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乃武
【摘 要】本文通過莊河廣播電視臺《百姓大篷車》欄目的成功開辦,探討在全媒體時代縣市級廣播電視臺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三下鄉”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百姓大篷車》扎根農村沃土,貼近百姓,貼近民生,迎合百姓需求,百姓積極參與,政府滿意、社會滿意。電視欄目收視率的提升,引起企業積極參與,保證了活動所需經費。
【關鍵詞】百姓大篷車 惠民品牌 導向 弘揚主旋律
2017年年初,莊河廣播電視臺的《百姓大篷車》欄目被授予大連市文化惠民品牌,遼寧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也計劃將該欄目作為遼寧省廣播電視重點工程推薦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并在全省縣市級電視臺加以推廣。莊河市2017年春節聯歡晚會、元宵晚會、少兒晚會90%以上的節目出自于《百姓大篷車》欄目。莊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指示2017年莊河市要繼續辦好《百姓大篷車》欄目,把《百姓大篷車》打造成地方文化品牌。
作為一個縣市級電視臺推出的一檔文藝欄目,《百姓大篷車》緣何能在短時間內引起省、市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形成轟動效應?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欄目能夠弘揚主旋律,貼近百姓生活,接地氣。
《百姓大篷車》的開辦,源自于莊河廣播電視臺的一次獲獎,2016年年初,我臺綜藝部主辦的少兒欄目《出彩少年》在全國少兒節目精品及國產動畫發展專項資金項目評審中榮獲鼓勵獎,獲專項獎勵基金5萬元,這是遼寧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電視欄目。《出彩少年》欄目的獲獎,給我們極大的鼓舞,在研究2016年我臺重點工作時,我們想到能否在《出彩少年》欄目的基礎上,再創一個有影響的品牌欄目。當時莊河市正在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作為地方主流媒體的電視臺如何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讓先進的文化統領農村文化市場,促進地方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作為一家地方主流媒體,如何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把人民作為表現主題?經過反復研究,我們結合當地文化大院多的實際,決定開辦一檔綜藝性文藝欄目《百姓大篷車》。
我們給欄目的定位是以豐富城鄉百姓文化生活為己任,以培養農村文化骨干為目標,創造性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使大篷車欄目成為地方文化品牌。演出人員定位是全市各個文化大院和城鄉百姓。
2016年4月起,《百姓大篷車》欄目正式開始錄制,半年多時間的運行,《百姓大篷車》欄目走進全市25個鄉鎮、街道、1所學校、1座軍營。錄制節目27場,錄制節目總時長4550分鐘,節目在莊河電視臺生活頻道每周一至周四18點至18點30分首播,一向冷清的生活頻道收視率一路飆升,收看《百姓大篷車》已經成為城鄉居民的首選,僅一個欄目就創收100多萬元。
分析《百姓大篷車》欄目獲得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欄目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為普通百姓搭建舞臺,迎合了百姓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持“三貼近”和“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原則,是《百姓大篷車》欄目的宗旨。欄目在設置節目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發動城鄉廣大文藝愛好者廣泛參與,體現其娛樂性、服務性、思想性及藝術性。通過身邊精彩的故事、鮮活的語言、豐滿的形象,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地展現在節目中,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規律。
為了突出欄目的公益性,不給地方政府增加負擔,我臺投入20多萬元資金購買了音響設備、設計了舞臺,演出錄制所有經費都由電視臺承擔。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欄目組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定要求,工作人員一律吃盒飯,杜絕任何形式的宴請,讓廣大農民真切地感受到大篷車的服務宗旨。
