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健烽,蔡靜怡,王雙苗
(廣東醫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
醫學實習生職業成熟度與人格特質的相關分析
譚健烽,蔡靜怡,王雙苗
(廣東醫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
為探討醫學實習生職業成熟度與人格特質的關系,采用職業成熟度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對370名醫學實習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優秀醫學實習生有較高職業成熟度和積極樂觀、情緒穩定、做事負責、人情練達而遵守常規的人格特征。提高職業成熟度與培育優秀職業人格是培養優秀醫學生的有效途徑。
人格特征;職業成熟度;醫學實習生
職業成熟度是個體掌握職業發展相關信息并做出與其相適宜的職業選擇和決策的一種準備程度,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理解個體職業行為[1]。職業成熟度反映學生在面對職業問題時進行正確認識和行為選擇的能力。職業成熟是一種心理上的成熟,成熟度高的個體傾向于做出明智、適當的職業選擇。醫學教育是一種職業教育,醫學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合格的醫務工作者。我國醫學教育過程一般分為公共基礎和醫學基礎課程教學、臨床專業知識理論教學、畢業實習教學3個階段。畢業實習是醫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熟練掌握臨床技能,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醫務工作者的關鍵時期。新醫學模式要求醫學人才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不僅掌握扎實的臨床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能,還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與人文修養。獨特的人格和素質是勝任某一特定職業的良好基礎,職業成熟度是衡量個體職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量度標準[2]。為了解畢業實習階段醫學生職業成熟度與人格特質的關系,采用職業成熟度量表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對實習后期的學生進行測評,總結在臨床工作中優秀實習生的人格特征,為醫學教育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和健全人格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1.1 研究對象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調查廣東某醫科大學五年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1 857人,依據實習單位提供的實習鑒定評分,其中優秀生185人,普通生1 672人。依據實習鑒定評分指標,優秀實習生主要特征為:實習期間受醫生和護士歡迎,與病人溝通良好;醫學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尊敬指導教師,遵守實習單位規章制度,踏實肯干,服從分配。在普通生中采用隨機抽樣原則抽取185人。以優秀生185人、普通生185人合計370人為調查對象進行團體問卷調查,資料現場回收,調查結果保密。回收有效問卷364份,有效率98.38%。
1.2 研究工具
(1)采用張智勇修訂的韓國版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共有34題,分為職業目標、職業自信、職業價值、職業自主、親友依賴和職業參照6個維度,采用Likert 5點評分[3]。(2)采用華中師范大學戴忠恒、祝蓓里修訂的美國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此量表共187題,歸為16種人格因素,分值越高表明某種人格因素越突出。
1.3 統計分析
運用EpiData軟件進行數據錄入,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1)職業成熟度量表得分比較,優秀醫學實習生在職業目標、職業自信、職業價值、親友依賴維度得分高于普通醫學實習生,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

表1 優秀醫學實習生與普通醫學實習生職業成熟度量表得分比較(M±SD,分)
(2)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得分比較,優秀醫學實習生在樂群性、穩定性、有恒性、世故性維度得分高于普通醫學實習生,在實驗性維度得分低于普通醫學實習生,差異有顯著性(見表2)。

表2 優秀醫學實習生與普通醫學實習生16種人格因素量表得分比較(M±SD,分)
職業心理學研究認為,職業成熟度水平是個體職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評估指標,可作為預測個人職業發展和行為的主要因素[4]。大學階段是個人發展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階段,高職業成熟度醫學生具有高職業素質,他們更在乎對將來從事職業的認識、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5]。本調查結果顯示,優秀醫學實習生在職業目標、職業自信、職業價值、親友依賴維度得分高于普通實習生。職業目標反映出大學生對于自己將來的職業是否有一個清楚的目標,職業自信反映出醫學生對于職業發展的自信心。量表的高職業目標和高職業自信得分反映出優秀醫學實習生對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有更堅定的決心與信心。職業價值反映的是影響職業目標選擇的因素,低分者更側重金錢、聲望等外在因素,高分者更側重自我實現等內在價值。醫生的價值在于為病人解除痛苦,搶救生命,維護人們的健康。只有建立在這種價值觀上的一切行為才符合醫學道德準則[6]。與普通醫學實習生比較,優秀醫學實習生更傾向把從事醫學工作當成是展現人生價值和實現自我的平臺,而非僅僅一份職業。親友依賴反映職業選擇中是否依賴親友的意見,高分者參考父母、朋友的擇業意見。優秀醫學實習生在該維度得分高,表示其選擇從事醫務工作的社會支持要比普通實習生高。
