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繼新
(天津城建大學,天津市300384)
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模式創新:屬性特征、關系模型及前提條件
何繼新
(天津城建大學,天津市300384)
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主體間關系及流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供應鏈管理,創新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與經營模式,不斷產生新價值主張并形成完善的綜合一體化服務,推動企業產品更好地進行海外擴展。基于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案例,運用扎根理論分析方法,從技術和功能角度探討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的屬性特征及其理論關系概念化模型發現,無論是功能屬性還是技術屬性都對跨境電子商務具有重要影響,功能屬性與技術屬性間的交互作用和變化會引起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的發生,且功能屬性的創新離不開技術屬性的實現,技術屬性是功能屬性革新的必要條件,是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的重要保障。而面向塑造海外品牌的新價值主張、基于平臺的供應鏈柔性組織、綜合一體化服務系統構架、共享集聚嵌入性伙伴界面等是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的主要特征,適宜的平臺技術、供應鏈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同行業間進入壁壘的消除則是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發生的前提和條件。
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全程化;技術屬性;功能屬性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興起,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貿易模式,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業態。然而,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和市場發展需要,對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主體間關系及流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跨境電商企業的競爭會轉化為供應鏈管理的競爭,會更加重視供應鏈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數跨境電商功能較為單一,缺乏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模式。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是跨境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如何實現連接以及互聯互通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如何保證海關質檢、通關效率、信息對接以及稅收等的標準化問題。這些問題導致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乏力,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斷鏈的風險,成為制約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因此,現階段亟需創新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管理與經營模式。然而,創新是在一定的情境或條件下發生的,那么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是否具備這樣的基礎呢?更為重要的是,即使具備創新的條件,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的外在保障又包括哪些呢?這些都是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案例研究給我們提出的重點問題。為此,本研究主要以天津市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為例,重點研究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創新經營特征與機制,有助于推動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理論創新。
跨境電子商務指不同國家的交易主體,借助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交易簽約、完成支付清算,并利用跨境物流進行商品配送的一種國際商務活動。[1-3]目前,關于跨境電子商務的分類初步形成了兩種觀點:一種根據跨境電商企業在國際貿易環節中的作用以及商業模式的差異性,將跨境電子商務模式歸結為小額批發零售平臺、大宗交易平臺以及第三方服務平臺等三種模式;[4-5]另一種根據跨境貿易交易主體的不同,將跨境電子商務分為企業對企業(B2B)、企業對消費者(B2C)、消費者對消費者(C2C)三種跨境電子商務模式。[6-7]而現階段跨境電子商務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支付結算、人才培養、網上爭議解決、海關監管、稅收及第三方物流等方面。[6]其中,跨境物流發展滯后、侵犯國外知識產權、物流成本高、時效慢、信息化水平不夠、專業人才缺乏、供應鏈服務能力弱、風險可控性差與信息直接反饋難、跨境信用和網上爭端處理難等問題都是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因素。[1,8-11]為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需要從政策環境、發展應用及文化價值三個層面著手,不僅應制定貿易和電信自由化等政策,而且要加強電子商務立法,促進B2B、B2C模式跨境電子商務發展,[12]其關鍵在于將網絡與核心業務相融合,關注顧客購物體驗,為顧客提供便利以及增加附加值等。[13]
