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耀榮,鄺美華,徐麗莉,岑慧紅,宋文娟,何夏陽
(廣州醫科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50)
基于PBL+CBL+TBL整合教學法的基礎護理技術考核模式探索
錢耀榮,鄺美華,徐麗莉,岑慧紅,宋文娟,何夏陽
(廣州醫科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50)
目的 探討基于PBL+CBL+TBL整合教學法的基礎護理技術綜合評價的方法及策略。方法 將2013級學生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沿用傳統的考核模式;將2014級學生作為實驗組,采用PBL+CBL+TBL整合教學法,改用新的考核模式,對兩組的教學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學生理論與技能考試成績均優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護理職業禮儀與人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新的課程考核模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基礎護理技術;PBL+CBL+TBL整合教學法;考核模式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掀起了教學方法改革的熱潮。在傳統的講授教學法基礎上,出現了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和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TBL)等多種教學法[1-2]。基礎護理技術是一門集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于一體的重要學科,學生應在具有扎實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過硬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質。筆者將PBL、CBL、TBL三者整合,取長補短,優勢疊加,應用到2014級高職高專學生基礎護理技術的教學中,對其考核模式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將傳統側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模式改革為包含人文職業素質在內的綜合評價模式,收到了預期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以我校2013級、2014級三年制高職高專學生477人為研究對象,其中2013級學生為對照組,2014級學生為實驗組。2013級4個班共235人(男生7人,女生228人),其中1班、2班、3班各58人,4班61人,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2014級4個班共242人(男生6人,女生236人),其中2班、3班各59人,4班60人,5班64人,采用PBL+CBL+TBL整合教學法及改進后的評價模式。2013級4班、2014級5班為高職生,其余均為高考統招專科生;全部生源來自廣東省;年齡20~23歲。兩組學生皆為小班授課,在師資、學制、課時及實訓條件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法,沿用傳統考核方式,總成績由期末理論考試(占70%)與期末技能考核(占30%,其中護士職業能力部分占技能考核的10%)組成。實驗組較對照組在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與考核模式方面均有較大改進:教學大綱:在傳統的側重理論與技能教學大綱的基礎上融入了綜合能力培養的內容;教學方法:采用PBL+CBL+TBL整合教學法;考核方式:采用新的考核模式,在內容組成上更細致全面,加大了護士綜合能力考核所占的權重,使權重方面更為合理,突出了綜合護理素質的考核要求,具體如下。
1.2.1 制訂考試大綱 教材選用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古海榮、吳世芬主編的廣東、廣西、海南高職高專院校規劃教材《基礎護理技術》(第一版)。根據我校對高職高專護理專業課程的要求,組織本教研室教師編寫相應的基礎護理技術課程的考試大綱,由教研室主任主編、教學副院長主審。
1.2.2 擬訂考試內容 基礎護理技術總學時為162學時(理論78學時,實踐84學時),分兩學期完成,本學期所學內容本學期考核,下學期不再考核。遵照考試大綱要求,擬訂以下3個方面的考試內容:(1)專業理論考試。根據教學大綱以及考試大綱要求,由課程負責人擬訂命題計劃,由各章主講教師統一命題并進行測試。(2)專業技能考試。遵照基礎護理技術實驗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項目,二年級上學期學習的護理技術有鋪床法、臥有病人床更換床單法、無菌技術、隔離技術、生活護理(口腔護理、頭發護理、皮膚護理)、生命體征測量;二年級下學期學習的護理技術有鼻飼法、灌腸法、導尿術、各種注射法、輸液法、氧氣吸入法。(3)護士人文職業素質考試。護士職業素養課程與基礎護理技術于一年級下學期同期開設,包括護理禮儀、人際溝通與護理倫理3個方面。兩門課程相得益彰,在護理技術操作中有助于體現護士職業禮儀、道德品質、心理素質、團隊合作精神和學生給病人操作時的語言及非語言溝通技巧等綜合素質。
1.2.3 考核方法 包括3個方面:(1)專業理論考試:包括平時由主講教師布置的隨堂小測試、作業及期末考試,期末考試與其他學科同時進行,為閉卷筆試。為了與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相適應,期末考試為150道選擇題,其中A1型題占20%、A2型題占50%、A3/A4型題占30%,采用機讀答題卡的方式評卷。增加案例分析題的比例,更有利于測評采用PBL+CBL+TBL整合教學法后學生靈活應用所學專業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專業技能考試:考核教師為擔任基礎護理技術的8位主講教師。二年級上學期所學的鋪床法、生活護理(口腔護理、頭發護理、皮膚護理)、無菌技術、生命體征測量為平時達標考核項目,參照評分細則進行評分,80分為合格,人人都必須達標,如有未達標者,隔周補考合格后方可參加期末考試;臥有病人床更換床單法、隔離技術為期末操作考試項目,兩者抽考一項,60分為及格。二年級下學期學習的導尿術和各種注射法、輸液法為平時達標考核項目;鼻飼法、灌腸法、氧氣吸入法為期末操作考試項目,三者抽考一項。平時技能達標考核由小組考核和個人單獨考核相結合,小組考核由4~5人組成一個小組,隨機抽取1人考試。個人單獨考核為個人考核結果,代表本人成績。生活護理、生命體征測量和導尿術為小組抽考項目,其余為個人單獨考核項目。小組考核有利于訓練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個人單獨考核有利于發揮個人優勢,這兩種方式結合,較好地體現了考核的公平性。操作流程和評分細則在實訓教程中均已呈現,授課時給學生以指引,有利于其有的放矢地規范操作。(3)護士人文職業素質考試:根據PBL+CBL+TBL整合教學法的特點,考核時每項操作均設置2~3個不同的情景案例,抽取1個情景進行考核。小組考核時,隨機抽取1人扮演護士,1人扮演病人,其余為點評者,小組成員均參與考核,只是扮演不同的角色,監考教師視具體情況(如各成員具體表現等)給出小組成員分數,可以適當體現個體差異。個人單獨考核時,指定病人角色,監考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觀察與交流評出素質分。
1.2.4 考核權重(按百分制評分) 包括3個部分:(1)專業理論考試(占總評的50%)。理論考試占80%;作業和小測試各1次,占20%,總分折合成50分。(2)專業技能考試(占總評的30%)。技能達標考試占50%,期末技能考試占50%,折合成30分。(3)護士人文職業素質考試(占總評的20%)。護理職業禮儀占50%,綜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占50%,折合成20分。3項成績累計為基礎護理技術期末總評成績,其中任何一項成績不及格均視為期末總評不合格。以上3個部分的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最后按權重折算出課程總成績。