人格是個體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它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職業人格是一個人為適應社會職業所需要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的獨特結合[7]。人格特征是個體在自然因素基礎上,由于社會的影響,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穩固的心理特征,它一經形成便對人的行為效率、行為風格及行為方向產生長久而廣泛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學習、工作績效和社會適應狀況。醫務工作者承擔著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康復保健的使命,不僅要治病,還要對病人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行撫慰,特別是重癥病人,醫生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其情緒和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優秀醫學實習生具有高樂群性、高穩定性、高有恒性、高世故性、低實驗性的人格特征。樂群性得分高者待人熱情,個性積極樂群,對新環境適應較快,善于與病人、醫護人員打交道,容易被接受與認可。穩定性得分高者情緒穩定而成熟,在處理醫患關系時更冷靜,能體會病人的痛苦與恐懼。有恒性得分高者做事有恒負責、重良心。江陸平等研究發現,責任心、熱情性、樂群性等人格特質因素可以有效預測醫學生醫德人格傾向[8]。醫德作為一種職業道德,是醫務人員的重要素質之一。具有樂群積極、情緒穩定、有恒負責職業人格的醫學實習生,容易給病人信任與信心,更受實習醫院的歡迎。余穎聰等的研究也提示,優秀畢業生具有善于交往、自信、冷靜等人格優勢[9]。本調查顯示,優秀醫學實習生具有高世故性、低實驗性得分特點,世故性得分高者人情練達、善于處世,得分低者坦誠、直率、天真;實驗性得分高者自由開放、批評激進,得分低者循規蹈矩、尊重傳統。梅思佳等有關醫療專業人格的調查研究也發現,醫學生的人格特征中具有保守、服從傳統的特點[10]。目前,在醫療體制不健全、醫療資源不均衡等客觀因素影響下,傳統和諧醫患關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通曉待人處世方法、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醫生更有能力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矛盾的發生。
教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高校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和目標就是使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職業人格是人的職業素質的核心部分。具有健康醫學職業人格的個體,在醫療工作中會遵循良好職業道德與職業行為,在復雜的醫療環境和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依然能表現出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積極穩健的處世態度。臨床醫生如果沒有成熟的職業道德和人格品質,既使擁有高明的醫術也令人擔憂。因此,醫學教育應該加強醫學生職業素質與人格培養,提高職業成熟度,塑造優秀職業人格。
[1]劉洋洋,蔡晶晶,李舍予.八年制醫學生職業成熟度現狀調查研究[J].華西醫學,2014(3):553-558.
[2]白雪.醫學生人格特征與職業成熟度的關系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8):42-43.
[3]張智勇,榮煜,管延軍.中國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的信度與效度[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2(5):1-6.
[4]劉立立.我國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研究進展[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6):151-154.
[5]覃玉宇,唐崢華.職業成熟度研究對醫學生培養的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5):18-19.
[6]任玲艷.醫學生道德人格的現狀及培養途徑探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4(24):487-488.
[7]師小葶,田潤錄,李恩昌.醫療職業人格與醫師專業精神的含義、內容、存在問題及對策[J].醫學與社會,2007,20(10):20-23.
[8]江陸平,齊明,鄭建輝.甘肅省某醫學院校醫學生醫德人格傾向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3,5(26):87-90.
[9]余穎聰,夏慧霞,陳飛,等.醫學實習生及優秀帶教醫師職業能力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0):56-57.
[10]梅思佳,沈乒松.從醫學生人格特征談醫療職業人格的塑造[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4(22):91-93.
G455
A
1671-1246(2017)01-0110-03
注:本文系廣東醫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項目(JY14054);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4CX1607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