跨境供應鏈以整個供應鏈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為目標,包含從國內采購、運輸、倉儲、通關,到境外運輸、倉儲、分撥、配送等的整個一體化環節,具有供應鏈結構復雜、風險可控性弱、技術壁壘高等特性。針對跨境供應鏈,主要包括跨境供應鏈以及管理的影響因素和績效分析等兩個方面,其中政策安全性、恐怖行為等不確定因素所形成的跨界中斷效應會對供應鏈產生破壞性影響,[14-15]而距離以及低成本生產、勞動力整合也是影響跨境供應鏈實現的因素。[16]同時,匯率傳遞也是供應鏈跨國界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17]
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就是跨境電商+跨境供應鏈的模式,即跨境電商采用跨境供應鏈的方式管理整個跨境電商交易活動,涵蓋網上電子交易、網上與網下跨境支付以及網下跨境物流配送等諸多業務內容。目前,有關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的文獻較為缺乏,且集中于跨境電商供應鏈運作績效和風險分析等方面。在國際電子商務供應鏈背景下,跨境電商供應鏈成員之間的學習關系至關重要,其特征主要表現為文化差異和產品的復雜性。[18]同時,跨境電商供應鏈斷鏈可歸因于貨源組織不暢、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物流滯后等,且跨境電商的供應鏈需要更有彈性,[19]而跨境電商供應效率的提高則要加強“有效客戶反應”“快速反應”在供應鏈上的應用。[20]此外,跨境電商供應鏈的效率、柔性、響應、質量等方面都是影響供應鏈績效的因素,[21]且包含信用、跨境物流、信息以及法律、政治、自然環境等風檢。[22]
綜上,跨境電子商務一體化供應鏈模式是融合跨境電子商務及供應鏈兩個范疇運營模式的集成,已有研究更多從割裂和單一的視角分析跨境電子商務和跨境供應鏈的績效、影響因素及結構體系,尚未從一體化視角審視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結構、流程及運作機理關系,尚未識別出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供應鏈匹配要素的契合性,而形成跨境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經營協同創新的一體化理論模型,正是本研究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
由于研究屬于探索性研究,且主要研究“如何”(How)的問題,因此最適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企業在跨境電子商務中如何實現供應鏈的創新經營與集成管理是本案例研究的指導性問題,其目標是尋找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的關鍵因素和機理。
(一)案例研究對象的選擇
近年來,天津市積極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并結合自身優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天津港在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一體化方面具有供應鏈整合優勢,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隨著天津眾多跨境電子商務創新試驗區的建成,其供應鏈經營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逐漸取得成效,不斷促使更多中小型外貿企業通過互聯網絡走出去,參與國際電子商務市場競爭。因此,本研究以天津市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為例,通過實地調研與深度訪談,探究目前我國跨境供應鏈經營模式發展的新問題、新思路和創新模式。訪談對象及訪談情況具體可參見表1。

表1 案例對象及訪談對象
(二)數據資料采集
在數據資料采集中,第一步是進行訪談提綱的設計。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首先基于對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相關文獻的梳理,制定訪談提綱初稿。然后對由6名成員組成的小組進行訪談,并據此修改訪談提綱,形成正式的訪談提綱。主要的訪談問題,一是客戶對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的主要需求是什么,企業存在哪些障礙;二是企業對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市場發展、平臺建設的重點和創新點有哪些;三是企業目前形成了怎樣的跨境供應鏈管理機制以及未來的發展計劃是什么。第二步是預約訪談。訪談之前,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的形式與被訪談公司領導進行訪談預約,說明訪談的具體內容和目的,尊重企業有關商業機密,承諾訪談資料僅作為學術研究之用。同時,確保受訪者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和思考相關問題,在時間上保證訪談的順利進行。第三步是正式訪談,訪談時間為2016年3月至6月。首先訪談公司高層領導,然后根據項目研究需要確定下一次訪談的部門領導。訪談持續時間一般為90~120分鐘,并由兩位及以上的研究成員擔任訪談者,訪談內容不受提綱的嚴格限制,可涉及相關領域。第四步是訪談資料整理。訪談結束后,研究成員將訪談錄音資料逐字逐句轉化為文本信息,形成書面資料,并向受訪者反饋訪談內容的總結,以進一步加以補充修正。
