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展 王寶龍 劉建軍
摘 要:林業資源是我國經濟建設中重要的資源,近年來隨著我國造林面積的增大,林業各種病蟲災害發生不斷增加,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為此,相關林業管理部門,也相當重視。
關鍵詞:林業資源;林業病蟲害;防治
引言
林業病蟲害種類繁多,某些種類在一定條件下危害嚴重。病害和害蟲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聯系,如干部害蟲松褐天牛是傳播松材線蟲病害的媒介昆蟲。病蟲害是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防治的目的就是使其在系統中處于相對平衡,以保護和發展林業資源,充分發揮其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一、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意義
1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林業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但是在它們生長發育過程中,常因遭到各種自然災害而造成損失,病蟲害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時有效地防治經濟林病蟲害,保證樹體健壯,是取得好的效益的關鍵。
2病蟲害防治的必要性
實踐中,群眾防蟲防病,多有盲目性。一是有蟲有病不認識,病蟲混淆;二是不對癥用藥,人家噴藥咱噴藥,不知防的何蟲何病,防治目的不明確。因此,有必要加強經濟林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二、林業病蟲害的診斷方法
1癥狀觀察
林木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現稱為癥狀。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顯的粉狀物、霉狀物或子實體,由細菌、病毒、線蟲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點、叢枝、流膠、腐爛、枯萎等癥狀。由土壤缺乏某種元素、氣候環境條件不適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現上述癥狀,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現均勻一致的葉片邊色矮小等癥狀。由昆蟲為害的樹木,其葉片上有明顯的缺損,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蟲、介殼蟲、螨類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葉,也可籍助于手持擴大鏡在樹上找到蟲體。
2林間分布判斷
林間病株的分布暗示著相應的各種病因可為診斷提供分析的線索。由生物引起的傳染性病害發病初期為點片狀,零星分布,健康樹和病樹混雜存在。由環境條件不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種樹上表現的癥狀相同,病株在林間成片發生,樹木受害均勻一致。如林緣發病嚴重,表明鄰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蟲源,因此要調查鄰近的作物、樹木上的病蟲害。此外,必須了解林木的種源、栽培管理過程中的技術環節氣候是否反常等情況,以有助于病蟲害的診斷。當然,確切的診斷還必須采集標本進行室內分析,通過顯微鏡或解剖鏡仔細觀察,進行病原或病害名稱鑒定,病原物還有進行分離培養和人工接種試驗等,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
三、林業病蟲害的特點
1種類復雜性
林業病蟲害具有突發性,具體表現在病蟲害的發生是突發性的,在發生之前很難對其進行預測和防患。我國森林面積十分廣闊,病蟲害的發生非常頻繁。林業部門難以對病蟲害的發生進行全面的檢測,因此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一直進行得不夠徹底。另外,在我國的病蟲害中,病蟲害的種類多具有復雜性,例如泡桐葉甲、光肩星天牛、楊小舟蛾、馬尾松毛蟲以及最為普遍的蝗蟲等,而這些不同種類的害蟲的防治方法又是不同的,因而加大了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難度。
2影響廣泛性
林業病蟲害的災害影響具有較強的廣泛性。林業病蟲害的發生通常不是局部的,它的發生往往影響整個縣的上萬公頃林業資源。而我國的林業資源種植又相對集中,種植林業的樹種又比較單一,因此林業病蟲害的傳播速度較快。
