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霞
摘要 銀杏樹是丹東的市樹,種植總量在全國名列前茅。但由于經營不當,銀杏樹僅在丹東市區的景觀上略有經濟價值,在葉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的深度開發上與國內其他銀杏基地相差太大。因此,本文針對丹東市銀杏產業的發展現狀提出對策,以期促進丹東市銀杏產業發展。
關鍵詞 銀杏產業;發展現狀;對策;遼寧丹東
中圖分類號 S792.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141-01
銀杏不僅有景觀功能,還有較高的保健價值、醫藥價值。銀杏葉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和內酯類化合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另外,銀杏葉具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可以用于生產動物飼料。因此,銀杏成為當代開發的熱點植物之一,葉用銀杏栽培及利用得到國內外的高度重視[1]。
1 銀杏產業發展現狀
銀杏樹是丹東的市樹,遍布丹東市40多條街區。據統計,亞洲共有6條由百年銀杏樹組成的景觀大道,丹東市區內就有3條,已成為丹東的重要標志。另外,丹東地區最古老的2株銀杏樹位于丹東市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分別有1 300余年和800余年樹齡,是著名的“祖孫銀杏”,其不僅是丹東歷史的見證,也是丹東地區的標志性古樹,是丹東地區活的文物。此外,在丹東市內100年以上的銀杏樹共有700余株,已成為丹東旅游資源中的重要標志,是江城旅游的招牌。
據不完全統計,丹東市目前共有銀杏逾666.67 hm2、3 010萬株,僅次于郯城、邳州、宋店、韶關、泰興我國五大銀杏種植基地。目前。全市共有銀杏葉回收企業5家,2016年回收銀杏干青葉6 000 t,產值2 400萬元。如果全市銀杏青葉全部回收,還將產生5 000萬元產值,發展潛力巨大。
2 發展對策
2.1 科學制定銀杏產業發展規劃
丹東地區位于遼寧東部山區,區域內山地較多,全市零散的超坡地約1 666.67 hm2,都屬于低產農業用地,但這些地塊大多適合銀杏生長,可極大提高土地附加值。基于丹東優越的地理條件,將銀杏發展與村屯綠化、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在零散的超坡地上種植銀杏,按照“政策引導、市場運作、農戶跟進、科技支撐”的總體思路,本著打造“全國最大的銀杏生產基地”的建設目標,將著手制訂丹東市銀杏產業發展規劃,著重組織資金和研發人員在新品種選育、引進、栽培管理技術研究、加工、銷售等方面開展工作,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
2.2 招商引資,推動發展
丹東銀杏干青葉加工產業還處于外地企業來丹東收購階段,沒有銀杏干青葉加工企業。因此,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銀杏加工企業是丹東市發展銀杏干青葉產業的重點。建議到國內葉用銀杏最大的加工基地——邳州進行招商,邳州擁有貝斯康藥業、鑫源生物、天力生物、銀杏源生物科技、偉樓生物等30余家重點銀杏深加工企業。丹東市可與邳州深加工企業接洽,采取合作或招商建廠的方式,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品,開拓市場,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發展內在動力,推動企業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
2.3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如與丹東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遼東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對葉用銀杏采摘時間和方法、銀杏黃酮的提取方法以及銀杏食品、銀杏制藥等諸多領域進行科研攻關,大力發展銀杏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2.4 多元發展,綜合開發
銀杏產業在主攻精深加工發展的同時,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致力于綜合開發。建立大規模銀杏圃地,形成“苗、果、葉、樹”四位一體的銀杏綜合生產示范園;開發單樹種森林公園、行道樹旅游觀光。可圍繞“銀杏時光隧道”“銀杏金光林海”等休閑觀光主題,打造獨具特色的銀杏旅游觀光帶,積極塑造特色銀杏旅游品牌。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內1 300余年和800余年的“祖孫銀杏”、丹東市區七經街、六緯路和九緯路的“銀杏金光大道”等景點已頗負盛名。此外,也可開發銀杏木制品、工藝品開發、銀杏盆景、景觀樹種植等。
2.5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合理利用空間
丹東市農村住宅多以分散居住為主,可以充分利用居民的宅前屋后、村路兩側以及河旁等大力發展銀杏,既美化環境,又可為農民增加收入。
2.6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培養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丹東銀杏品種,開展“丹東銀杏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注重培育丹東銀杏產品品牌,及時完成注冊“丹東銀杏”商標。
2.7 加強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建設
通過軟棗行業協會整合現有資源,打造全省統一的地域品牌。要按照“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方式組建銷售服務集團,與農戶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生產經營服務合同,實行品牌統一包裝(貼牌)推介、統一營銷宣傳、統一定價,防止以次充好、隨意低價,真正掌握話語權和定價權[3-4]。
3 參考文獻
[1] 張文達,刁秋實,張妍妍.丹東銀杏播種育苗技術研究[J].林業勘查設計,2015(2):74-76.
[2] 鄭俊杰.淺析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發展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7):270.
[3] 梁峰,童非,林妍.淺析丹東地區發展軟棗獼猴桃產業優勢[J].新農業,2015(9):39.
[4] 王云東,孫海燕.丹東地區軟棗獼猴桃一體化生產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