(三)數據分析方法
為探究如何通過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國內生產企業與海外市場間供應鏈經營模式創新,本研究運用扎根理論對資料進行編碼分析,通過開放式編碼、軸心式編碼、選擇式編碼螺旋式逐漸提出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挖掘資料的范疇,識別范疇的性質以及范疇間的關系,并最終發展成理論。為最大程度地保證數據處理過程的系統化,研究使用定性研究軟件NVIVO 8.0來輔助完成,隨機選擇其中2/3的訪談記錄用于編碼分析,其余1/3的訪談記錄用于理論飽和度檢驗。
(一)開放式編碼
在開放式編碼過程中,首先通過持續比較分析獲取初始概念,需要對原始資料逐行逐句地進行編碼并選擇標簽。在進行標簽選擇時,為盡可能消除編碼者個人偏見的影響,我們從受訪者原話中直接抽取相關概念。同時,在深度挖掘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創新經營模式時,對訪談記錄中比較簡單以及過于模糊的回答予以排除。表2反映了研究對原始訪談記錄的概念化和范疇化過程,范疇化的結果即為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創新經營相關因素。據此,最終得到28個初始范疇。受篇幅限制,研究對每個范疇僅列舉有代表性的原始訪談語句和初始范疇。

表2 開放式編碼示例
(二)軸心式編碼
軸心式編碼是在開放式編碼基礎上對訪談資料的又一次聚類分析,指運用“因果條件—現象—情境—影響因素—行動/互動策略—結果”這一典范模型把各范疇聯系起來,發展主范疇及其副范疇。其中,主范疇由副范疇聯結而成,是在概念層次上的進一步提升。本研究通過整理和分析開放式編碼中不同范疇間的相互關系,歸納出幾個主范疇,包括跨境電子商務的功能屬性、技術屬性、新價值主張、基于平臺的供應鏈柔性組織、綜合一體化服務系統構架、共享集聚嵌入性伙伴界面、跨境供應鏈綜合解決方案。具體可參見表3。
(三)選擇式編碼
選擇式編碼是指,從主范疇中總結提煉出核心范疇,系統建立核心范疇與其他范疇之間的聯結關系。本研究通過對主范疇及其他范疇與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之間關系的分析,確定了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屬性、經營創新、綜合解決方案等三個有機相連的核心范疇,核心范疇與其他范疇之間的關系可參見圖1。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對跨境供應鏈的內涵屬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倒逼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模式創新,跨境電子商務經營創新成為研究的重點內容,并總結出四個主范疇對其進行闡釋。

表3 軸心式編碼過程

圖1 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編碼過程及編碼結果
在對資料的編碼與分析過程中有幾類主要發現:一是對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的屬性闡釋;二是對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模式創新主要特征的歸納;三是提出企業通過技術屬性創新與功能屬性創新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的理論模型。
(一)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屬性
面對跨境電子商務這種新型的外貿方式,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通過跨境電子商務來進行轉型升級和提升競爭力。而所謂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就是一個將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供應鏈相結合的全新概念,可為國內中小企業開拓海外銷售渠道提供物流、通關、倉儲、海外推廣、交易結算等一系列產品服務,是對傳統供應鏈經營模式的創新與升級,其本質是根據最新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和需求對產品供應鏈的功能和技術框架進行重新定義,通過跨境供應鏈功能與技術創新,降低供給成本,提高供給效率,吸引更多制造商和供應鏈服務商加入跨境供應鏈網絡,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前述研究通過編碼分析,將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屬性分為功能屬性、技術屬性兩個范疇。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與變化會引起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的發生,且跨境供應鏈經營模式創新在功能屬性和技術屬性上都對跨境電子商務產生了重要影響。如表4所示,一方面,從功能屬性看,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創新的功能屬性是指,通過跨境供應鏈經營模式創新改變其原有功能屬性體系,以完善其給中小企業客戶帶來的可感知價值,創造新的價值體驗,并促進其產品在海外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在功能屬性中,跨境供應鏈運營企業通過新價值主張、海外本土化推廣以及綜合一體化服務,全面提高跨境電子商務的功能屬性,實現供給流程優化、運營成本降低及海外品牌形象樹立等。