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新課標實施后,演奏教學成為音樂課程的亮點。選擇恰當的樂器引進課堂,通過樂器演奏,構建妙趣音樂課堂,不僅契合新課標教學理念,還滿足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樂器進課堂屬音樂教學創新教學手段,它能深化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加強對學生技能的鍛煉,也能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與優良品質的培養。所以,有必要踐行樂器進課堂理念,打造妙趣無窮的音樂課堂,優化音樂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激活音樂興趣,提升學習質量
我們一般選取小樂器進課堂,也就是方便攜帶,學生經濟上能夠承受的樂器。同時,也需要是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學習小樂器后能為其他樂器的學習奠定基礎。比如有豎笛、口琴、口風琴等,或者是傳統樂器簫、笛、拍板、塤等。這些學生并不常見的樂器,能很快激發學生學習演奏的興趣。
教師可以將演奏技巧、音樂教學知識點等巧妙融入到趣味游戲中,比如訓練學生的氣息、提升吹奏能力時,可以組織吹氣球、吹紙片比賽,教會學生深呼吸、再緩緩吹出氣息。如此長期訓練,能提升學生長音吹奏能力和控制氣息的能力。再如指法教學時,教師總結出簡短的語言:平放、按實、快松。用三個簡單的詞匯教給學生樂器吹奏時的指法要點,以此讓學生輕松接受、快樂掌握。有趣的樂器帶來豐富、多形式化的音樂學習,激活了音樂課堂。
二、挖掘學生潛能,進行多樣練習
樂器演奏與一般的歌唱學習不同,它需要學生全身心參與,不僅動腦、動心,還需要動口、動手,協調全身心器官和思維,展開別樣的演奏表現。樂器演奏學習能極大地挖掘學生潛能,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了提升學生的合奏、齊奏能力,需要引導學生具備把握音高、節拍和節奏感的能力。運用多種方法實施教學,可以組織聽音模唱游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成員模擬演唱一個或一組音,符合要求的記一分,累積得分作為小組成績;或實施節奏接龍活動,教師小聲告訴每組首個成員一個節奏信息,小組成員相互傳遞,到最后一名成員記錄并展示節奏,沒有出錯則加一分等。
樂器合奏、齊奏、重奏學習,是樂器演奏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因為學生間存在能力差異,且演奏學習本身存在一定的復雜性。由此,為提升全體學生的演奏技能,可以采取“一對一”幫扶活動,由成績優異的學生帶后進生,在做中學,做中教。學生之間更容易溝通,掌握快的學生,將自己的理解思路和演奏技巧教授給同學,提升其他學生的學習進度。通過教師的科學指導,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挖掘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構建妙趣的音樂學習課堂。
三、引導鑒賞音樂,促進藝術創造
樂器進課堂,將樂器演奏學習與歌唱學習結合起來,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感悟和演奏真正的音樂。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習的基礎課程,樂器學習給視唱練耳提供了良好的鍛煉機會,另外,還可以提升演奏樂器的視奏能力。在演奏樂曲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首先欣賞,將自己對樂曲的欣賞滲透到樂器演奏中,也就是先欣賞后演奏,學生在欣賞時認真分析樂曲的曲式、力度與速度變化,并感受樂曲中音色、音量變化帶來的情緒與情感的變化,由此提升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
學生感受、體驗美妙的音樂,并通過實踐操作,將樂曲的情緒和情感演奏出來。通過教師范奏、范唱及樂曲欣賞,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展開想象,寄托情感,獲得靈魂的凈化。由此,學生可以在樂器演奏學習時激發熱情,提升審美能力。樂器演奏學習對于培養學生音準和讀譜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通過熟悉、感受和演奏樂器,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掌握音樂基本知識、演奏技巧,也能夠由淺入深,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藝術創造,提升學生藝術素養。
四、拓展學習范圍,培養優良品質
新課改指出,音樂學習是一種群體性活動,需要群體間的相互配合,借助音樂的紐帶作用,實施人際交流。通過這種合作式的人際交流,學生共同參與,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有效的音樂教學,對學生的社會能力有所提升,包括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等。
樂器進課堂,學生在齊奏、合奏、重奏的過程中,需要與他人展開合作交流,通過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協調自己與他人和諧地配合,使得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如此,樂器演奏活動是學生鍛煉合作能力、培養合作精神的實踐機會。成員們通過共同努力,為一個目標奮斗,在集體演奏活動中,保持良好的積極協作心態,有效創設和諧氛圍,保障樂器演奏活動達到預定目標。在演奏活動中,聽覺、視覺與運動感覺等各個器官都積極參與,長期的樂器演奏,能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毅力、自信心和團隊精神。
在音樂教學中,踐行樂器進課堂,能調動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創造能力。在樂器演奏學習中,演奏者需要發揮想象,投入感情,運用全身技能,將樂器的優勢發揮出來,展現生命的激情,彰顯音樂的魅力。總的來說,樂器進課堂創新了音樂教學方式,是對傳統模式的補充、完善與強化,教師要重視樂器進課堂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表現、創造,通過生命律動彰顯音樂魅力,也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觀音山鎮紅旗小學)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