yè)生符合企業(yè)和社會的需求,成為技校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目前,在我國技工學校教育體系中,理論教學、實習教學等環(huán)節(jié)構成了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其特點是理論和實習教學都獨立開課,弊端在于理論和實習沒有融為一體,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而且在理論教學中很多內容一旦脫離了實習教學,會讓學生們不易理解。所以技工學校實施一體化教學勢在必行。
一、一體化教學的定義和意義
一體化教學就是理論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需要單獨制訂教學計劃和編制一體化課本,組建一體化教學師資力量,通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一般情況下,學校要組織教師共同制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來實施一體化教學,使學生能及時吸收與消化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其意義在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企業(yè)對人才的要求,學校要想使培養(yǎng)的學生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動手能力,就要使教學組織形式由以前的傳統(tǒng)教學向一體化教學轉化,由固定教室、集體授課向室內外專業(yè)教室、實習車間轉變,從而使一體化教學模式體現(xiàn)職業(yè)教育的實踐性、開放性與實用性。
二、技工學校實施一體化教學的必然性
以前技工學校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兩者的教學目標不同,又由兩位教師實施,這樣就造成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分離,這對于學生掌握技能和知識存在不利影響。
首先,一般來說,理論課教師不會教授實際操作,對于機床的操作知識很陌生,如果讓這些教師去教實習課,不但不會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而且還可能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狀況。而實習教師對理論知識又不是很熟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會欠缺理論知識,不但無法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會造成負面影響。
其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技工院校的學生都是一些初中學習不太好的學生,要想讓他們學習理論知識很困難。如果理論和實習教學分離,不但學生沒有學習興趣,還會產生厭學的心理,難上加難,所以技工學校實施一體化教學是必然。
三、一體化教學的實施
1.“雙師型”教師
技工學校各個專業(yè)要想實施一體化教學的首要條件是教師。傳統(tǒng)的理論教師只會講授理論知識,對于動手一竅不通,這樣的教師學校要進行“雙師型”教師的培訓,讓他們很快能適應一體化教學。筆者學院機械加工系優(yōu)化師資配置,將部分專業(yè)理論教師充實到實習教學中去,參與學生的實習指導,讓教師了解實習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手段與方法,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指導學生訓練的教學能力。合理安排教師,原則上要求雙師型教師是“師傅型教師+理論教師”,既能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可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起到互補的作用。另外,學校還組織教師參加各類短期培訓,提高教學技能,使教師更快勝任學校一體化教學。
2.編寫一體化教學大綱與校本教材
過去,學校所用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與教材只適合分段式教學模式,對于一體化教學不太適應。筆者學院根據學生狀況,決定從根本上扭轉理論與實習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開展一體化教學,組織各個系部編寫適合技工學校學生教育教學的教材,創(chuàng)建以能力為中心、實習為根本原則的校本教材。到目前為止,學校編寫了《數控車工車削技術》《數控銑工加工技術》《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等校本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實施一體化教學管理
進行一體化教學必須制定相應的課堂規(guī)則。比如筆者學校機械加工系制定了機床的管理、機床的操作規(guī)程以及實習過程中突發(fā)事件處理等制度,要求在學生進入一體化車間之前必須進行適當的安全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防止意外發(fā)生。學校教師把學生組織起來,分成小組,幫助教師對量具和工具進行管理。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