服務“三農”,送科技、醫療、法律下鄉,展示莊河各地發展成果,是大篷車受到百姓推崇的另一個原因。大篷車不僅僅滿足了普通百姓的表現欲,更主要的是惠及“三農”,大篷車每場節目都根據各地不同特點在現場設立了醫療、科技、法律咨詢服務臺,免費為觀眾服務。欄目組結合各鄉鎮農業特色,邀請農業專家現場為百姓答疑解惑,使百姓在欣賞節目中獲得知識。在徐嶺鎮衣屯村,欄目組現場為大連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的父母捐款、捐物4000多元,并幫助解決了就醫問題;在吳爐鎮,欄目組現場為一位貧困母親一次性募捐6000多元。在27場的錄制中,欄目組與相關企業聯手,現場為觀眾發放生活用品以及農用物資價值超過了10萬元。
堅持文化惠民的原則,積極培訓農村文藝骨干,選拔優秀文藝人才,增強基層文化造血功能,是《百姓大篷車》的特色。
《百姓大篷車》欄目是以農村文藝骨干為基礎選拔節目,為了提高節目質量,欄目組深入到鄉鎮、村屯進行巡回指導,對各個鄉鎮、街道的節目統一審查、統一指導、統一包裝。對每一個節目、每一個演職人員在節目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對一些文藝新人面對面地輔導,保證節目質量。一些文化大院稱贊大篷車是農民文化生活中的良師益友。一年來,有10000多人次參加了培訓和輔導,發現文藝新人上千名,有3000多人參加了《百姓大篷車--直通春晚》欄目決賽,有1500多名普通百姓登上了莊河三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
由于《百姓大篷車》欄目是老百姓自己的大舞臺,身邊人演身邊事,因而受到百姓的推崇。在欄目組去桂云花鄉審查節目時,有十多名70歲以上高齡的群眾演員冒著酷暑等候在村口,當欄目組到達時,群眾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在王家鎮,有兩名身患癌癥的漁家女帶病堅持排練、演出,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能夠登上《百姓大篷車》的舞臺,就是死了也值得”。在2016年節目錄制中,有上萬名農民參加了《百姓大篷車》演出,現場觀眾超過了10萬人。
《百姓大篷車》在節目編排時根據每個鄉鎮的特點設計節目,每場演出都確定一個主題。一年來,欄目組自編、自導、自演30多個節目充實到各個鄉鎮參加演出,使大篷車欄目成為當地群眾文化生活重要的一環。在石城鄉舉辦的建軍節特別節目中,欄目組以軍民魚水情深為主題,通過駐島官兵愛島如家與軍民共建為主題進行創作;在昌盛街道,欄目組以大學城建設為主題創作了小品《心病》。節目贏得了觀眾一片掌聲,對昌盛街道動遷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節目在昌盛街道錄制的第三天,就有六戶農民主動與街道簽訂動遷協議,街道領導稱“沒想到大篷車有如此威力”。
由于《百姓大篷車》極大地豐富了城鄉百姓的文化生活,成為莊河文化事業的一道亮麗風景,因此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兩次召開全市范圍內的現場會、協調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親臨大篷車演出錄制現場,對節目進行現場指導,并對欄目給予高度評價。
《百姓大篷車》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豐富了電視熒屏,也得到了企事業單位的高度關注,有16家企業參與《百姓大篷車》欄目的錄制,莊河市科協、市司法局等單位也將2017年科技推廣、農村普法的重點放在《百姓大篷車》欄目上。
透過《百姓大篷車》引發的轟動效應,不難看出縣市級電視臺在自辦欄目方面存在的優勢。一檔欄目有沒有收視率,主要看欄目是否接地氣。由于《百姓大篷車》欄目的貼地飛行,煥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有了群眾的積極參與,才使得節目有看點、有靚點,才能有穩定的收視群體。《百姓大篷車》欄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弘揚了主旋律,彰顯正能量,尤其是一些自創類節目更加接近民生,百姓通過節目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和熏陶,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因此才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欄目錄制提供了組織保障;全民參與、社會效益第一,欄目形成了轟動效應,電視有了穩定的收視率,才使得企業踴躍參與,保證了欄目錄制所需經費。此外,《百姓大篷車》欄目不但彌補了電視節目資源不足問題、節約了節目引進經費,更為重要的是為電視臺儲備了許多鮮活的節目資源,保證了節目播出所需,可謂一舉多得。
(作者單位:莊河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