同時,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創新對功能屬性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塑造海外品牌、優化供給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減少投融資壓力等方面。另一方面,從技術屬性看,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創新的技術屬性是指,在跨境供應鏈經營創新中,不斷提高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支撐的開發與研究能力,以國內中小生產企業及海外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為導向,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供給流程的集約管理,從而降低成本,提高跨境供應鏈經營效率。技術屬性是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的重要保障,是功能屬性革新的必要條件,可以解決跨境供應鏈經營創新遇到的新問題。技術屬性功能的發揮往往通過構建扁平化組織框架,重視合作伙伴間信任與共贏關系,實現供應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成管理來達到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綜合服務平臺管理,柔性化組織并嵌入伙伴界面,確保從生產企業到海外消費者之間信息傳遞與管理的安全高效。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創新對技術屬性功能的改變主要體現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高效安全信息系統,扁平化組織構架及合作伙伴關系等四個方面。

表4 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屬性與經營模式創新
(二)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特征
1.面向塑造海外品牌的新價值主張
跨境供應鏈經營企業需要面對特殊的海外市場環境、多樣的客戶需求以及復雜的合作運營企業,形成有別于傳統供應鏈的新價值主張。訪談調研后的實證分析表明,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的新價值主張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全程一體化服務。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是從國內到國外的上下游環節到消費者手中的產品供應鏈條,貫穿產品生產、物流、推廣、銷售及逆向物流等一系列環節,并不斷對各環節服務進行細化研究,且跨境供應鏈一體化服務面向的客戶群包括供應鏈最前端的生產企業和最末端的海外消費者。二是價值合作與分享。跨境供應鏈需要在核心經營企業引導下,綜合各方社會資源,與相關行業的服務外包商形成商業聯盟,通過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將跨境供應鏈逐漸轉型為跨境價值鏈,實現企業價值合作與分享。三是海外本土化推廣。這就要求企業深入分析海外目標市場本土買家的搜索習慣和采購行為,不斷創新外貿網絡整合營銷模式,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跨境供應鏈建立更加專業化、本土化的海外營銷團隊。四是提高自身品牌與技術創新能力。其中,跨境供應鏈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管理就是將跨境供應鏈的服務質量放在突出位置,營造客戶群體的品牌忠誠度;技術創新能力是通過人才引進與技術合作,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供應鏈服務系統,為客戶群創造更好的跨境供應鏈服務環境和品質,是跨境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2.基于平臺的供應鏈柔性組織
由于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在運營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要求跨境供應鏈上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要相互協同,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柔性組織,合理利用供應鏈資源,通過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協調活動來應對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形成柔性運作。如圖2所示,根據訪談記錄構建以企業自主綜合服務平臺為核心的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柔性組織和運營流程,具體包括國內供應鏈運營和海外供應鏈運營。在國內供應鏈運營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客戶群關系,包括生產商、電商等,此外還要與國內物流企業合作建立物流通道。同時,供應鏈企業可在國內和海外沿海港口地區建立跨境貿易集散中心,通過科學的庫存預測和倉儲管理來縮短產品跨境運輸時間。其中,在跨境運輸過程中,發揮重要樞紐與運營核心作用的是跨境供應鏈企業的綜合服務平臺,從貨物調配到結算等一系列環節的信息都要通過綜合服務平臺進行集成管理。在海外供應鏈柔性化運營中,除倉儲、物流等柔性組織外,還需要在消費終端市場進行品牌推廣,如與海外平臺商城、產品包裝、產品展示等第三方組織或企業合作建立一個面向海外消費者提供本土需求服務的專業化運營團隊。總之,通過柔性化組織,跨境供應鏈能以更多樣化的產品、更快的物流運輸、更好的消費體驗來吸引更多的用戶。
3.綜合一體化服務系統構架
