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冬春交替乍暖還寒,換季要科學養(yǎng)生防病。春季是指陰歷正月、二月、三月或從立春到立夏這段時間。《黃帝內經·素問》中寫道:“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思是說,春季三個月所有生物推陳出新,生機盎然。人應適應季節(jié),調養(yǎng)生氣,使機體與外界統(tǒng)一起來,謂之春氣之應,養(yǎng)生之道也。
對老年人來說,春天更應留意飲食調養(yǎng),保證健康長壽。春天里,萬物欣榮,生機蓬勃,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然而春雨綿綿,天氣潮濕,乍暖還寒,氣候很不穩(wěn)定。健康的人能夠調適自己很快適應環(huán)境,一般無需調補。但是有舊疾的人,在這多變的季節(jié)里,就不那么幸運了,舊疾極易復發(fā)。此時,對于這類患者和病后體虛的人,可以經過適當進補,提高身體反抗力,使身體得到康復。所以人們常說春捂秋凍,春捂就是春天時不要忙于減襯衫,應多穿一點,防止發(fā)生時令病。
老年人春季的養(yǎng)生保健要根據春令之氣生發(fā)伸展的特點,宜導春陽之氣,以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
早春時節(jié),氣溫仍較嚴寒,人體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基礎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營養(yǎng)構成應以高熱量為主,除谷類制品外,還應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物質。由于嚴寒的刺激可使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機體反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間還需要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上述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強人體耐寒的功能。還應多吃蔬菜、水果等滋潤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北方的春季,是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雖有暖棚蔬菜,但價格較貴,對一般消費水平的人,應留意選購既經濟實惠,又有營養(yǎng)的蔬菜,如大白菜、胡蘿卜、芹菜、黃綠豆芽等。大白菜是堿性食物,有助于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它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可促進腸蠕動,防止大便干燥。胡蘿卜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胡蘿卜素、纖維素,是長壽防癌食品。芹菜莖、葉營養(yǎng)都很豐富,有降壓、鎮(zhèn)靜、止痛、健胃、利尿等作用。吃芹菜時千萬不要把葉丟掉,因為芹菜葉比莖的營養(yǎng)還豐富。豆芽在發(fā)制過程中,營養(yǎng)成分可成倍增加,而且豆類中的使腹部脹氣的成分在發(fā)制中也會消除,所以吃豆芽不會出現脹氣。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則昏昏欲睡。這是因為春季氣溫回升,人體活動量增加,體表末梢血管開始舒張,體表血流量增大,使腦部的供氧量顯得不足,從而產生春困現象。為此,老年人要積極做好身體的協調適應工作,每天午后最好午睡一個小時左右,以補春困睡眠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