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李軍榮 李圣華
(南京市江寧醫院,江蘇南京 210000)
急性腦梗死為老年人高發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率,尤其是大面積腦梗死,預后更差,死亡率極高。給老年患者晚年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下面研究丁苯酞膠囊聯合依達拉奉注射用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及安全性。
選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急性腦梗死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發病時間在6~72 h;(2)頭顱MR或CT確診為急性腦梗死,并排除腦出血。(3)無嚴重的心臟、肝臟、腎臟、血液系統等疾病。排除標準:(1)嚴重的精神疾病;(2)依從性差的患者。(3)合并惡性腫瘤患者。(4)取栓、溶栓患者。(5)嚴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對照組:60例,男31,女29,年齡46~84歲,平均年齡(65±3)歲,治療前NISS評分(8.8±2.8);聯合組60例,男37,女23,年齡46~84歲,平均年齡(65±4)歲,治療前NISS評分(8.8±2.7);治療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NISS評分無統計學差別(P>0.05)。
入院后常規給予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營養神經、活血化瘀等治療,控制血壓、血糖、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100 mL+依達拉奉30 mg。每日兩次靜滴治療。聯合組給予生理鹽水100 mL+依達拉奉30 mg,每日兩次靜滴,加丁苯酞膠囊0.2 g口服,每日3次聯合治療。兩組療程均為兩周。
患者治療后7、14天進行NISS評分,治療后7、14天行Barthel評分。比較兩組臨床效果:治愈:神經功能缺損下降的幅度大于90%;顯效:神經功能缺損下降幅度大于45%;有效:神經功能缺損下降幅度大于18%;無效:神經功能缺損下降幅度小于18%。
采用 SPA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NI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14天對照組NISS評分分別為:7.6±2.9,5.9±3.6;治 療 后 7、14天 對 照 組 NISS評 分 分 別 為:5.9±2.3,3.3±2.6;聯合組NI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兩組Barthe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14天對照組Barthel評分分別為:62±14,69±13;治療后 7、14天聯合組 Barthel評分分別為:70±13,81±18;治療后 7、14 天聯合組 Barthe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7%,聯合組治療有效率為9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有1例肝功能異常,聯合組無明顯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研究發現急性腦梗死后,梗死灶周圍出現較多的氧自由基,破壞腦細胞,致使腦細胞水腫、壞死,因此清除氧自由基減少其給腦細胞帶來的損害,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關鍵。依達拉奉是氧自由基清除劑,減輕腦內炎癥反應,減輕再灌注損傷,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
丁苯酞膠囊具有保護神經細胞、抑制細胞內鈣超載、抑制神經細胞凋亡、改善腦組織微循環、改善缺血腦組織的能量代謝有著積極的作用[1],可挽救缺血半暗帶。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聯合丁苯酞膠囊治療急性腦梗死,起到協同作用的效果[2],對于改善急性腦梗死的預后起著重要的作用。
[1] 端木寅,王源,梁爽.丁苯酞腦缺血治療作用的相關藥理學研究進展 [J].2012.28(3):126-129.
[2] 盧濤.丁苯酞注射液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J].2017.18(15):2696-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