跨境供應鏈商業模式的發展越來越趨向于綜合一體化服務,為使產品得到海外消費者認可,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服務創新的內容更加全面和細化,不再僅僅停留于運輸和倉儲技術能力層面,而是更多體現在海外營銷推廣、品牌規劃、渠道搭建以及幕后服務系統上。首先是戰略營銷服務,包括海外市場調研、形象包裝與設計、媒體推廣、營銷策劃、跨境供應鏈戰略營銷等都是圍繞市場競爭展開的,它是一種創造市場的營銷思想和手段,是對營銷理念的發展和創新。其次是品牌規劃服務,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推廣。其中,品牌塑造的核心是具有能夠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質量以及優質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品牌的建立必須以客戶價值的增量為基點,并通過優質高效的服務來保障品牌生命力。其三是渠道搭建服務,包括自建電商平臺、第三方電商平臺、實體展銷、企業對接等四個方面。企業在線上電子營銷渠道廣泛推廣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線下傳統營銷渠道的推廣。其四是幕后服務系統,包括訂單處理、收支結算、倉儲物流、客服支持、逆向物流等。所謂幕后服務是指,海外消費者在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從消費選擇到消費體驗的過程中,跨境供應鏈經營企業所提供的各項服務。這一系列幕后服務運行的流暢度決定了產品交易的成功率和客戶的回頭率,是產品能夠長期生存于海外市場的重要保障。
4.共享集聚嵌入性伙伴界面

圖2 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柔性組織與運營流程
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是一個連接國內中小企業與海外消費者的復雜供應鏈條,其中所涉及的各項服務及運營流程不是任何企業都能依靠自身資源單獨完成的,為彌補自身資源的不足,必須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互惠互利伙伴關系,形成共享、集聚企業資源的嵌入性伙伴界面,以快速響應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嵌入性伙伴關系。主要包括四個維度,即供應鏈伙伴在資源方面的互補性、在企業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在運營上的相互協調性、在企業經營目標上的一致性。其中,資源互補性指供應鏈伙伴間可在資源、技術或市場方面相互彌補,能為對方提供獨特的服務需求;企業文化相似性有助于減少日后彼此間的沖突,具體指供應鏈伙伴在企業文化、管理風格、經營方式上的相似性;目標一致性指供應鏈伙伴間具有相容或者共同的發展目標。二是信息共享集聚。供應鏈伙伴間的信息共享通常被認為是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基礎,跨境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伙伴關系越緊密,彼此間越愿意共享信息,而只有通過信息共享,才能提高供應鏈績效,雙方才能在互動過程中實現互惠,彼此共享信息,相互信任,有利于在伙伴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在經營創新中,要重視塑造共享集聚型伙伴關系,發揮信息共享在跨境供應鏈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供應鏈物流能力高效。跨境供應鏈物流能力是顧客服務水平與物流總成本的綜合表現,貫穿企業通過整合運用供應鏈成員各種資源,從原料供應到送往海外終端顧客以及產品逆向物流的全過程。其中,以需求定位的物流能力包括售前客戶服務、交付可靠性、交付速度、售后客戶服務、對目標市場的反應等;以供給定位的物流能力包括廣泛的配送范圍、選擇性的配送范圍、低成本配送等。因此,在跨境供應鏈嵌入伙伴界面中,企業需要通過針對性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不斷提高供應鏈物流能力和效率,以此作為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生存的重要保障。
(三)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概念化關系模型

圖3 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概念化關系模型
由圖3所示的概念化關系模型可以看出,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是為了使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得到更加全面而系統的供應鏈服務,尤其針對海外供應鏈下游的服務薄弱環節,不斷產生新價值主張并形成完善的綜合一體化服務,幫助企業產品更好地進行海外擴展。其中,由于功能屬性的創新離不開技術屬性的創新,確保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在跨境供應鏈中的正常運行及安全性是跨境供應鏈經營創新考慮的另外一個重點。為實現技術屬性,經營企業在不斷加強自身人才儲備與資金資源實力的同時,更需要通過柔性化組織及嵌入式伙伴關系,加強資源整合,解決跨境供應鏈各服務環節的技術性難題,從而實現合作共贏,將整個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轉換為集聚共享的跨境價值鏈,增強面向海外市場的整體競爭力。
