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水污染問題對于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文章主要以分析馬鞍山市采石河流域存在的水環境問題,提出具體的治理對策,為中小河流的水環境綜合整治提供借鑒。
關鍵詞:水環境治理;問題;對策
引言
根據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以及環保部《關于強化水體達標方案編制實施工作的通知》(環辦水體函〔2016〕1129號)有關要求,未達到水質目標要求的地區要制定達標方案,將治污任務逐一落實到匯水范圍內的排污單位,明確防治措施及達標時限[1]。不達標水體的整治工作將是近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本文主要以研究馬鞍山市采石河這一不達標水體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初步的整治措施,來初步探討中小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方法。
1 采石河水質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1.1 采石河基本情況
采石河,又名外橋河,位于馬鞍山市南側,全長約18.13公里,河面寬約30~100米不等,流域面積102.1平方公里。其上游有兩條支流,北支流發源于蘇皖交界的徐山,南支流發源于當涂百峰,兩支流于和尚橋匯入采石河,自東向西流經薛津鎮、向山鎮、佳山鄉、銀塘鎮,在采石鎖溪河注入長江。根據國家要求,采石河水質要在“十三五”期間提升至III類。
1.2 流域水系及水質現狀
采石河流域主要分為五個水系,即姜家溝水系、梅山河水系、永豐河水系、朝陽溝水系和黃家塘水系。
姜家溝水系:總匯水面積為4.10km2。該區部分區域為已建區域,建有雨水管道,但大多數區域尚未鋪設雨水管道,排水接入就近溝渠后匯入采石河。梅山河水系:匯水面積3.3km2,主要為梅山公園用地。永豐河水系:匯水面積13.47km2。永豐河主河道長4.6km,主要承擔沿岸主城區雨水。朝陽溝水系:匯水面積1.08km2,主要承接沿岸雨水和開發區北區污水處理廠4.5萬噸/日尾水外排。黃家塘水系:匯水面積為12.53km2,區域內主要有馬鋼H型鋼廠、青啤(馬鞍山)公司等企業以及正在起步建設的雨山工業園,該分區雨水經管網收集后匯入黃家塘水系。
經過現場監測,采石河水質目前為Ⅳ類,下游支流水質為劣Ⅴ類,黃家塘水系、永豐河水系和姜家溝水系污染對干流貢獻較大。干流COD雖然能達到III類標準,但受支流的影響比較大,超標風險高;干流氨氮、總磷超標,主要是受支流污染影響。幾個支流水系中,黃家塘水系污染十分嚴重,其次是永豐河水系和梅山河(陽湖塘)水系,COD、氨氮和總磷均超Ⅲ類標準,污染貢獻也比較大,朝陽溝和黃山渠水系主要是總磷污染嚴重,對干流總磷污染貢獻較大。
1.3 主要問題
1.3.1 城市面源污染日趨嚴重
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無論是城市區域還是農村區域,不斷增加的硬質化表面和城市化生產生活帶來的城市面源污染對于市內地表水體,特別是采石河水質的影響作用日益突出。
1.3.2 污水處理廠尾水影響
開發區北區污水處理廠目前執行一級B標準,4.5萬噸/日的尾水通過朝陽溝進入采石河,由于出水標準相對地表水而言存在差距,使其成為采石河污染源之一。
1.3.3 農村生活污染依然嚴重
目前流域內有約18個農村生活點,基本無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
1.3.4 城鎮污水收集處理工作有待完善
目前,采石河流域現有污水系統管網主要集中在城區、開發區。此外,流域內雨、污水管網錯接、漏接和混接現象較多,大量生活污水未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由雨水管網進入采石河。
1.3.5 支流及入河溝渠污染嚴重
采石河整體水質目前為Ⅳ類,支流部分水系水質為劣Ⅴ類。干流COD雖然能達到III類標準,但受支流的影響比較大,超標風險高;干流氨氮、總磷超標,主要是受支流污染影響較大。
2 治理建議
2.1 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加強水環境管理
逐一排查流域內所有排污單位情況,已達到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企業,應采取措施確保穩定達標;對超標企業予以黃牌警示,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認真篩選入園企業,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入園區。加大流域內入河排污口整治,嚴禁偷排漏排。
2.2 加快老城區截污工程,完善流域管網工程
對雨水、污水管網混接的現象及目前仍為合流制的區域,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改造難度較大的節點,可做旱季污水截流處理;對沿街分散點源(如大排檔、餐飲、清洗類服務業等)較密集的區域,可對當地相應的雨水排口節點進行截流改造,將旱流污水截到污水管網中。
2.3 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
加快開發區北區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從一級B提標至一級A。加大污水廠建設,新擴建污水廠建設規模要與需求相匹配,并按照出水一級A標準進行設計建設。進一步完善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處理效率。嚴控工業企業接管標準,防止因水質波動,影響污水處理系統的穩定性。
2.4 整治農村、農業面源污染
建立簡易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實施農村垃圾清運,控制農業種植化肥施用量,將采石河沿線劃定為禁養區。
2.5 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
對采石河上游及其支流進行綜合治理,包活坡改梯,水保林,經果林,種草,封禁治理,小型水利工程,生態清潔小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等。
3 結束語
馬鞍山市采石河地表徑流較小,水體自凈能力較弱,目前最大的補水為開發區污水處理廠4.5萬噸/日的尾水,中下游支流大多數受農村面源和城市漏排問題影響,水質改善較難。因此,只有花大力氣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面源和城市漏排問題,增加有效的生態補水才能改善和穩定水質。其他城市類似河流也可能存在一些相同問題,希望本文可以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Z].(國發〔2015〕17號).
[2]環保部.水體達標方案編制技術指南[Z].(環辦污防函〔2016〕563號).
作者簡介:任東(1985-),男,安徽無為人,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