1.2.5 效果評價 包括本課程期末總評成績和臨床實習階段的表現兩方面。本課程期末總評成績按照改進的考核模式進行;臨床實習階段的表現通過向臨床帶教教師訪談關于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來獲得相關信息。
2.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期末總評成績全部合格,兩組學生理論與技能考試成績見表1。護士人文職業素質考試由于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考核模式,該部分考核所占比例較少且沒有單列,故未統計成績;而實驗組該部分得分為(92.26±7.68)分。
表1 兩組學生理論與技能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理論與技能考試成績比較(±s,分)
項目理論考試成績技能考試成績實驗組(n=242) 對照組(n=235) t值P值90.43±5.96 92.64±6.32 86.40±7.68 88.10±7.94 16.19 15.86 0.000 0.000
2.2 兩組學生臨床實習階段的表現比較
臨床帶教教師反映,兩組學生在綜合職業素質方面有較大差異,主要表現在實驗組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護理職業禮儀、人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等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P<0.05),受到實習單位及病人的好評。
3.1 新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基礎護理技術是臨床專科護理的基礎課程,主要涉及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的護理基本理論知識、基本實踐技能和基本態度方法,貫穿于滿足病人對健康需求的始終[3]。基礎護理質量的優劣不僅與護士的基礎護理技能水平有關,還與護士的職業理念、倫理道德、溝通能力、人文素養等密切相關,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是護士從事護理工作的重要條件[4]。在教學中采用PBL+ CBL+TBL整合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平時技能達標考核由小組考核和個人單獨考核相結合,小組考核時抽考者的成績一般代表整組成員的成績,意味著實訓時小組成員應互幫互助、團隊協作,這給考試者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但是有利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而個人單獨考核體現了學生的個性,保證了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同時在新的評價模式中增加了護士人文職業素質考試,根據隨機抽取的特定案例情景,結合臨床專業知識去靈活處理問題。研究表明,期末課程總評成績實驗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技能考試成績均優于對照組(P<0.01),且臨床帶教教師反映,實驗組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護理職業禮儀、人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等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新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3.2 新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模式有利于教學相長
改革基礎護理技術傳統的教學方法與考核模式,采用PBL+CBL+TBL整合教學法及相應的新的考核模式,通過以考促學的方式促進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考核模式培養的學生過于重視期末考試的總評成績,雖然理論和技能成績都不錯,但是理論與實踐脫節明顯,綜合分析應用能力較差,對專業技能的靈活運用及護士職業素質不夠重視,綜合職業素質較低,職業行為不夠規范,人際溝通能力和心理素質較差等。現將基礎護理技術的教學與評價模式進行改革,加大實訓考核比例及護士人文職業素質考試比例,并使技能考核的形式多樣化,提高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及實訓的主動性,調動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新的考核模式的指引下進行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使其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并從教學中得到大量的反饋信息,總結存在的問題,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及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不斷提升自我,這些都對教與學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3.3 新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模式有利于醫院和學生實現雙贏
當前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護士面臨著新的挑戰,對護士的綜合職業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和護理禮儀素質等。應用PBL+CBL+TBL整合教學法后,臨床帶教教師表示2014級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護理職業禮儀、人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等均明顯提升。說明新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能促進學校的護理教育與社會需求相一致,同時,應重視和抓好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塑造良好的護士形象,為醫院提供優秀的護理人員,促進醫院護理質量、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提高。
基礎護理技術是護理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明確目標,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護士職業素質充分結合,有效提升綜合職業能力,從而為我國護理隊伍輸送適應時代發展的合格護理人才,且有利于學生的順利就業。
[1]鄢衛民.探索PBL-CBL雙軌教學模式在骨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6):64-65.
[2]Coady S,Kalet A,Hopkins MA.Online classrooms enhance clerkship small group teaching[J].Med Educ,2005,39(11):1152-1153.
[3]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4]袁娟,池建淮,秦勤,等.LBL+PBL+CBL模式在護理學基礎理論與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5,13(2):39-41.
G424.1
B
1671-1246(2017)02-0081-03
2012年度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護理專業實踐教學‘螺旋上升式’評價體系的研究”(FJB120570);2015年度廣東省醫藥衛生類教指委教育教學改革項目“PBL、CBL與TBL整合模式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15030);2014年度廣州醫科大學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PBL、CBL與TBL融合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