3蟲類頑固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殺蟲藥劑也在不斷的更新完善。與之前的情況相比,我國對林業病蟲害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就長遠防治目標來看卻并不樂觀,主要表現為害蟲在藥物的不斷作用下,增強了其適應性和抵抗力,具備了頑固性,也就是所謂的抗藥性,使得有些害蟲通過治理后不再出現,而另外少數的害蟲不僅會重復出現,而且其帶來的災害一次比一次嚴重,例如天幕毛蟲、楊扇舟蛾以及松毛蟲等害蟲。
四、我國林業病蟲害頻發的原因
1林業建設不合理
隨著綠化建設的進程不斷加快,我國的林業面積也隨之擴大,但是由于缺乏造林經驗、對林業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導致我國林業的結構分布不合理,主要體現在林業面積集中和林業樹種單一這兩個方面。而正是由于這兩個方面給病害蟲的大面積侵入創造了可能。另外,我國的林業病害蟲防治組織建設并不完善,在對病害蟲的檢疫、防治以及測報等各種技術上沒有與時俱進,導致防治效果并不明顯。近年來很多地區出現暖冬現象也是造成病蟲害災難頻發的原因之一。由于冬天氣溫較高,很多害蟲沒有在冬天被凍死,而春天和夏天又是昆蟲繁殖的高峰期,所以容易產生越冬害蟲的數量急劇增加。
2社會活動不合理
社會活動也是造成林業病蟲害頻發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現在受綠化環境的影響人工園林面積的擴大。由于人工園林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創造的,因此,人工園林的結構單一,通常在同一個園林里種植同一樹種,一旦有害蟲侵入,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可感染整個園林。人工園林的生態系統和自我平衡能力的調節都比較弱,很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失衡,從而造成嚴重的經濟后果。
3非科學化的技術手段
伴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現代林業關于病蟲害的防治其主要方式是通過農藥來進行治理。農藥作為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在病蟲害爆發之后,如果持續的使用化學農藥不僅會加強害蟲的抗藥性,還會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造成環境污染甚至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林業管理人員都缺乏專業的林業管理知識,對害蟲的種類識別力低,導致胡亂用藥現象的出現。這種現象不僅不能實現“對癥下藥”,而且會延誤最佳的防治時間。
五、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1化學農藥防治林業病蟲害
1.1植物性農藥。它的使用較為安全,對人畜無害或毒力很小,對植物沒有藥害。是以植物源成分制作而成的殺蟲劑,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堿(如煙草中的煙堿、百部中的百部堿等)和配糖體。
1.2無機農藥。是用礦物原料經加工制造的。主要成分有氟、硫、砷等化合物,如硫磺、波爾多液等。使用農藥的方法很多,有噴霧、噴粉、噴種、浸種、熏蒸、土壤處理等。
2更新品種,調整樹種結構,防治林業病蟲害
對一些采伐更新的林地,可采取帶狀、塊狀、點狀等混合形式大力營造混交林,因地制宜的栽植經濟林樹種,改善樹木單一狀況,降低大面積暴發病蟲害的機率。另外,要合理間伐,有些密度大,生長態勢弱的要通過合理間伐,改善透光條件,增強其抗病能力。
3良好的栽培技術運用(合理輪作、深耕細作,除草等工作),防治林業病蟲害
對單一的林區要進行合理的輪作和間作。另外,要進行深耕,這樣不僅能促進樹木根系的發育,還能增強其抗病能力。對幼齡林和中齡林應當及時進行撫育管理,清除已經感染病蟲害的林木。用拖拉機或牛耕翻林木林地,可凍殺草履蚧卵囊及舟蛾、刺蛾的蛹,降低越冬蟲口基數。另外要抓好中耕除草和整地施肥,減少蟲源,增強樹勢,提高樹木抗病蟲能力。由于受病蟲危害的殘體和掉落在田間的枯枝落葉,是病蟲隱蔽及越冬的場所。因此要結合整枝修剪,及時清除受病蟲危害的枝葉,把落地病枝、病葉等,集中燒毀,從而預防病蟲蔓延擴散。同時,加強冬季管理,及時摘除蟲囊,適時刷白、除草,可有效控制擴散蔓延。
4 生物方法,防治林業病蟲害
利用昆蟲、益鳥、微生物等方式,防治病蟲害。捕食害蟲不同蟲態的益鳥主要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鳥、杜鵑、黃鵬、松鴉、鴉雀等。鳥類是昆蟲的天敵,許多森林鳥類取蟲為食,利用鳥類消滅害蟲是既省力又不污染環境的好辦法。隨著環境和人文要求,生物防治方法應用越發廣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林業病蟲害防治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延安.林業病蟲害原因及防御措施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4.
[2]于海龍.分析當前森林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J].科技風,2013.18.