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寧
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關于“積極老齡化”的理論與實踐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老年人的社區參與度,成為當下社區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又一重要力量。就當下社會發展的大環境,深入所在城市周邊社區,通過實地研究與抽樣調查的方式,觀察和了解老年人參與社區的狀況,對其社區參與的需求和在參與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兩方面進行分析,以期為后期服務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據。
關鍵詞:社區參與;城市社區;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1-0115-02
引言
人們正在變老。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已滿60歲的老年人口數量已達到1.78億,是全國總人口的13.26%,其中已滿65歲的老年人口占比也已經達到了8.87%,超過世界老齡化衡量指標的10%與7%,且人口老齡化仍將加速發展(數據來源于百度百科“第六次人口普查”)。面對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口,國家提出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更加關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使城市社區老年人在養老、醫療、失業保險上都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但是,老年人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獲取新的社會角色,實現人生價值。
目前,老年人的社區參與成為其參與社會生活的一種重要形式。老年人社區參與是指社區老年人在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需要,發揮自身的能力和熱情,自愿投入到社區生活中去的一種社會參與方法。他們平日經常在社區閑逛、活動,退休后擁有寬裕時間,以及豐富的生活、工作經驗便利了他們的社區參與。因此,老年人的社區參與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不僅為社區事務的處理增添了新的方式,也使老年人更大程度地了解社區,實現社區成果共享的最大化。
為了解城市社區老年人社區參與狀況,筆者深入到福州市J社區,通過實地觀察,與社區居委會、老年人交流溝通,基本上掌握了相關信息。該社區內總人口數為8 600人,居民生活較安逸,生活質量較好。根據調查了解到,社區內60歲以上老年人有686人,約占社區總人口的8%,其中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約350余人,70~79歲的中齡老年人達250余人。大部分老年人都能自理,只有少數幾位需要家人的幫助,長時間待在家中,很難外出活動。調查還發現,低齡和中齡老年人較多,且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經濟條件負擔也不大。他們經常在社區閑逛,聊天、下棋,活動身體,也能照顧孫子孫女。社區內還建造了一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方便了他們的日常活動。
一、城市老年人社區參與的需求分析
馬斯洛認為,需要是按高低不同分布的。城市老年人在擁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后,也希望得到其他需要的滿足,這迫使他們走出家門,參與社區生活。老年人的社區參與正是其獲得各層次需要的重要途徑。基于對J社區老年人參與狀況的研究,筆者通過細致觀察、與老年人交流等途徑,從其行為、語言和行動等方面了解到其社區參與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參與社區文體娛樂活動的需求
社區文體娛樂活動是指在了解社區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基礎上,鏈接社區內外資源,或迎合各種節日,組織老年人開展娛樂性活動。活動的開展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使之成為社區文化特色。老年人在這方面的需求很強烈,比如在J社區,老年人用行為表現出這方面的需求。觀察者可以看到社區內已有多種文體活動,并發現男性老年人熱衷于象棋,女性老年人則喜歡打麻將。除此之外,社區經常舉辦各種社區活動,如烹飪比賽、端午節活動、拗九節等,老人參加者為大多數,也正表達著社區居民這方面的需求。下面的訪談資料 可證明這一點:
訪談摘錄:
走進活動中心,看見兩位老奶奶叉著腰站在空地上扭動,工作者主動走上去。她們笑著說活動活動筋骨,最近有點腰酸背痛 ……工作者由此與兩位奶奶交流起來。
工作者:奶奶,你們經常回來這里嗎?
老奶奶一:嗯,反正在家里閑著也是閑著,平時到處走走,現在有了這里,也可以好好玩玩,有伴……
工作者:那你們經常在這里做些什么呢?
老奶奶二:很多呀,我經常參加這里的活動。社區社工也經常在這里舉辦活動呢!
工作者:您說您經常參加社區舉辦的活動,那通常是哪些活動呢?
