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
摘 要:作為“70后”新生代導演,寧浩以他獨具匠心的敘事風格和巧妙精細的劇情設置,使他的作品獨具魅力。在電影的各元素構成之中,敘事是最具有表現力和最富有魅力的因素之一。而起承轉合這個最基本的敘事手法,恰恰又是戲劇性和藝術構思的綜合體,是最能體現導演敘事風格的敘述技巧。本文就將通過2006年他導演的影片《瘋狂的石頭》、2009年導演的《瘋狂的賽車》,以及2013年導演的《無人區》這幾部影片,探討寧浩在他的影片敘事中,關于起承轉合的獨特運用。
關鍵詞:寧浩電影 起承轉合 《無人區》 “瘋狂系列”
一、寧浩作品中敘事結構的綜合分析
正如電影學家波德威爾所說:“也許敘事是人類理解世界的基礎。”{1}中國電影自發展之初就一直受到古典小說、戲劇的傳統章回式的敘事方式的影響,偏愛于線性敘事結構。然而法國新浪潮運動的領軍人戈達爾曾說:“一般來講,電影要有一個開頭,一個過程和一個結尾,但實際上,有時候并不需要這么做。”{2}在寧浩的作品中就綜合體現了多種敘事結構。
電影《無人區》采用了單線程的敘事結構去講述一個簡單的故事。戲劇功底深厚的導演運用了“三一律”的戲劇結構,主要的沖突片段——從法庭較量到最后各種角色之間的決斗,都集中在了一天之內。這個過程沒有零亂多余的細節,將所有矛盾集中到一起,產生強烈的沖突效果。
在“瘋狂系列”中,寧浩則用了一種更為龐大復雜的敘事模式——非線性的敘事結構。《瘋狂的石頭》中,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一塊不值一文的石頭,因為種種巧合,將三條線索:守衛翡翠的包世宏,本地土賊道哥、黑皮和小軍,香港國際大盜,縱橫交錯地上演了一場錯綜復雜、妙趣橫生的護寶行動。《瘋狂的賽車》中更是將相互不挨邊的:失意的賽車手、泰國毒販、臺灣黑幫、奸商、本地土賊、警察六條線索,因為離奇的烏龍事件交叉在一起。寧浩的這種將多條線索相互交叉,相互糅合并且打亂時空順序的敘事,從劇情的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人心,引人入勝。
二、起承轉合在寧浩影視作品中的分類呈現
影片的呈現最重要的是故事,所謂故事,就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敘述出來的具有時空演變的過程和因果關系的事件”{3}。而塑造故事的關鍵就在于對故事起、承、轉、合的把握。
1.“起”在影片敘事中的體現
影片《無人區》的故事始于,主人公潘肖的扮演者徐崢作為一名律師且是全片中唯一有姓名的角色出現,巧妙地贏取了為販鷹者的訴訟。由此以徐崢為主要節點,影片在前二十分鐘內,有效地編織起了一個人物關系網,并且分別與這個關系網中的每個人物埋下了引發接下來一連串沖突的種子:開車抵債、撞傷殺手、路邊沖突、舞女潛逃……如同千千萬萬張多米諾骨牌,一張倒下,一個個碰撞、沖突便會接踵而至,毫無喘息地上演。
“瘋狂系列”的兩部電影皆是以看似“無厘頭”的方式設置開場{4}——《瘋狂的石頭》的開篇,在很短的時間內,謝小萌從高空鐵索上拋下易拉罐,道哥三人假扮搬家,包子和三寶開車絮叨,三件事同時發生,又恰巧碰撞到一起;《瘋狂的賽車》同樣是由幾起本不相關的烏龍事件:賽車手被陷害終身禁賽、假藥販雇兇殺妻、不專業殺手殺人未遂、販毒團伙交易失敗、買墓地為師父送終等,逐漸讓這幾條線索中的人物慢慢走到一起,參與到接下來的故事中。
2.“承”在影片敘事中的體現
前面說到了影片《無人區》在開始就給我們鋪開了一張人物關系網并將他們巧妙地關聯起來。一方面,導演利用鷹隼和舞女作為整部影片的承接點將人物劃分開來,所有人物在“追”和“逃”的路上展開了一系列的巧合、沖突和碰撞;另一方面,利益和欲望也是《無人區》中串聯所有情節的重要節點:草菅人命卻逍遙法外的鷹販,為錢出賣良知的律師,欺凌弱小的大貨車司機,還有荒漠公路旁吃人不吐骨頭的黑店一家人。沒有似是而非、遮遮掩掩,每個人最深處的欲望,在無人區這個治外之地,最徹底最決然地爆發出來。“瘋狂系列”電影的“承”則主要體現在多線敘事的交叉點上,這種交叉點可以用時空變幻、蒙太奇的剪輯方法,通過一個或兩個核心的人,或物來體現。《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則分別是通過“真假翡翠”和“被禁賽的賽車手”為串聯點,將不同線索上人和事的沖突碰撞到一起,使整個情節扣人心弦又不顯突兀。
