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峰++孫曉妮

摘要 闡述了臨沂市水系資源和濕地資源現狀,通過分析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按照森林城市建設要求,提出今后水系綠化和濕地建設的目標,并就如何科學保護、規范管理以及合理利用濕地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 濕地;資源調查;保護;管理;山東臨沂
中圖分類號 X321;S7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135-02
Investigation 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Linyi City
LIN Deng-feng SUN Xiao-ni
(Linyi Forestry Bureau in Shandong Province,Linyi Shandong 276000)
Abstract The water and wetland resources in Linyi City were elaborated.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in the wetl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the further goals of water system greening and wetland construction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orest city construction.Referring to scientific protection,standard management and rational use of wetland resources,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wetland;resources investigation;protection;management;Linyi Shandong
臨沂市位于山東省的東南部,總面積達17 184.1 km2,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在推進生態文明的背景下,進一步加強濕地修復、保護與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保證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深遠的生態意義和重大的民生意義。
1 臨沂市濕地綜合概況
1.1 水系資源現狀
境內水系發育呈脈狀分布,有沂河、沭河、中運河、濱海四大水系,隸屬淮河流域,主要河流為沂河和沭河,有較大支流1 035條,中小支流15 000余條。全市建有大型水庫7座,中型水庫29 座,小型水庫899座,攔河閘壩22處,總攔蓄能力34億m3。廣布的水系,為開展濕地建設營造了空間。
1.2 濕地資源現狀
臨沂市是濕地資源大市,共有河流濕地和人工濕地2 類。全市濕地面積57 640.77 hm2,其中河流濕地32 657.58 hm2,人工濕地24 983.19 hm2,占全市總面積的3.35%。全市濕地生態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現有濕地植物71科269種;濕地動物295種,濕地鳥類涉及17目、45科、210余種,其中留鳥168種,夏候鳥29種,冬候鳥13種,有白鸛、白額雁等18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蒼鷺、針尾鴨等16種被列為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全市濕地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價值110億元。
1.3 濕地公園建設現狀
大力實施沂河、沭河、祊河、小涑河和陷泥河濕地水環境恢復工程,全市濕地公園面積達到30 968 hm2,現有武河國家濕地公園等9處國家濕地公園,雙月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濱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處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和祊河省級濕地公園等11處省級濕地公園。
2 臨沂市濕地保護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思想認識不夠
對濕地巨大的生態功能和效益認識不夠,保護濕地水資源和動植物資源的生態意識不足,個別地方仍存在魚類資源破壞嚴重、盜采亂采河砂現象嚴重、水質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
2.2 缺乏協調機制
濕地涉及多項資源要素,林業、水利、環保、漁業等部門多頭管理,由于在濕地保護、利用、管理等方面的目標不同、利益不同,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溝通機制,缺乏站在生態安全和資源永續利用的高度來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利用[1-2]。
2.3 執法力量薄弱
濕地保護管理執法力量分散,缺乏部門聯動式的聯合執法,對破壞濕地資源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強度、頻率偏弱,侵占和破壞濕地的行為時有發生。
2.4 基礎建設滯后
現有濕地公園管理水平不高,基礎設施、管護設備落后;在濕地調查與動態監測、濕地公園建設、濕地生態補償、污染治理、濕地科研與宣教、能力建設等方面尚缺乏資金支持,濕地的生態功能和經濟社會文化價值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2.5 技術支撐落后
濕地保護管理研究處于起步階段,濕地資源調查體系不夠完善,監測體系不健全,對濕地結構、功能、演替規律、效益評價等方面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
3 臨沂市濕地保護與管理對策
3.1 保護與發展目標
3.1.1 濕地建設目標。以建設大沂河、大沭河濕地保護區為目標,沿沂河、沭河、祊河、汶河、蒙河等主干河流梯次建設和提升20處濕地公園(表1),通過全面保護和恢復濕地水系、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到2017年,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90%以上的重點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到2020年,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70%以上,全市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形成良性有序循環。
3.1.2 水系綠化目標。沿沂河、沭河、祊河、蒙河、汶河等骨干河流,環岸堤、跋山、許家崖、會寶嶺、陡山、沙溝等大型水庫,分近期,中期、遠期三期推進水系綠化(表2、3),建設濕地功能區。
3.2 保護與管理對策
3.2.1 建立濕地資源數據庫。充分利用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成果,建立濕地資源數據庫,形成統一、完整、準確的濕地基礎資料,為濕地保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會同國土等部門依法做好濕地登記、確權、發證等工作,為濕地保護管理提供依據[3]。
3.2.2 科學制定濕地保護管理規劃。組織制定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水資源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相銜接的濕地保護“十三五”規劃,明確濕地保護目標,公布濕地保護名錄,制定濕地保護紅線劃定方案,不斷優化全市濕地保護空間布局。
3.2.3 理順濕地保護管理職責。出臺《臨沂市濕地保護管理條例》,明確林業主管部門濕地保護管理職責,切實擔負起濕地保護的組織、協調和監督工作。建立濕地保護管理協調機制;建立健全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規范各種濕地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補償主體、補償對象、補償方式、補償標準等;建立濕地評審制度,設立濕地專家委員會,為濕地認定、濕地保護范圍、濕地資源評估以及濕地保護和利用等活動提供技術咨詢和評審意見。
3.2.4 制止破壞濕地資源行為。林業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加強對濕地資源的監管,嚴格控制各類開發占用濕地的行為。嚴格按照濕地公園規劃實施建設,禁止無序亂開墾、濫占用行為。對已批建的9處國家濕地公園和11處省級濕地公園,加強跟蹤督導、檢查問效,確保濕地公園試點工作嚴格按規劃推進[4]。
3.2.5 加大濕地修復與保護資金投入。將濕地修復與保護資金列入各級財政預算,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資保護濕地或者認建認養濕地,建立起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同時,以臨沂典型濕地資源為載體,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積極開展濕地生態研究,保護濕地資源,維護濕地健康。
4 參考文獻
[1] 劉紅玉,林振山,王文卿.濕地資源研究進展與發展方向[J].自然資源學報,2009(12):2204-2212.
[2] 孫志高,劉景雙,李彬.中國濕地資源的現狀、問題與可持續利用對策[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6(2):83-88.
[3] 雷昆,張明祥.中國的濕地資源及其保護建議[J].濕地科學,2005(2):81-86.
[4] 王亞欣,鞠洪波,張懷清,等.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資源評價[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1(3):32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