跨境電子商務的出現拓寬了國內產品的海外貿易渠道。然而,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在通關結算、物流配送、海外營銷等服務上缺少無縫對接,總體上仍然難以適應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發展的需要。另外,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經營創新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將之置于特定環境下進行研究不僅可為實踐應用提供理論基礎,而且可促進更為深入的研究,并驗證傳統跨境經營模式在特定情形下的演變與創新。因此,從特定情境出發,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平臺技術與經營模式創新發生的條件進行研究,可將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管理理論基礎向其他類似條件進行推演和縱深發展,且為使概念化關系模型成立,還需要以下創新的前提條件:
(一)是否有平臺技術適合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
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需要適宜的平臺技術,其特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可進行圖片化商品信息展示的平臺技術,這是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發展最基礎的要求;二是可實現在線交流、下單、安全支付等交易功能的平臺技術,在交易平臺建構的基礎中加入能夠與潛在客戶順暢溝通、逐步完成下單、實現安全支付功能的網絡平臺;三是可提供詳盡物流倉儲的平臺技術,這既是服務提供的必要途徑,也是確保進貨、配貨、距離測算等方面協同高效的技術支撐。
(二)現有供應鏈管理能否引導和支撐跨境電子商務模式發展
企業市場活動中跨境問題的解決以及企業合作與依存關系的建立迫切需要形成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當制造業和互聯網技術企業能夠形成較為完善的管理聯系體系時,產業結構調整與價值提升方式轉變可能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管理創新創造機會。受市場理性認識與組織能力限制,供應鏈管理模式有很多功能和產業化優勢尚未被研究者發現,創新模式平臺技術的出現可能為研究者提供導向和新思路,開拓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新視角,為供應鏈上的資源整合與協調發展創造條件,從而更好地進入新市場。在這樣的情境下,現有的國內資源可以作為國外市場的互補性儲備,為創造更好的商業模式提供支撐。當前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的資源,也會受到國際制度、市場環境、網絡技術互融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供應鏈價值開發難度增大,而如果出現能將散落資源融入供應鏈價值提升過程的新型網絡平臺技術,就可大大提升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價值。
(三)如何打通不同行業間進入壁壘
跨境電子商務面臨著從國內市場轉化到國際市場的轉變,存在諸多風險因素,這就迫使參與者能夠快速轉變傳統供應體系,對現有和可能存在的行業產品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創新發展。同時,跨境電子商務要求企業靈活掌握市場消費和產品需求趨向,特別是國外消費者定位,根據產品服務和需求制定創新解決方案。技術研發能力和產品營銷調整是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商業模式與經營模式的重要前提。然而,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化市場創新所要求的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營銷方案滯后,導致傳統企業資源整合及技術能力與跨境電子商務的要求不相匹配,從而形成了跨境電子商務中不同產品行業的進入壁壘。另外,傳統企業獲取信息能力不強,信息掌握能力差,導致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很難抓住市場發展機遇,制造業企業難以形成與之合作的產業鏈,所制造的產品進入壁壘也會增強。基于以上分析,可總結出影響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創新發展的三個主要條件,即平臺技術對跨境電子商務的適用性、供應鏈管理水平對跨境電子商務的支撐性和不同行業進入跨境電子商務的壁壘因素。根據上文的分析,構建如圖4所示的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關鍵支撐要素分析體系。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創新發生的條件是三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圖4可以看出,越靠近原點位置,企業進行創新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距離原點越遠,企業越可依靠平臺技術和功能屬性創新以及供應鏈管理來提升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價值,從而改變現有資源整合模式,調整產業結構,提升企業經營能力。我國制造業門類多,產品種類豐富,產品質量層次分明,因此規避不同行業的壁壘也可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創新方向。
[1]徐松,張艷艷.應將跨境電商建成“中國制造”出口的新通道[J].經濟縱橫,2015(2):26-30.
[2]劉幸赟.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跨境”影響因素分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2):44-45.
[3]穆承剛.我國小額跨境電子商務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4.
