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永
小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是兒童,兒童沒有足夠的學習經驗和學習能力,兒童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基本的文字知識,讓兒童的心智得到一定提升,并且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基于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對兒童的成長、成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自身經驗,談談兒童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改善策略。
一、兒童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不具備足夠的“兒童眼光”。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通常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課堂內容的設計、進度以及教學方法等問題,很少從兒童的角度出發考慮對語文知識的接受需求,兒童的知識接受能力經常被忽視,兒童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目前一種較為普遍的課堂質量衡量標準為:教師與兒童之間的是否默契配合。在這一衡量標準下,更多的是兒童被教師引導,處于被動的地位,并沒有太多的主觀能動性,在知識的接受上順從教師的設計和安排,個性難以得到發展。
2.“兒童化”效果不佳。很多教師都有“學生是中心”的概念,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更多的是以教師的主觀設計來引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所謂的“兒童化”實行得不夠徹底。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上,學生更多的是作為配角;教師課堂上的提問,看似是一個讓學生發表看法的機會,而實際上學生的回答只有與教學設計和標準答案相同或相似的時候,才將學生的回答判定為正確的回答,長此以往對學生的思維就有了很大的限制作用。
二、基于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1.求“真”教學。對于兒童的語文教學,我們首先要講求“真”,即真情實感。在教會兒童真實語文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領略書中的真情實感。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內容,為求精簡,很多都經過編者的刪減,如果教師不對內容的背景以及原來的情況加以了解,在教學過程中一帶而過,兒童也只得到了淺層次的教育和理解。基于現狀,教師要加強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研讀,力求達到對每篇文章都有充分了解,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教學中,從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知識的真情實感。
2.求“樂”教學。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固而不變的程式化教學常常令兒童感到枯燥無聊,而強制要求學生在這一環境下長時間學習,對學生的成長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制定具有創新意義的課堂內容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和享受,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發揮出更高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引入學生喜愛的游戲,或者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人物,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對話或表演;通過這種較為輕松自然的方式,加強兒童對知識內容的記憶,同時也能鍛煉兒童的語言能力。
3.求“自由”教學。嚴肅沉悶的教學環境只會讓兒童昏昏欲睡、無精打采,小學語文的課堂也不應該是教師主導、學生配合的模式組成,這對兒童的心智發展以及知識的接受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基于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為學生建立起一個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教師要轉換原有的教學觀念,不要總是以為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就是浪費,所以總是站在主導的地位指導學生這樣學習、這樣思考,對學生提出的限制條件越多,越影響兒童的學習和身心發展。在課堂上,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交流討論,在過程中注意總結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討論的問題關鍵點,以便將其運用于下一課堂的教學中。另外也可以結合課文的內容,做一些拓展訓練,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思維。當學生在自由發揮的過程中,也可以捕捉到許多正式課堂上不同的創意或想法。
4.求“實”教學。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教會學生聽說讀寫,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初期,兒童一定要經過一定時間和數量的練習,就是課下的字、詞抄寫練習和背誦課標要求的篇章或段落,這樣的練習是促進兒童學習語文知識的必要過程,但在兒童看來可能是一種負擔,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讀背和抄寫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提出具有創新性質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在讀寫過程中的趣味性,使課上和課下的練習都是在愉快的氣氛下完成的,那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更強,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強。
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分析型教師向導向型教師轉變,根據學生表現出的學習方法和讀背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學,快速且有效地提升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學習能力。比如在一些要求背誦的段落上,教師可以對該段落進行重點的講解分析,邀請學生進行課堂朗誦或分角色對話等,加強學生對內容的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通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并且將課堂歸還于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教學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讀寫能力。兒童作為小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活潑愛動是他們的天性,若總是以各種條件框架來限制他們,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會有很大的限制作用;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兒童的實際學習需求,基于兒童的視野進行課堂知識的設計和講解,關注兒童的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更要關注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新昌縣鏡嶺鎮鏡屏中心完小)
□責任編輯:王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