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喜玲+劉凇延
摘 要:2014年11月18日,國家質檢總局下發通知,準許在西安國際陸港內籌建進口肉類指定口岸。西安國際陸港作為西北最大的現代物流產業基地,在陜西發展冷鏈物流的過程中將發揮巨大的作用。對西安國際陸港發展肉類冷鏈物流進行SWOT分析,并從理論上分析西安國際陸港發展冷鏈物流的模式選擇,從而認清趨勢,以便更好地順著政策之風,促進西安國際陸港冷鏈物流產業長期發展。
關鍵詞:冷鏈物流;國際陸港;第三方物流;物流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1-0175-03
肉類消費是居民日常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作為肉類消費大省,對進口肉類需求巨大。2014年11月18日,中國質檢總局最終準許在西安國際陸港籌建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這一決定不僅會滿足陜西省內消費者巨大的肉類需求,而且陜西得天獨厚的交通樞紐優勢,對填補陜西區域肉類產業空白,加強西北肉制品進口貿易,推動東西部地區進出口肉類制品產業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冷鏈物流的概念
冷鏈物流指產品在生產、儲藏運輸、銷售、消費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通過對產品進行冷凍加工、冷凍儲藏、冷藏運輸、冷藏運輸與配送、冷凍銷售以保證產品質量,減少產品損耗的,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
肉類屬于鮮活農產品,具有易腐性和易損性,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其品質發生變化產生食品安全問題。肉類冷鏈物流是指肉類在貯藏、運輸、銷售以及最終消費過程中保持在0℃~4℃的冷藏條件或-30℃~-20℃的冷凍條件下,以此解決運輸以及銷售、消費過程對于溫度的需求,對于進口肉類而言,在保持肉制品質量的前提下,為進口肉類報關報檢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二、西安國際陸港發展進口肉類冷鏈物流的意義
對于肉類企業來說,西安國際陸港獲批籌建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將為肉類企業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從20世紀20年代起到如今,隨著冷鏈系統的普遍應用,發達國家冷鮮肉的消費已經由原來的20%發展到了現今的90%左右。21世紀之后,我國冷鮮肉市場才得到大眾的關注。據統計,冷鮮肉的銷售在我國大中城市中已占生鮮肉市場份額的25%左右。很明顯,我國冷鮮肉市場廣闊,冷鏈物流將是肉類企業良好發展的趨勢所在,冷鏈系統作為一種保證易腐食品品質的重要手段,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可直接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園區內辦理進口肉類產品的報關報檢手續,物流程序簡化,物流效率提高,物流成本降低,估計每年可降低成本15%以上。很明顯,西安物流企業迎來了西安國際物流新局面。
對消費者而言,由于物流成本的降低購買進口肉制品的費用將相對降低,由于冷鏈技術的應用,質量得到保障,食品安全環境得到改善,消費產品多樣化。
三、西安國際陸港進口肉類冷鏈物流SWOT分析
(一)西安國際陸港優勢分析
1.地理優勢。西安國際陸港交通便利,與繞城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環路相連,核心區距西安市新規劃的行政中心5公里,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28公里,窯村機場就位于國際港務區內,通往港區的西安繞城高速公路與京昆、連霍、陜滬、包茂等全國高速公路網緊密相連,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網絡,區位優勢明顯,是西安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北擴、東拓、西聯”的前沿區域。除了自身有利的區位優勢,西安國際陸港仍然不斷擴展區位優勢。陸路方面,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開通并實現了常態化運行;西安國際陸港與新疆霍爾果斯、阿拉山口與、蒙古二連浩特等口岸建立了直通放行的合作機制,與天津港、青島港、連云港通關合作關系進一步完善;空中方面,西安已獲批72小時過境免簽,飛往世界各國有29條國際航線,這些均為西安陸港形成鐵、海、空多式聯運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2.經濟優勢。2014年,陜西省生產總值(GDP)達到17 689.94億元,全省人均GDP為47 001.46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西安以5 474.77億元在各地市級領先。西安強大的經濟實力,完全有能力支持西安國際陸港的后續發展。西安國際陸港計劃用時十年,分三期開發完成。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鐵路運輸2 800萬噸/年、305萬個標準集裝箱/年;公路3 850萬噸/年的物流規模。實踐證明,西安國際陸港完全有經濟力量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現代大型物流中心,不斷縮小全球貿易距離,實現要素的全球流動。
3.政策優勢。西安國際陸港依托“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得到了國家眾多發展政策支持,一類口岸、肉類口岸、糧食口岸先后獲批,“西安港”國內、國際代碼啟用,躋身世界港口運營體系,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上重要的國際始發港和目的港。西安國際港務區對于已經在港區內注冊從事部分物流業務的企業,可以給予專項資金以及其他優惠政策。
4.理論優勢。1997年7月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我國三大農業示范區之一。農牧良種業作為楊凌的傳統優勢產業,通過農牧良種推廣示范及其產業化,擴大了對外科技示范效應。在發展過程中,引進和培育了秦豐、科元、正大等一批從事農牧良種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擁有了肉牛品種改良和奶(肉)牛繁育等技術,市場輻射西北五省區,年交易總額約6億元。楊凌依托重要的農業技術發展優勢,對西安肉類冷鏈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
(二)劣勢
西安國際陸港用于發展物流基礎設施、信息平臺、第三方物流企業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而且新一輪的物流人才招募還未形成系統。簡言之,西安國際陸港物流發展處于初期,時間長,耗資巨大,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作用。
