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花,張莉赟
(1.蘭州市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30;2.天水市秦州區人民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醫務人員血液傳播性疾病職業暴露的分析及干預措施
李香花1,張莉赟2
(1.蘭州市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30;2.天水市秦州區人民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目的 了解醫務人員發生血液傳播性疾病職業暴露的情況,為及時正確地處理職業暴露、制訂預防措施提供依據。方法 對2011—2015年發生血液傳播性疾病職業暴露者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讓其填寫“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通過建立血液傳播性疾病職業暴露監測報告支持系統,制訂醫務人員銳器傷與職業防護措施、職業暴露預防和處理標準操作規程及處理流程來對發生職業暴露者進行干預。結果 發生職業暴露以護士為主,占59.46%;職業暴露人員的工齡以≤10年為主,占78.38%;手術科室的職業暴露人數最多,占78.38%;手術縫合及拔針造成職業暴露的人數最多,分別為26和16人;銳器傷57人,占77.03%;暴露后均能及時進行局部緊急處理,根據暴露者、暴露源的情況及專家評估給予預防用藥的有46人,占62.16%,追蹤隨訪觀察1年,均未發生血液傳播性病原體感染。結論 加強醫院感染制度的落實及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意識,做好標準預防與安全注射,規范醫療護理操作,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暴露發生后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這樣可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醫務人員;血液傳播性疾病;職業暴露
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防護導則》,做好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減少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及職業暴露對其的傷害,對職業暴露者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采取干預措施,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1—2015年發生職業暴露的74名醫務人員為調查對象,均為女性。
1.2 方法
制訂醫務人員銳器傷與職業防護措施、職業暴露預防和處理標準操作規程及處理流程。發生職業暴露者均填寫“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內容包括:職業暴露者基本情況、職業暴露情況描述、暴露源情況、暴露后緊急處理措施等。在職業暴露后及時通知院感科現場評估職業暴露級別及嚴重程度,對職業暴露后預防性治療方案或處理措施進行指導,并對職業暴露者進行相關病原體血清學檢測,追蹤并動態觀察結果,得出結論后簽字,解除觀察。
2.1 職業暴露者的崗位與工齡分布(見表1)

表1 職業暴露者的崗位與工齡分布
調查顯示,職業暴露者以護士最多,占59.46%;工齡以10年及以下最多,占78.38%。
2.2 發生職業暴露科室和地點的分布(見表2)
調查顯示,發生職業暴露的人員主要分布在手術科室,共58人,占78.38%,其中產科最多,其次是婦科;發生地點集中在手術室,其次是病房。
2.3 發生職業暴露的操作環節與方式(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職業暴露主要發生在手術縫合和拔針時,以銳器傷為主。
2.4 暴露源病原體檢測陽性的構成比及職業暴露者預防用藥情況(見表4~5)

表3 發生職業暴露的操作環節與方式

表4 暴露源病原體檢測陽性的構成比

表5 職業暴露者預防用藥情況
調查顯示,暴露源為血液的70例,為羊水的4例;暴露源的病原體以乙型肝炎為主,共34例,占45.95%;職業暴露后預防用藥以梅毒為主,占100.00%。職業暴露后均進行了緊急處理,且都正確及時,追蹤觀察1年均未發現職業暴露者感染血源傳播性病原體。
3.1 護士與低年資醫務工作人員是職業暴露的重點人群
本調查顯示,職業暴露以護士為主,與周宏等[1]的報道一致。有調查顯示[2],職業暴露與護士的工作性質、工作環境等有關。本調查反映出職業暴露多集中在低年資醫務人員中,可能與低年資醫務人員缺乏相關知識和臨床經驗,對操作程序、步驟不熟練,心理緊張等因素有關。
3.2 手術科室及手術室、病房是發生職業暴露的主要科室及地點
本次調查職業暴露的發生地點集中在手術室,其次是病房,與趙麗霞等[3]的報道基本一致。我院為專科醫院,以產科、婦科、乳腺科等手術科室為主,而表2顯示,職業暴露主要發生在手術科室,而發生地點在手術室的占48.65%,這可能與專科特點、醫務人員工作量大、疑難復雜的急診手術多有關。
3.3 銳器傷及手術縫合、拔針是職業暴露主要方式與環節
表3顯示,發生銳器傷的醫務人員比例高達77.03%,與國內專家報道一致[3]。在手術縫合及拔針時最易發生職業暴露,這與醫務人員操作不規范、不遵守操作流程、手術時間長導致疲勞等因素有關。
3.4 暴露源中以乙型肝炎為主,梅毒次之
我國是乙型肝炎高發區,近幾年梅毒等性傳播疾病增多,急診手術時血液傳播性疾病的檢測結果不能及時得到,使得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的風險更大。
3.5 職業暴露者預防用藥情況分析
血液及體液、分泌物、羊水攜帶多種病原體,雖然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后做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方面相關檢查、處理,但丙型肝炎無免疫方法,被未知病原體感染的可能性也顯然存在,時刻威脅醫務人員的健康[2]。因此,只有規范診療、護理操作,提高防護意識,采取及時有效的防護措施,才能達到保障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預防醫院感染的目的。
4.1 加強醫院感染制度的落實及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意識,做好標準預防
院感科下發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程、醫務人員銳器傷與職業防護措施、職業暴露預防措施、報告處理流程等文件,組織相關人員學習,規范醫療操作,以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把學習職業暴露防護與標準預防、安全注射等相關知識作為每年醫院感染培訓的重點內容之一,普及醫院感染知識、改善工作環境、配備防護用品、加強對醫療廢棄物的規范處理與管理,把手衛生、安全注射、職業防護作為醫院感染知識普及考試的重點,使因職業暴露造成的銳器傷逐年減少,防護處理更加規范。
4.2 加強職業暴露后應急處理及登記監測預防追蹤工作,做好醫務人員心理疏導工作
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后,尤其是接觸了有性傳播疾病的暴露源時,都非常緊張、擔心,心理負擔較重。醫院成立專家評估小組,建立關愛疏導支持系統,對發生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免費檢測,免費用藥,追蹤觀察一年,使每一位發生職業暴露者都能及時得到處理、正確評估、正確預防用藥。表5顯示,梅毒的預防用藥率達到100.00%,乙型肝炎的預防用藥率達到76.47%。追蹤觀察期過后,職業暴露者在“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上簽字確認,解除觀察,與醫務人員的健康檔案一起保存。綜上所述,加強職業暴露的培訓、防護與干預對降低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風險很有必要。
[1]周宏,鄭偉,韓方正,等.醫護人員職業暴露與防護措施的前瞻性監測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2):1715-1716.
[2]譚妙蓮,唐保東,林菁華,等.醫務人員血液傳播性疾病職業暴露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8):1877-1879.
[3]趙麗霞,楊樂,宋舸,等.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監測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7):1651-1652.
R195
B
1671-1246(2017)04-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