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學徒制度之通過將傳統學徒制度和職業教育進行結合的教學模式,現代學徒制度具有一定的現代性,不僅符合了當下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同時也順應了人在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特征與需求。現代學徒制度能夠有效的推動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并能夠有效的提高人才的培養力度,從而滿足于社會人才培養的需求,通過對現代學徒制的“現代性”進行分析,能夠區別于傳統學徒制,并為實施現代教育提供基本的方向。因此,本文通過分析現代學徒制的現代性,并聯系實際情況,提出了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現代性;教學;實施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5.168
0 前言
隨著人才壓力的逐漸加大,我國在人才的培養方面更加注重于科學化和專業化,過去我國的學徒制主要采用的是師徒模式,主要的形式為子承父業,而師傅在傳授徒弟安身立命之本時,還需要對徒弟的修養和道德進行約束與教育,且徒弟也需要孝敬師傅,基于道德的要求,履行最為徒弟的義務。而發展到現代社會中,現代學徒制不僅需要靠道德進行約束,同時還需要在法律效力上進行規定,《人才培養協議書》是現代學徒制的主要法律文書,由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進行簽訂,并明確規定了各方的職責與義務,從而實現分工式合作,提高了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
1 現代學徒制的現代性分析
1.1 教學場所
現代學徒制的現代性表現在教學場所上的多元化。在傳統學徒制中,主要依靠的是師傅對于學生的個體技能傳授,在教學方向上,主要集中在技能本身,因此,在教學場所方面主要集中在店鋪和操作演練場所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模仿師傅的技能要領,來完成學習的過程。而在現代學徒制當中,教學場所不再集中于技術學習本身,而是從科學的知識體系構建角度,配置了教室、實訓室等,讓學生從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兩個方面進行,并在教學中,采用了模擬演練、仿真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場所豐富了學生的教學內容,并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擴大了現代職業教育的范圍,從而實現了人才的個性化培養[1]。
1.2 教學方式
傳統學徒制在教學方式上較為單一,多集中在實踐層面,通過營造情景式學習模式,讓學生觀看或是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提升自身的技能,這種較為原始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自身的領悟能力要求較高,且教學的周期較長,進展較為緩慢,教學質量難一集中進行評價。而現代學徒制則在教學方式上實現了突破,并沒有完全摒棄了傳統學徒制的教學方式,而是保留了其“學+看+做”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并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勇于探索的能力[2]。另外,在現代學徒制中,還增加了規范性教學方式,科學的制定出教學計劃,按照一定的系統性實施教學內容,保證了教育內容的有效銜接和難度適宜,從而提高了現代職業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3 育人主體
在傳統學徒制中,育人主體主要為師傅和學生,這樣單一的育人主體使得教學主要依靠于師傅的傳授,這不僅極大程度的限制了教學的范圍,造成學生主體的小眾化,同時也增加了師傅的教學難度。而在現代學徒制中,則采用了雙導師的方式,學校和企業都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教學責任,這樣身份的互相交替能夠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完成學習任務,并有效的擴大教學范圍。另外,雙導師的教學主體,能夠對于教學內容進行細化,從而更好的幫助學校和企業發揮教學作用,實現分工式合作。
1.4 考核方式
傳統學徒制的學習重點多集中在技能和顯性學習任務方面,主要考核工作依賴于師傅對于學生的觀察與評價,這樣的考核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同時不夠科學和全面。而在現代學徒制中,在考核方式上實現了創新,主要以綜合性指標為考核的內容,一般采用的是學分制,學生需要完成相對應的科目測驗,從而獲得學歷證書等,而在實習階段,則由學生通過實踐能力測驗和培訓等方式,獲得資格認定證書,這樣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也更加適用于當下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3]。
2 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有效措施
為了能夠保證順利實施現代學徒制度,需要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其一,在學校方面,當下學校承擔著社會教育的主要責任,在面對人才需求的關鍵時期,學校要頂住壓力,積極推動現代學徒制,積極改革教學內容,并調整教育方向,以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綜合能力為基礎,從而為學生的實踐發展助力。其二,在企業方面,企業必須要清晰的認識到人才供應不足對于自身發展的影響,要積極參與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這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企業的形象,同時還能夠擴大企業的人才來源。因此,企業應當注重合理安排職位,注重完成培訓與考核制度,通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來為企業提供發展的內生動力。其三,在學生角度。學生應當正視當下的就業環境和人才競爭壓力,要對于學習有著清晰的認識,注重理論學習、實踐學習和綜合能力運動,發揮個人學習的主動性,并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個人的素質。
3 結語
綜上所述,當下經濟社會發展較為迅速,人才競爭壓力過大,現代學徒制聯合了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面,并以法律的力量進行了約束,能夠有效的實現了教學場所、教學主體、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的“現代化”,這不僅是應對經濟社會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科學手段。因此,學校要注重在教學內容上的改革,轉變教學思路,企業應當承擔社會教育的重任,并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而學生應當清晰的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不斷實現技能的提高和素質的提升,從而實現個人的理想與價值。
參考文獻:
[1]胡文鵬.國內期刊關于“現代學徒制”研究的內容分析[J].職業教育研,2015,05(12):10-16.
[2]賓恩林,徐國慶.市場化視野下現代學徒制的“現代性”內涵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6,01(06):80-84.
[3]王明剛.多角度辨析傳統學徒制與現代學徒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4(09):154-156.
作者簡介:代兵(1989-),男,吉林長春人,助教,研究方向: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