老奶奶一:就前段時間,社區就舉辦了一個廚藝大賽,之前舉辦過象棋比賽,去年端午節還舉辦了包粽子比賽。平時經常會有一些體檢、剪頭發、跳操什么的……閑下來的時間來這里看看報紙、打麻將、下棋。其實挺多可以玩兒的……(老奶奶都笑了)
(二)獲取社區服務的需求
社區服務是指社區居委會在行使職責過程中為居民帶來的生活便利。社區居民并非只是被動地接受社區管理與制約,他們還可以從社區獲得一些無償服務,只有雙向取舍才能維持社區的和諧發展。
部分社區辦公場所設置狀況,老年人在意見欄留下需求建議等,可以發現社區老年人對獲取社區服務有很大需求。比如,筆者觀察到,在社區事務辦理和解決方面,居委會設有專門為社區老年人服務的平臺,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需要選擇熟悉老年工作的人員,來辦事的老年人就多些。在社會服務方面,J社區居委會通過項目購買方式獲取某中心的社區服務,例如義診、免費體檢、義剪、小家電維修等,這些服務都受到居民歡迎。另外,不少老年人都提出想要工作人員帶領他們外出游玩,重溫福州文化韻味的建議,這說明社區老年人大多存在這方面的需求。
(三)參與社區自治建設事務的需求
社區自治是指社區居委會根據社區居民不同意愿的共同點和著眼點處理社區事務的過程。通過觀察發現,老年人在社區自治建設事務的參與中也存在很大的需求。比如,在J社區,可以看到老年人用行動表現這方面的需求。從他們的閑暇交流中,觀察者能感受到這方面的需求。在J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幾位爺爺經常坐在一起看報,討論國際形勢發展、國家發展政策,又聊到社區建設中與自己有關的事情。例如:最近的“二胎”政策、低保政策等。此外,社區居委會在社區宣傳欄安排了社區事務的版面,例如政策信息欄、黨務公開欄、居務公開欄,社區居委會結合近期發生的一些社區事務定期進行更新。社區老年人經常停駐在宣傳欄前,了解社區發生的事情和與自己有關的政策福利,這都體現了社區老年人在參與社區自治建設的需求。
二、城市老年人社區參與的困境分析
隨著國家對老年人社會保障的關注,城市老年人不再擔心物質生活,而更加在意精神需求的滿足,社區參與需求明顯表露出來。但是,在社區參與過程中卻存在著不少障礙。傳統政治管理體制下,使政府、社區對老年人的社區參與需求關注較少,再加上老年人自身參與的局限等,都直接或間接地阻礙了老年人參與到社區生活中去。其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社區管理與服務層面
1.社區基層管理過于行政化或形式化。我國從古至今自上而下的管理等級,從中央到地方,市—區—街道—社區,區域逐漸變小,權力劃分逐漸細化,導致管理權永遠掌握在部分人的手中。他們只會根據上級發出的要求和指令實施一些措施,甚至打造“形式工程”,缺乏創新性和便民性。更不會將決策權和監督權擺在廣大社區居民的面前,這就使社區居民沒有途徑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
2.社區參與需求反映渠道的單一性。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數量不多,再加上社區事務繁雜,他們無暇耐心地去了解社區老年人的需求,對老年人的參與需求總是敷衍了事,不去做實質上的改變,無法實現雙向的溝通和問題的解決。盡管每個社區居委會都會安置一個意見箱,但是其發揮的作用不大,工作人員不會特意去看意見箱里的內容。即使有時間去看,社區居民的問題也很難及時得到解決。
3.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不足。大部分的社區工作人員擅長的是政治事務的處理,公共場所基礎設施的修建等等,并沒有全面、設身處地的服務精神。即使當下鼓勵社區工作人員學習社工知識,獲得社工證書,但那僅僅只是理論上的補充,也許只是一種應試考試的需要,并沒有將社工的理念、知識和技巧內化于心,在實踐中進行應用。
(二)老年人個體參與層面
1.老年人參與社區在客觀條件上的不足。首先,年齡增大,體力銳減,身體狀況不佳;其次,其家庭經濟狀況、家庭人口情況的阻礙;再次,文化程度和社交能力上的障礙,這些因素從客觀上阻礙了老年人社區參與的能力,讓其不能或不愿意參加社區活動。
2.老年人主觀意識上的偏差。大多數老年人都認為自己退休了,不用管社會發展,認為社區建設是社區主任、社區工作人員的事,只要不影響到個人利益,怎樣都行。這種想法使老年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與社會發展脫節。另一方面,由于社區老年人力量薄弱,很多時候只能代表小部分群體的意見,參與規模較小且松散,使社區參與效果不佳,于是他們便認為自己參不參與都沒影響,這嚴重打擊了其參與的積極性。
(三)其他客觀影響因素
活動地點和參與內容客觀上也阻礙了老年人的社區參與活動。沒有固定的活動地點,則無法組成固定的活動人群。其次,由于老年人受其自身因素的影響,其在參與內容上也受到限制,這是就應該“投其所需,投其所好”,才能保證老年人的參與積極性。
三、解困思路和策略
通過實地調研可以發現,在現實的社區生活中,老年人的社區參與既有限又單一,但是他們參與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社區生活,解決其在參與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成為當下社會發展關注的焦點,也是社會工作者的努力方向。社會工作者應從多角度進行探索分析,運用三社聯動機制,提升微觀個體的參與意識,同時促進宏觀社會環境的改變和社區建設氛圍的營造,為老年人的社區參與建構一個行之有效的平臺,實現社會創新治理。
參考文獻:
[1] 姜振華.城市老年人社區參與現狀及原因探析[J].人口學刊,2009,(5):38-42.
[2] 梁婧茹,卓思思,毛鵬杰.老年人社區參與基本情況分析[J].魅力中國,2011,(1):108.
[3] 劉倩.城市老年人社區參與狀況研究——以濟南H社區為例[D].濟南:濟南大學,2014.
[4] 夏建中.社區工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40-241.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