(三)機遇
1.西安國際陸港與寧夏肉類指定口岸與河南指定口岸形成呼應。西安國際陸港的進口肉類口岸的設立,不僅滿足西安的肉類需求,也將對寧夏以及河南鄰省市場實現資源的補充,或者相互補充,以期實現強強聯合,彌補西北地區肉類的空白,促進西北進口肉類的質量提升,邁向經濟全球化。
2.新食品安全法為冷鏈物流提供發展機遇。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肉制品消費數量增加,消費品種多樣化,消費質量要求高,這一宏觀環境的變化,必然引起肉類冷鏈物流需求不斷增加,肉類冷鏈物流成為發展趨勢。2015年4月24日,新食品安全法的出臺,必然促進冷鏈物流行業出臺相應的運輸溫度濕度標準,一定程度上為冷鏈物流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為冷鏈物流提供寶貴的發展機遇。
3.冷鏈物流成本降低。相對于沿海地區,西安地處內陸,土地能源成本低,工業基礎較雄厚,潛在市場需求龐大等,對于承接物流產業轉移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融資成本方面,西安國際陸港正在積極推進招商引資,積極實踐園區內物流企業集群模式。在物流成本方面,通過積極扶持跨境電商發展,打造優質信息平臺,意圖降低物流成本。
4.信息優勢利于開拓國際市場。西安國際陸港跨境電商平臺的建立,將為國內的生鮮電商開拓國外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國際陸港進入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公示名單的單位,借助政策優勢,借力洋貨碼頭,利用互聯網暢通中國與外肉類貿易交流。國美西北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將為陸港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和“西安港”功能作用的發揮,再次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卡行天下西北智能公路樞紐平臺項目將借助西安陸港三大平臺優勢,通過“長安號”連接歐洲、中亞各國并實現國內公路貨運班列24小時內覆蓋全國80%以上地區,將帶動沿線區域物流產業發展。
(四)挑戰
1.資金挑戰。冷鏈物流系統需要比常溫物流系統要求更高、更復雜,投資也更大,資金技術支持是一個挑戰。
2.競爭挑戰。目前,國外越來越多優秀物流企業進入了中國市場,希望借助高端的科技設備、大量一流的人才以及先進的管理理念分得中國物流產業一杯羹,無形中加大了國內物流企業競爭難度。
3.物流服務質量挑戰。企業對冷鏈物流服務質量要求更高,我國物流企業已經把物流服務質量作為企業主要競爭因素之一,肉類企業在選擇第三方物流服務時更加重視服務質量的改善。
4.冷鏈物流市場進入門檻挑戰。冷鏈物流業具有投資高、技術要求高、設備價值高的特點,不論是自營冷鏈還是一般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冷鏈運輸,都需要深厚的資金實力做后盾,較高的市場準入門檻對我國冷鏈物流服務的發展水平造成阻礙。
四、西安國際陸港進口肉類冷鏈物流模式選擇
(一)以加工企業為核心的冷鏈物流模式
以加工企業為核心的冷鏈物流模式就是肉類加工企業主導整個供應鏈,以自營冷鏈為特點,從屠宰、加工、包裝、銷售等環節,肉類一直處在低溫狀態下。加工企業能夠對冷鏈上下游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監督,以此來保證冷鏈的完整性。
(二)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核心的冷鏈物流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業不僅僅是提供低溫運輸、倉儲的企業,應該可以為農產品生產者、肉類加工企業提供一體化冷鏈物流服務。因此,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核心的冷鏈物流模式是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核心,通過構建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的綜合冷鏈服務網絡,為客戶提供采購、運輸、倉儲、管理、信息和流通加工等綜合物流服務。
(三)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冷鏈物流模式
該模式以產地或銷地批發市場為核心,其特點是產地批發中心和銷地批發中心均實現了采購、加工、存儲、運輸和信息服務的集約化,以現代化的物流設施和物流技術將農產品流通加工、儲藏、運輸、配送等各種物流功能有效的組織在一起,使物流需求呈現一定的規模性,實現農產品生產者、農產品批發市場、批發商、零售商、運輸商、加工保鮮企業等緊密聯系,實現利益聯結和優勢互補,加之利用在信息上的優勢,對物流方向、物流路徑、物流量進行統籌管理,有效減少物流環節,縮短物流時間,降低物流損耗,節約物流成本。
(四)以大型連鎖超市為核心的冷鏈物流模式
農產品最終走向銷售終端,流通的環節越多,物流成本越高,冷鏈斷鏈的概率就越大。大型連鎖超市通過與農民或農民合作組織簽訂長期合同的方式,直接從農民手中采購農產品進行終端銷售。冷鏈運輸、儲存、配送可以委托給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資金雄厚的連鎖超市也可以建設自己的冷鏈配送中心來降低物流成本。
西安國際陸港提供的是一個巨大的物流平臺,由于進口肉類產品的特性,對于物流配送的要求較高,對企業來說實現多方位、門到門的通路配送服務則是不現實、不經濟的。同時,企業的產品想要輻射全球,就必須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務的第三方物流,而西安國際陸港以第三方物流作為發展的一個方向將使冷凍冷藏產品配送服務更大限度地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解決企業冷凍冷藏物流的發展瓶頸,同時發展第三方物流也與西安國際陸港的產業定位相吻合。
參考文獻:
[1] 趙建英.發展第三方物流:現狀及戰略[J].生產力研究,2005,(3).
[2] 楊靜蕾,李蕊.國際無水港建設經驗及其啟示[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3] 匡勇,張晨.國內外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比較研究[J].科技和產業,2008,(8).
[4] 符瑜.淺析我國冷鏈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應用[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11).
[5] 龔鵬.淺析西安無水港建設的意義[J].價值工程,2010,(11).
[6] 張春江,楊君娜,等.我國肉與肉制品標準現狀分析與發展建議[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10,(9).
[7] 蔣平昌.寧波港臨港冷鏈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物流,2014,(6).
[責任編輯 史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