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輝
【摘要】“少教多學”即給學生讓出時間和空間實現“教師精講,學生多學”。“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要“精細化地教,高質量地教”;“多學”并不是無序地學,無限制地延長時間學,而是主動地學,高效率地學。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 少教多學 主體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直采用“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既單調,又枯燥,教學效果不明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賦予了語文課堂教學新的活力,以往沉悶、程式化的語文課堂教學變活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需要極力去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的實踐中得到發展。新課標實施以來,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教育者積極反思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那么如何做到“少教多學”,激活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呢?下面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師“少教”
(一)充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實現“少教”
教師“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按照教學規律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精講和精教。這猶如修建一條水渠,當水流遇堵時,需要清堵疏通。教師就是學生學習中“清堵疏通”的人。教師在打造語文有效課堂時,應該講好重難點,講好與背景相關的知識點,講好相關的句段賞析,講好易混點,講好應試答題方法。因此,充分調動學生的自學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體會,在學習中感受,在學習中吸收,才能培養出手腦并用的高素質人才。
(二)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以實現“少教”
語文教學是思想的對話,是精神的陶冶,是感情的共鳴,更是讀者在安靜的閱讀中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有產生情感的觸動,才能產生知識的渴望,才能產生對知識探求的欲望,也才能產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觸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三)充分調動學生動筆的積極性,以實現“少教”
學生在語文閱讀中,一定會對某一點或某一方面產生難以抑制的動筆之.情。教師就應抓住機會,激勵學生寫作。語文學習中,寫作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它需要語法知識、章法知識、文字知識、標點符號的使用知識等。學生都能進行創作了,教師還需要滿堂啰唆嗎?
二、挖掘課文內容,讓“少教多學”順利起航
(一)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探究意識是語文教學的關鍵
教師應依據新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整合教材資源,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設計出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我在教學《捕蛇者說》時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蔣氏祖、父死于蛇,本人也險些喪身,為什么還說‘專其利呢?”在教學《孔乙己》時引出問題:“孔乙己叫什么名字?為什么一個人活在世上連名字都沒有?”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提出:“從東京到仙臺所經地方很多,魯迅只記住了日暮里和水戶,記住水戶的原因可參見課本注釋,記住日暮里原因何在?誰能用學過的知識加以說明?”這些問題如投石激浪,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故而應在課堂上多開展討論和辯論等教學活動,以小組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成績獎勵為評價依據,這樣人人參與,熱鬧非凡,興趣盎然,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得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師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評價、啟發、激勵,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開發了學生的潛能。
(二)精心設計情境活動,感悟作者或課文人物最真實的情感
如何創設情境活動呢?可以通過讓學生扮演課文中不同的角色來領悟文章的內涵。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菲利普夫婦、于勒、姐姐、姐夫、約瑟夫等角色。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角色扮演,領悟到當時那個以金錢為標準衡量兄弟關系的炎涼世態。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親身參與到課堂中來,使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研究的場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學生參與評價,讓教學評價發揮激勵和引領作用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為了讓每一位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中得到共同發展。
三、布置課外閱讀與寫作任務,使“少教多學”延伸到課外
教師所布置的課外閱讀與寫作任務,必須具有開放性與創造性的特征。應結合學生生活,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感受課外的另一份天地,把自己的情感宣泄在自己的筆下。可讓學生廣泛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如《讀者》《青年文摘》等,并寫下讀后感;倡導學生建立摘抄本,積累課外知識,并定期展開思想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少教多學”這種教學模式的使用,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起學生學習的責任感,實現“教”與“學”雙方的互動,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積極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激活語文教學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