[4]偰娜.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模式探討[J].中國流通經濟,2015(8):70-74.
[5]沈丹陽,黃金利,何仕奇.我國跨境電商物流模式研究[J].對外經貿,2015(8):39-42.
[6]鄂立彬,劉智勇.跨境電子商務陽光化通關問題研究[J].國際貿易,2014(9):32-34.
[7]黃永穩.我國中小企業利用跨境電子商務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4.
[8]薛源.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全球性網上爭議解決體系的構建[J].國際商務,2014(4):95-103.
[9]趙廣華.破解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難的新思路:第四方物流[J].中國經貿導刊,2014(26):16-20.
[10]黃永江,韋繼強,韋念妤.關于構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外匯業務管理體系的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3(6):44-50.
[11]曹淑艷,安然,辛昊形.基于SWOT分析的跨境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研究[J].電子商務,2013(11):23-27.

圖4 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支撐的關鍵要素分析體系
[12]JENNIFER G,KENNETH L K,JASON D.Environmentand policy factor shaping global e-commerce diffusion:a cross-country companson[J].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03,19(1):5-18.
[13]LE K.Critical success factor for business-to-consumer ebusiness:lessons from amazon and dell[D].Massachusetts: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2000.
[14]CEDILLO-CAMPOS M G,SáNCHEZ-RAMíREZC,VADALI S,VILLA J C,MOZART B C M.Supply chain dy?namics and the“cross-border effect”:the U.S.-Mexican border’s case[J].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4,72(1):261-273.
[15]BUENO-SOLANO A,CEDILLO-CAMPOS M G.Dynamic impact on global supply chains performance of disruptions propagation produced by terrorist act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january,2014(1):1-21.
[16]HAYTKO D L,KENT J L,HAUSMAN A.Mexican maqui?ladoras:helping or hurting the US/Mexico cross-border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 ment,2007(3):347-363.
[17]ASCHE F,RUI M,DIAS J F.Price transmission in cross boundary supply chains[J].Empirica,2007(34):477-489.
[18]JEAN R J,SINKOVICS R R,KIM D.Drivers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relationship learning for suppliers in cross-border customer-supplier relationships:the role of communication cultur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10(18):63-85.
[19]趙方婷.供應鏈斷鏈制約跨境電商海外拓市[N].現代物流報,2015-01-02(2).
[20]洪濤.跨境電商:得供應鏈者得天下[N].現代物流報,2015-01-02(3).
[21]錢莎莎.基于ISM模型的跨境生鮮電商的供應鏈績效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8):68-70.
[22]郭雪姣,劉學林.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供應鏈風險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4(16):7-9.
責任編輯:陳詩靜
Innovation of Supply Chain Model in Cross Border E-commerce:Attribute Feature,Relation Model and Precondition
HE Ji-xin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300384,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mposes higher requirement on the relation among the main player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and process management.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s’competitivenes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ake innovation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pattern of operation,produce more new value proposition,and perfect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service,and promote the enterprises and their product to develop in the overseas markets.Based some case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with the help of Grounded Theory,after exploring the attribute feature and relation model of innovation of supply chain model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from the angle of technology and function,the author finds that:both the func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attribute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cross-border e-commerc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unctional attribute and technological attribute and changes in that will lead to innovation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operation;the functional attribute will depend on the real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attribute;and the technological attribute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innovation in functional attribute and it is also the guarantee of innovation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operation.There are also some main features of innovation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operation,such as new value proposition facing the building of overseas brand,the platform-based supply chain flexible organiz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service system;and the appropriate platform technology,the improveme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elimination of entry barriers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are the precondition of innovation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operation.
cross-border e-commerce;supply chain management;Unit-Management;technological attribute;functional attribute
F713.36
A
1007-8266(2017)03-0052-10
2017-01-23
2015年度天津市技術創新引導優秀科技特派員項目“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國際供應鏈經營創新戰略研究”(15JCT?PJC61000)
何繼新(197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天津城建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