3.“轉”在影片敘事中的體現
《無人區》在荒誕不經與意料之中的敘述空間內,帶給觀眾很多的驚喜。主要的突轉有三處:第一個標志是汽車——殺手在路上等待攔截潘肖的車反被汽車撞暈、舞女藏身于潘肖的汽車內使兩人的命運捆綁在一起、運送私油的兄弟誤撞另一個販隼人反而救了律師和舞女;第二個標志是傻子——制造意外的典型,他們通常以其天生的殘缺,來承擔起這個故事的“異化感”;第三個標志是打火機——同樣是打火機的兩次丟棄,一次是作惡惹了卡車兄弟,一次是行善救了無辜的舞女。{5}
“瘋狂系列”則憑借著“偶然化”戲劇沖突的元素,一步步將巧合、偶然、誤會進行到底,在技巧手法方面,運用順敘、插敘、倒敘等手法,設置很多細碎的懸念,使情節突轉得讓人猝不及防。比如《瘋狂的石頭》中,追捕中的停電、翡翠調包、三寶誤信可樂假中獎、奸商在繩子上做文章等細節;又如《瘋狂的賽車》中由賽車手耿浩引發的葬師骨灰和毒品的調包,以及不專業殺手引發的誤殺,等等,使得影片在不斷地設懸、釋懸的過程中讓觀賞者真正感受到電影樂趣。
4.“合”在影片敘事中的體現
在影片將所有的人物網編織在一起爆發一次次強烈的戲劇沖突之后,就走向了結局。寧浩以寓言的形式探討了全人類的生存問題。無人區就好比是一個簡化的場景,而映射的是人類社會隨時出現的各種不同層面和圈落的競技場域。{6}在十分有限的“三一律”敘事結構內,揭示了無人區人性和動物性的經典命題。影片閃耀著些光明的結局,讓潘肖的自我犧牲有了更大的價值,也讓無人區中唯一的幸存者,被賦予了一種期冀未來的能指。同時,寧浩也很善于用活躍在熒屏上的各種“小人物”,用荒誕又幽默的元素,讓我們在一次次地笑過之后,又進入深層次的人生思考,領悟到命運和生活所要反映并表達的現實辛酸。{7}
三、起承轉合在寧浩影視作品中的綜合效果分析
1.起承轉合的鋪設使寧浩影視作品盡顯魅力
“戲劇化,再戲劇化”是亨利·詹姆斯給小說作者提出的建議。而在影視劇中要產生這種戲劇化,就要利用有效的情節進行故事起承轉合的編排,使情節有了跌宕起伏的契機,也使緊張和刺激的感官效果成為欣賞影視劇的連貫享受。{8}寧浩的影視作品雖屈指可數,但每一部作品都能用他獨特的敘事方式牢牢地吸引著觀賞者的注意力。這就需要對故事有生命力的編排、趣味性的把握和曲折性的凸顯。具體來講,鋪陳主要線索人物的出場順序,在不同情節點設置細節,把復雜人物的關系黏連在一起,并通過懸念、巧合的特殊設置來揭示沖突,從而使影片呈現一波三折、沖突強烈、矛盾集中的戲劇感。使整個情節“有血有肉”,蘊藏悲喜,感染受眾。
2.起承轉合的鋪設使觀賞者的情感要求得到滿足
在影視劇的創作中,情節的設置需要和接受主體的預期滿足相融合,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無人區》和“瘋狂系列”正是抓住了觀賞者的心理期待和欣賞欲望,當情節進行到激烈時刻,就會自然激發和調動起觀賞者的探求欲望,同時在繁雜的線索中,觀眾會捋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跟隨自己的理解來判斷整部影片的前因后果。當結果慢慢浮現時,觀賞者自己的心理期待就會隨著劇情的推進而展開,這樣才能達到觀賞者的內心期待,從而產生觀賞快感。
{1} 戴維·波德威爾、克瑞斯琴·湯姆遜:《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彭吉象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79頁。
{2} 邱華、楊少波:《影響世界電影100名人排行榜》,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頁。
{3} 李顯杰:《電影影敘事學:理論和實例》,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頁。
{4}{7} 劉坤:《論寧浩“瘋狂系列”電影的后現代敘事》,《導演評述》2015年第22期,第76頁,第78頁。
{5} 薛佳鵬:《淺析影視作品中道具的功用價值》,》東南傳播》2015年第8期,第29頁。
{6} 孟慶雷、房留祥:《寧浩:告別喜劇走進內心那片“無人區”》,《光明日報》2013—12—06。
{8} 劉博偉,《論寧浩影視作品中懸念的運用》,河北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